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进河西走廊 一次生命之旅 领略古韵风情 体验丝绸文化

2021-01-02 09:40:02
相关推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否想过沿着曾经的古丝绸之路,牵着骆驼,走进大漠中迎着被狂风卷起的黄沙,沿着前人走过的足迹,体验一下大漠风情,探寻一次生命之旅和文化之旅呢!你是否想过走进西部地区,去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文化古韵和乡土风情呢!你是否想过通过旅游去品尝一下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呢!在领略异地风光和地方特色小吃的同时,让自己在最美的自然风光、乡土气息中释放一下自己,也宽慰一下自己呢!

作家毕淑敏说:“学习、旅行、锻炼,人生不能俭省的三件事”,是啊,让自己旅行一次,并不是奢侈,而是一次生命的升华,压力的释放,在尘封的路途中,让我们醒着的灵魂感受一下自然之美、和谐之妙;让自己旅行一次,是给灵魂重新进行一次摆渡,领悟一下道法自然的真谛!或许未来的你在人生的海洋中更会正确的起航!

适逢“国庆”到来之际,和你聊聊西部地区最美的去处-----甘肃。

一说甘肃,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大家恐怕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兰州牛肉拉面”了,这道风味小吃是中国的十大面条之一,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具体指面汤要清,萝卜要白,香菜要绿,辣椒要红,面条要黄)的特点,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的美称。

除了“兰州牛肉拉面”外,你还知道甘肃有哪些风味小吃和地域风情吗?还有哪些可以值得一游的地方吗?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有关最美甘肃的地域风情、风味小吃及历史文化。

甘肃概要

甘肃,简称甘或陇,位于中国西北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上游,省会为兰州。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甘肃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甘肃,多元历史文化,多类自然风光,多种民俗风情,使甘肃成为丰富多彩的旅游天堂。走进甘肃,就是回归历史;走进甘肃,就是融入西部;走进甘肃,就是实现“领略古韵风情,体验丝绸文化”的旅游梦想。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在了解甘肃文化和旅游胜地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吧!

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丝绸之路均是在汉朝时期开通,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条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开通后的历史意义。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⑴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2、海上丝绸之路

⑴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

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通过以上分析,在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线路中,大家看到有一个地方叫“河西走廊”,它又叫“甘肃走廊”,由此,你也就明白了这条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而西至玉门关,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夹击”而成的一个地带,垂直落差在三千米左右,又因在黄河以西,故有此名。走廊内,北边是戈壁沙漠,南边是冰川雪山,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上的积雪融化成多条河流,为这一地区大量的绿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滋润着干旱的长廊,使之成为一片片五谷丰登的绿洲,从而支撑起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落。即便在今天,正是走廊内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和党河继续养育着走廊内的片片绿洲。

河西走廊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景观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绿洲农业的灌溉水源主要是祁连山的冰雪融化;主要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胡麻等;河西走廊上的城市分布特点是坐落在绿洲上。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河西走廊就位于祁连山山脚下,可见,河西走廊的兴衰存亡与祁连山的雪水息息相关。

古老的丝绸古道贯穿河西走廊全境,从兰州出发,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敦煌。这里古道、长城、雄关、佛寺、石窟、城堡和烽燧比比皆是,还有奇特的大漠奇观与民族风情。甘肃,尤其是河西走廊区段是古代丝绸之路中历史序列里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有“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称。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从旅游角度看,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河西走廊在甘肃的地理位置吧!

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兰新铁路穿过河西走廊上许多城市。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已经知道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凉州、甘州、肃州、瓜洲、沙洲以及玉门关、阳关、嘉峪关等古地名都是古代沿途重镇和边关锁钥。古往今来,这“五州”“三关”分别演变成今天的武威市(凉州)、张掖市(甘州)、酒泉市(肃州)、瓜洲县(今属酒泉市)和敦煌市(古代五州三镇中的沙洲就是现在的敦煌市,今属酒泉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以及同名的玉门市(今属酒泉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阳关镇(敦煌县下属的一个镇)和嘉峪关市(地级市)。

五关三镇都是河西走廊上值得我们一看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古韵风情、乡土民俗,还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是值得我们去游览一次的地方,下面,我经过网络搜集和整理以及朋友介绍和个人感受,挑选一部分旅游景点做一下介绍,为配合文章的写作和说明,挑选了一些河西走廊上的城市和自然风景图片,有一些图片选自于网络。如果文中的图片你觉得侵犯了你的权益,你可以留言,我立即删除,谢谢!!!其实关于甘肃的旅游景点那简直是太多了,很难做到一一列举,迫于时间和篇幅就不多罗列了,我在这儿,挑选一些知名景点给大家看一下。想了解更多,大家可以去甘肃官方的旅游网站搜集一下,自己进行学习和了解就可以了。好了,不多说了,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五关三镇和独具地域特色的风味小吃。

1.武威市

武威,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等,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为丝路重镇,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民族融汇之地,文明储聚之所。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南城门楼-图1

瑞安堡

白塔寺

文庙

武威名小吃----三套车

俗称凉州小吃“三套车”的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在河西走廊闻名遐迩。无论外地游人还是凉州居民均爱食用,经济实惠,为大众化的风味美食佳肴。凉州小吃“三套车”极适宜老幼食用,被称为凉州快餐。

2.张掖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因西汉时期在此设郡,这个城市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这是个比喻的说法,张国臂掖,直译意思就是张开国家的臂膀,也就是扩大汉朝的疆土,以此顺利通达西域。这句话也正是今天张掖市市名的由来。表明张掖地理位置之重要。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后因当地发现甘泉而改名甘州,历史上又称甘州,与其比邻的兄弟城酒泉古则叫肃州,连襟则为今甘肃省名。张掖被认为是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的首个“中转站”。这里留下了众多汉代和明代长城遗存,有始自西汉的皇家军马场。隋炀帝曾在此会见西域27国的来使,史称“万国博览会”。张掖,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1986年国务院公布张掖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张掖市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

