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科学家杨振宁的人品怎么样 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2021-01-02 01:50:01
相关推荐

本文由“怀疑探索者”原创,欢迎关注。

有人向我提问,“科学家杨振宁的人品怎么样?”我可以举一些杨振宁过往的事例,虽然都是一鳞半爪,都是拼筹起来也能窥见全貌。

1,杨振宁推荐的年轻学子,通常都可以到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名牌大学读书,美国校方通常会给他这个面子。杨振宁在大陆有一个侄子,也想去美国念书,于是想走伯父杨振宁的门路。在这个年轻人来想,这种事情对于杨振宁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举手之劳。于是,这个侄子请杨振宁给自己写一封推荐信,把自己推荐给美国名校。但是没想到的是,杨振宁却拒绝给开这个方便后门。

据杨振宁的堂兄弟杨振斌介绍,杨振宁为人极为正派,虽然杨振宁和杨振斌的家里有不少孩子也是学物理的,但是杨振宁从来没有写一封推荐信给美国的大学,这些孩子后来出国留学深造也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

杨振斌回忆说:杨振宁总是说,他自己没有亲自教学过这些孩子,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了解,如果写信推荐是不合适的。

杨振宁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2,20世纪80年代初,杨振宁专程回大陆定居1年,目的是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当时大陆的经济未有起色,南开大学很穷,科研经费有限,杨振宁自己掏腰包印刷教材和资料,从香港购买实验器材,运费也是杨振宁个人来出。

3,葛墨林院士介绍,杨振宁曾在70年代,当面向周先生直陈“中国政府的片面的平均主义已经毁了中国的科学”。他在归国的访问和讲学中,多次对于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哪怕不被某些人欢迎”。“杨先生经常两头不落好。他不像有些人,拐个弯让你揣摩体会。这是学术大师直率的性格。”葛墨林说。

为了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1972年7月,杨振宁当面给国家提意见,坦言中国科学发展的许多问题,强调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政府应采取一个多注意基础科学的政策,要抓好基础课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他还建议把《科学美国人》译成中文,让祖国有更多的人了解美国和世界的科学发展。这些意见都被采纳。现在我们读到的《环球科学》,其实就是《科学美国人》引起大陆后的中文版本。

《环球科学》

4,70年代末,杨振宁主动和美国大学联系,搞了一个中美学者学术交流计划,每年送一批聪明的年轻学者到美国去培训一年再回国。由于当时国家贫困,拿不出专项经费,杨振宁发着40度高烧抱病在纽约唐人街做现场演讲,号召华人给祖国捐点钱,在1周内募捐到了43万美金,他自己又捐献了工资的一部分,这才将南开学子送出去深造。对于这个事情,交流计划的受益者完全不知情,杨振宁从来没有提过,直到20年后才被葛墨林院士才透露出来。

5,有一次,高层请他去赴宴,杨振宁当即以下午“我已经有约会了”就拒绝了邀请。那么,杨振宁下午是干什么活动呢?真相他是给学生上课。

6,2011年6月18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了一场“理论物理前沿讨论会”,纪念该所的理论物理研究室诞生25周年,并为研究室创办人杨振宁教授预先庆寿。耄耋之年的杨振宁拒绝被特殊照顾,坚持站立了一个多小时,当众宣读了自己关于冷原子的新发现。工作人员后悔没有提前给杨老先生备一把椅子,杨振宁也没有任何怨言。

更出乎人的意料,有学者因事提前离会,而杨振宁却一直坚持听完19日的最后一场报告,并即兴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治学上的想法。人们原本猜测,他做完自己的报告就会离开,但是他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在做完报告后还主动询问听众有无疑问。在会议间歇,年轻的学生过来向他请教问题,他也耐心做细致解答,平易近人的让人心生敬佩。

7,杨振宁30多次到南开大学开会,当时南开大学给参加会议者的伙食标准是大陆学者5元,外宾40元。按照规定,杨振宁是可以享受外宾40元标准的,可是杨振宁拒绝了这样的伙食标准,而是和大家一起吃着5元的伙食。他认为人应该平等,做学术也应该平等,不应该搞特权。

8,杨振宁在纽约有一套风景秀丽的大房子,他把房子卖了,折合120万美金,捐献给了清华大学,用做清华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延揽海外科学家的经费。清华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就是杨振宁创建的,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高的地位。杨振宁他有没有子女?有,三个。杨振宁没有把资产留给子女,而是绝大多数捐献给祖国。

据统计,杨振宁陆陆续续为中国高校至少捐献了740万美金。清华大学1996年就给他开出100万人民币的薪水,杨振宁也没有要。

9,美国马里兰大学为了延揽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巨匠,主动给杨振宁开出45万美金的高额年薪,邀请他加盟。杨振宁直接对美国人说:no。

杨振宁拒绝了这笔巨款,接受了北京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做全职教授。陈吉宁校长亲自去接他,说清华党委开会讨论过了,打算给你100万人民币年薪。90年代的100万元人民币在大陆也算得上是巨款了,但是杨振宁并没有拿钱。他把清华大学给自己1996~2020年的24年工资全部捐献给了学校,用于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

杨振宁在做学术报告

此外,杨振宁多年以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为同行和学子们做学术演讲报告,协助援建了几十座物理实验室,一概分文不取。

