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汪涛:中国贸易活动展望

2021-01-02 21:25:01
相关推荐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3月贸易数据好于预期

3月出口同比下跌6.6%,进口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均好于预期。出口可能受益于此前积压的订单交付,并且并未完全反映最近全球经济活动的大幅走弱。国内逐步复工复产可能支撑了进口活动,电子产品和医疗器械进口尤为强劲。

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显著走弱,外需或将大幅下跌

UBS Evidence Lab的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显示最近几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城市交通和相关活动大幅走弱,类似中国在2月的情况。在出行严格受限期间,我们预计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的零售可能同比下跌20%或以上,这意味着其进口跌幅可能更大,包括自华进口。因此,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跌幅可能达20%,4月跌幅甚至可能更大。另一方面,内需回暖有望支撑进口量,不过供应链阻断和大宗产品价格偏弱会抑制整体进口增速。

3月贸易数据超预期,但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

复工复产推动3月出口同比跌幅收窄。3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跌幅由1-2月的17.2%收窄至6.6%,超出市场预期。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前者(同比跌幅由此前的15.7%收窄至3.6%,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普遍好转,尤其是对G3经济体(同比跌幅由23%收窄至15.5%)和东盟的出口(由同比下跌5.2%转为同比增长7.7%),二者贡献了整体出口增速反弹幅度的近一半(整体出口增速回升10.6个百分点,二者分别贡献了3.2和1.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3月出口跌幅收窄主要受益于:1)随着3月逐步复工复产,出口商交付了部分此前因疫情影响而积压的订单;2)3月贸易数据尚未完全反映过去几周G3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人员和货物流动受限对其经济增速的大幅拖累。一季度平均来看,以美元计出口由去年四季度的同比增长2%转为同比下跌13.4%,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零增长)表现好于对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分产品类型来看,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跌11.5%、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下跌15.3%。

整体进口好转,但自美进口走弱。3月以美元计进口同比跌幅由1-2月的4%收窄至0.9%,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彭博调查均值为同比下跌9.8%),主要受益于3月国内经济逐步正常化。自欧盟和日本进口有所改善,但自美进口由此前的同比增长2.4%转为同比大幅下跌12.6%,部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此外,自东盟(同比增速从7.8%加快至10.5%),以及韩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合计进口由同比下跌6.4%转为同比增长3.6%)进口均有所反弹,而自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国进口同比增速则从5.7%放缓至2.3%,部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分产品类型来看,农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进口额增速均有所好转。不过,3月大豆进口额和进口量双双同比大幅下跌。同时,受价格下跌影响,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额均大幅走弱,不过其进口量增速仅较此前小幅放缓。一季度以美元计进口由去年四季度的平均同比增长3.4%转为同比下跌2.9%。受益于三月出口跌幅收窄,一季度整体贸易顺差达128亿美元,但规模仍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

自美农产品进口大幅走强,但其他产品进口有所走弱。3月对美出口同比跌幅由此前的27.4%收窄至20.8%,一季度平均同比下跌25.1%。一季度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跌24.1%,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下跌26.1%,但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同比增长6.3%(均以人民币计)。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自美进口由此前的同比增长2.4%转为同比下跌12.6%,一季度平均同比下跌3.6%。不过,随着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落地生效,一季度自美农产品进口人民币356亿(约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以上(同比增长110%),其中大豆进口额同比增长2.1倍(约31亿美元),猪肉进口额同比增长16倍(约4亿美元),棉花进口额同比增长17%(约2亿美元)。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较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设定的较为激进的中国自美进口目标,一季度自美进口步伐依然较慢。目前判断这是否、又会如何影响中美贸易关系还为时尚早,到秋季情况可能会更为明朗。

二季度贸易活动展望——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有何启示?

全球交通拥堵程度普遍大幅下降... 过去三周,多数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措施限制人员和货物流动的政策(参见图表5),大部分居民居家隔离。此外,UBS Evidence Lab近期从TomTom获得了全球交通拥堵数据,该数据每日更新、覆盖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评估疫情对居民外出和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新的全球交通拥堵指数(出行所额外花费时间相对自由流动耗时的百分比)显示3月底和4月初美国80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仅相当于去年的四分之一,而欧洲主要经济体的拥堵程度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图表3)。欧洲各国的交通拥堵程度取决于各地出行限制政策的力度,其中法国交通拥堵指数的降幅最大(仅相当于2019年的16%),德国降幅相对较小(几乎为去年水平的60%),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居中。在亚洲,日本和台湾地区由于出行限制相对温和而交通较为拥堵。

…类似中国早前情况。数据显示,近几周国内的交通拥堵程度要高于欧美,工作日的拥堵程度已相当于去年的70%。但在此前国内实行严格的出行管制期间(1月末到2月),交通拥堵水平明显下降。高德地图的百城交通拥堵指数显示当时国内交通非常清淡,直到近几周,随着出行限制逐渐放松,拥堵程度才逐步回升(图表4)。

交通活动疲弱或与零售大幅下跌相关联。中国在2月份实行了严格的出行限制,这导致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大幅下跌,即便线上购物可能部分抵消了整体零售的下行压力。1-2月合并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跌20.5%,其中2月份零售的同比跌幅很可能达35-40%。3月份以来,随着出行限制逐步放松、居民复工复产,零售活动有所好转,我们预计3月其同比跌幅可能收窄到18%。如果中国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认为在出行限制最严格的时期,欧美零售活动的同比跌幅也可能达20%甚至以上。

外需大幅走弱可能拖累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跌20%以上。虽然交通拥堵指数并非最完美的预测指标,不过鉴于该指数已大幅下行,这意味着3月底到4月欧美零售业可能会大幅下跌。过去10年的数据显示欧美零售量同比增速每降低1个百分点,其进口量同比增速降低1.2-1.25个百分点。换言之,如果这些经济体零售量同比下跌20%,这可能意味着其进口量会至少同比下跌25%。如果再假设中国市场份额不变,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对其出口量也会同比下跌25%。欧洲和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出口市场,并且其经济活动会领先、并影响其他经济体,再加上大多数其他经济体目前同样面临严格的出行管制,因此欧美进口需求下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外需的替代指标。假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出行限制至少持续到5月初,在那之后复工步伐相对较慢(类似中国的情况),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出口跌幅可能超过20%,4月跌幅可能会更大。

进口量或跌幅温和,但进口额跌幅更甚。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稳步复苏,主要行业的复工率和交通拥堵指数回升,政策支持的效果逐步显现,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进口需求会好于出口外需。但是欧美经济活动受限可能会使它们的机械及零部件供给存在一定阻碍,且出口走弱会拉低相关加工贸易产品进口,这些因素可能会拖累整体进口。此外,2019年中国油气产品进口额达3370亿美元(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最近油价的大幅下跌可能会给进口额增速带来额外的拖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朋友500字作文初一 英语作文50词左右初一 心有明灯作文 法治故事作文 国庆节的英语作文 思乡作文开头 成功的快乐作文600字 消息作文200 关于冬天的作文 青岛旅游作文400字 游凤凰古城作文 家国情怀的作文标题 高中诚信作文 写冰糖葫芦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风景作文 军训趣事作文500字 自信的力量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四百字 积木二年级作文 写姚明的作文 旅行见闻作文600字 游屈原故里作文 作文你让我更美好 我的家乡昆明作文 身边平凡的人作文800字 最亲的人作文600字 乡村振兴的作文 美丽的天津作文 防校园暴力作文 我为什么要上大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