张掖市山丹县汉长城遗址

民乐县扁都口景区-图1

民乐县扁都口景区-图2

冰沟丹霞旅游景区-图1

冰沟丹霞旅游景区-图2

康乐草原-图1

康乐草原-图2

山丹县军马场

在去往军马场的路上,你会看见路两旁,南有“连峰直插天”的祁连山,北有“甘凉咽喉”的焉支山。因古时盛产红兰花,焉支山又名胭脂山。有诗云“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见焉支山对于张掖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焉支山图1

焉支山图2

平山湖大峡谷,《中国地理杂志》说它“比肩张家界”,“媲美科罗拉多大峡谷”。

平山湖大峡谷图1

平山湖大峡谷图2

平山湖大峡谷图3

张掖名小吃---卤肉炒炮

张掖卤肉炒炮,是张掖本地的一种面食,西北一带流传的特色美食小吃。“炒炮”是位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古城张掖市的一种特色面食,因这种寸段面条形似鞭炮,故名“炒炮”。该小吃以“精、鲜、奇、特、色、香、味、形”而著称,实惠方便,受到人们的欢迎。

3.酒泉

远在西汉中期,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风电基地、百光电基地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为甘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先后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这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不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而且表现着酒泉大地生态环境的个性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成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学习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课堂,对戈壁明珠——酒泉绿洲缺少了解的人们,在这里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敦煌雅丹地貌

狮身人面像

雅丹地貌-敦煌魔鬼城

酒泉金塔胡杨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风光发电

西汉酒泉胜迹, 又名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另外,敦煌还有“敦煌八景”之说,主要包括月牙泉、沙泉、鸣沙山、莫高窟、雷音寺、民俗博物馆、白马塔、白云观、阳关等众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丰富,戈壁大漠特色鲜明等。

瓜州锁阳城遗址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左右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玉门丹霞地质公园-图1

玉门丹霞地质公园-图2

玉门丹霞地质公园,在公园景区内能看到丹霞地貌、火山口、硅化木石群、古生物化石、波浪谷等多种地质类别。

肃北盐池湾-图1

肃北盐池湾-图2

肃北盐池湾-图3

肃北盐池湾-图4

甘肃肃北盐池湾,蒙古语又称“夏日格勒金”,属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典型的草甸草原为主,海拔达3800米,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有风景优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千古流传的七十二道金沟。这里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136万公顷的高原湿地,是20多种珍稀鸟类的家,成千上万只黑颈鹤、斑头雁、大天鹅、赤麻鸭等候鸟从南飞到北,从东飞到西,日复一日地辗转,在海拔3000多米的这片高原湿地嬉戏、繁衍、迁徙。

酒泉名小吃---糊锅

糊锅——这也是酒泉人喜食的早点。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泡饺——在糊锅中加入煮好的水饺,以增其风味,饺予馅以肉沫与白菜为主料。

敦煌民间“十大名小吃”和“十大特色小吃”

舌尖上的敦煌,群星放异彩。敦煌市在组织举办的旨在“展示敦煌美食精华,打造敦煌美食精品”的敦煌民间“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中。通过挖掘敦煌传统饮食文化传承、走访饮食文化节知名人士、评选领导小组筛选、开展社会调查、现场制作专家评审,评选出了驴肉黄面、月泉浆水面、长寿碱面、羊肉粉汤、羊肉合汁、敦煌水饺、莫高酿皮、羊肉焖饼、红柳拨疙瘩、泡儿油糕,成为“敦煌民间十大名小吃”;宽心捋面、风味羊杂碎、手擀面条、阳关煎饼、烫面油饼、红粟饽、花灯俭儿、翡翠榆钱、鸿福枣卷、包谷面墩墩,成为“敦煌民间十大特色小吃”,标志着敦煌民间美食走出民间的家庭厨房,走向敦煌美食的台面,走上敦煌旅游文化的殿堂,成为敦煌饮食、敦煌风情、敦煌文化的亮点。

4.嘉峪关

雄据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连陲锁钥”,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当你到此一看时,那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名言就会油然而生。

嘉峪关文物景区-图1

中华孔雀园景点

嘉峪关名小吃

当地颇具代表性的名点小吃有搓鱼面、拉条面、砂锅、馄饨、臊子面、炮仗面、糊锅面筋等, 搓鱼面是甘肃特有的面食品种,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附录----古诗词三首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进甘肃的五州三关,就是走进历史,当你踏进这一方热土,穿越千年历史长河,寻找古风古韵的时候,在你感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你也会感受到中国在古代的强大与繁荣,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洗礼,更是一次生命里让自己的灵魂去跨越时空,寻找那些曾经的辉煌,倾听那些驼铃之音,感触古迹中流淌的历史血脉!甘肃带给你的不仅有沙漠古城楼兰般的西域情怀,还有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的细腻温情,驼铃在的甘肃大地上响起,吸引着远方的人儿前来倾听!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普遍赞赏和积极响应。今天河西走廊内的各个绿洲城市也开始了新的探索。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也将在2018年9月27日—9月28日举行,历史与今朝,东方与西方,中原与西域,农业与游牧……千年文化和梦想在这里汇集、交流,演绎着古老的传奇、描绘着继往开来的美丽画卷。敦煌文博会,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和友谊传递。而甘肃这片古老的热土,伴随着文博会的召开,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