10,杨振宁90年代初到内地开会,在机场遇见一个认识他的年轻人。该年轻人热情的和杨振宁打招呼,发现杨振宁戴着一块很旧的手表。又问他:您夫人呢?杨振宁回答,她腰有伤在香港不能来。年轻人又看杨振宁坐二等仓,而且一个人没有人员陪同,就诧异的说,您怎么不坐头等舱,不是有单位接待你吗?杨振宁说,没关系的,这样可以给接待单位多省一点钱。

11,杨振宁刚刚到清华大学做了全职教授,就主动要求给本科生上物理基础课。他提出,中国的大学只重视研究生是不对的,因为本科教育是很重要的。

当时,下海经商热已经传进校园,很多大学教授都热衷于创业,没有几个教授愿意亲自给本科生上课,而是忙着开公司。院士级别的大师给本科生上课,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杨振宁对校长说,现在没有教授愿意给本科生上课是不行的,我要起一个带头作用。说到做到,杨振宁给大学新生认真的上课,每次上课前都备课两个小时。这课一开就是一个学期,学生们对他的课评价很高。

12,朱邦芬院士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主任,与杨振宁算是同事。有一次,朱邦芬给杨振宁发工作邮件,发过了突然想起来,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杨振宁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应该早就就寝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振宁很快就回复了邮件。原来,杨振宁每天都辛勤工作到这个时候。

杨振宁到清华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工作成绩。当时物理系人心浮动,有些专业课还要到北京师范大学请老师过来上,但是不一定能请到人。杨振宁到任后,一边制定发展方案,一边亲自招兵买马,很快就让物理系脱胎换骨。在杨振宁的带领下,凝聚态、冷原子、统计物理三个物理研究领域弯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

13,杨振宁在清华创建了日后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学校给日常运作经费,但如果要特邀一些有名气的科学家来担任访问教授,“中心”就要自己拿出钱来。因此,筹款成了“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他对李嘉诚说,如果李先生捐给研究中心10亿元,我们一定会用李先生的名字为该中心命名。由于杨振宁的不懈努力,不到一年时间,杨振宁就完成筹款1000万美元的初期目标。

没有杨振宁的努力,就没有

在清华大学内,有一座陈赛蒙斯楼,这栋楼是杨振宁“弄来的”。“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的助手是杨振宁的学生,杨振宁让学生联系好詹姆斯·西蒙斯,亲自奔赴海外和对方谈话,希望他能捐一点钱出来,于是清华校园内多了一栋楼。

杨振宁招揽海外顶级人才都经常是亲力亲为,陆续已经有几十位有名望的海外科学家到中国工作,其中有7人后来成为了中科院外籍院士。

14,杨振宁经常对中国政府建言献策。据朱邦芬院士撰文回忆,杨振宁在90年代末独具慧眼的建议中国研制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为此多次上书。201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作在20—100 nm范围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还正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试运转一项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且同步发展更大规模的高重复频率的超导加速器驱动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朱邦芬院士点评说,“中国的自由电子激光事业在杨振宁先生的推动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15,杨振宁夫妇对物质追求很小,生活条件非常质朴。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曾经到杨振宁家里做客采访。李昕回忆说:“翁帆结婚以后,将夫妇二人的存款捐赠给清华近200万美元。翁帆和杨振宁并没用去追求豪华生活,他们的家,装修普通,陈设简单,与一般平民无异。”

16,与科幻作家刘慈欣齐名的王晋康先生,他在微博上讲了一个他经历过的往事:

王晋康他经常参加高校的科幻迷活动,活动条件很是简陋,学校最多派一位学生会或团委的普通老师作陪,活动后到学生食堂撮一顿,从没有给过车马费出场费什么。他想,这样“低档次”的活动,有身份的名人是不会参加的,所以也根本没想过会与大名鼎鼎的杨振宁发生什么关联。

北京林业大学科幻协会会长是一个女生,而这个女生的学兄正好是杨振宁带的研究生。女生就对王晋康说,可以尝试着邀请杨振宁先生过来参加玩我们的活动。大家都忐忑不安,像杨振宁那样的大名人也能请到吗?女生联系了她的学兄,本来也没有抱着什么希望,让王晋康绝对没想到的是,喜讯传来,那头杨先生很痛快地答应了邀请!当时,科幻迷们一片欢呼雀跃,“心中已经憧憬着一代宗师与百十个毛头学生聚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可惜后来杨先生没能来,不是他爽约,这样的活动都要学生会向学校报备,清华大学校方在研究后坚决不同意,说杨老先年纪大了80多岁了,怕出意外。王晋康私下嘀咕,他认为很可能是由于这个活动太“低档”,官本位的学校很在乎这个。“于是我与杨先生就这样失之交臂,至今没有见面的机会。但我忘不了他的平易和童心,从此我对他更为崇敬。”

作者:怀疑探索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狐假虎威作文 有所畏有所不畏作文 关于松的作文 初二语文一单元作文 班级卫生的作文 有关变化的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作文掌声响起来 宜昌的冬天作文600字 中华美德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一百字左右 屠夫与狼作文 杭州西湖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800字初三 让座的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满分多少分 春天就这样来到我身边作文 未来的食品作文400字 青年 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题目 关于吃一堑长一智的作文 爱的味道作文600字 写勇气的作文 上海作文300字 朋友的作文结尾 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 失败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后羿射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