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磨砺中成长担当

2021-01-02 17:45:01
相关推荐

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是他的经历,但即使相同的经历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收获。“知青”这一概念,总是会给人以青春、激情和艰苦生活的深刻印象。习近平从刚插队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自信,使我们思考,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年时代,磨难能带来什么?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也讲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所以,逆境使人成熟,绝境使人奋起。七年艰苦知青岁月的磨砺,也给习近平带来了影响其一生的丰厚宝藏。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为习近平理论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到梁家河时,习近平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七年知青岁月却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实现了新的跨越。在此期间,习近平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被人称为有“书瘾”。阅读历史、哲学、中外名著、军事和国政著作,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更是反复阅读,读书带给他无限的力量,使他在艰难困苦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从而忽略、淡化了体力和生活上的困苦、精神上的压抑;阅读和思考使他在乡亲们眼里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很稳重、懂事理、可信赖的人;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对他理论素养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选总书记后,习近平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的这些话也是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从“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的朴素感情,到“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的为民担当,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初露端倪。习近平自己也曾经讲过,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群众的关爱,使他对农民群众怀有浓厚的感激之情,也亲身体会到农民面临的疾苦和难题。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过程中,就油然而生融入血液中的信念:为群众做实事!他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过,迫切地想为老乡们做点实事,想为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改变面貌尽一份力。所以,习近平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做了打淤地坝、修沼气池、办铁业社、建代销店和裁缝店、办扫盲学习班等贴近人民生产、生活实际的许多民生实事。

返回北京,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习近平明确表示,不准备做和化工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还是要进入政界,继续在陕北农村早已立下的志向,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事情。毕业后有了前途光明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至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2002年,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想要怎么办,干部就要带着大家怎么办。习近平同志当选党的总书记后,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子就在于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的了解上,就在于他从来都没有忘记根本,不忘源头,不忘初心。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同志任职社教干部、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等岗位,“敢说敢做敢担当”“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的基层工作实践,是其卓越领导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果实。在延川赵家河参加“整队”工作的八个月,是习近平走入政界的第一步,他不仅和村民一起劳动,而且负责文件宣讲、大队领导班子整顿、生产队干部配备等行政工作,凸显了他非凡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受到村民的称赞和公社的高度认可,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回到梁家河后入团、入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习近平还不满21岁。面对基层农民,要做好思想工作是极不容易的。但习近平细心、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上门耐心地与干部、村民谈心解惑,与大队、县里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做了许多造福村民的实事。同时,在工作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严格要求别人,既为人谦和,又坚持原则和政策。成为总书记后,习近平曾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这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要求。既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同时也要敬畏法度,积极面对困难挫折,才能做成事,能做事。

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的经历,使他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基层的期盼有了切身体验,这是他成为总书记后许多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理论的根本来源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知青岁月中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为习近平对社会、对人民的认识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他曾经讲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不是靠书本或其他间接的途径,而在和农民全面、亲切、真实的接触中,习近平看到了真实的农村,也真正了解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底层最真实的状态。正是了解实际,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在后来的从政实践中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决策。尤其是中国梦的提出,离不开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精准扶贫思想更是旨在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等等。这些无不与习近平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基层期盼的深刻理解息息相关。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只有不拒绝苦难,从容面对,才能使得每次阻碍我们的危机,都变成自我成长的营养,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习近平回顾插队经历时也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不断地成就新的跨越。

【作者为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去旅游的英语作文 我去北京旅游英语作文 拖地板的作文 我依然自信作文600字 开心的事的作文 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开学第一天感受作文 我心中的一个秘密作文 写运动会拔河的作文 母亲节作文400字 我有我的骄傲作文300字 哲理作文 看电影写作文 前半学期的总结作文 作文二十年后的我 关于生活的作文400字 写同学的作文600字 我对什么入迷作文 有关安全的作文400字 写班主任的作文500字 打篮球的好处作文 二年级上册作文 myproblem作文带翻译 人物类作文 观察小动物作文400字 这游戏真好玩作文300字 人性作文素材 30岁的我作文 童年的乐趣作文400字 一篇运动会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