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堂课 收获健康和快乐

2021-01-03 03:15:01
相关推荐

编者的话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校园体育课程改革、创新性体育活动等在各地有不少开展,如何上好体育课也有了更多尝试。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提案》作出回应,再次强调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破解老问题要打开新思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汇聚合力。

列队、跑圈,然后解散各自活动,甚至改上语数外等“主课”……这是不少“80后”“90后”学生时代的体育课记忆。课时被挤占、内容没意思……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

体育课是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青少年体质的重要平台。也应当看到,体育课这个本该打牢基础的环节始终有不扎实、不到位的问题。近年来,各地不少学校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体育课学什么?怎么上?怎么考?在越来越多的实践回应中,人们期待着更深层次的变革和突破。

保量更应保质,体育课需放开手脚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提案》作出回应,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这也是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项政策规定中普遍强调的硬性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为4节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节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课。据介绍,调查显示,近5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开课率已经从不足50%提升至60%以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对此表示:“中小学体育课无法开足开齐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体育课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离科学、有效还有一定差距。”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总结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普遍状况是“三无七不”,即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在他看来,体育课不该变成活动课,内容不应只有简单的踢腿拉伸、列队跑圈,要具有持续一段时间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负荷。

北京的杨女士对自己小学时参加垒球训练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课上的练习总能出一身汗,肌肉也在酸痛中形成了动作记忆。而如今,不少家长担心体育课运动量过大,孩子吃不消,一旦出现跌打损伤等问题就会找学校“要个说法”。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认为,这是学校提升体育课强度的掣肘。

“开展体育课不能因噎废食,课程难度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随着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事故率也会大大降低。”季浏表示,学校应该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提前摸底,对体质较弱和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因材施教,以此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做好课程设置,体育课要突出个性

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的学生小黄曾经性格内向,体质偏弱。小学时,她被健美操项目吸引,慢慢融入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现在,初二的她养成了晨跑的习惯,每天早晨,都要带着弟弟在小区里跑上几圈。

早早在孩子生活中种下体育的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悉心呵护,幼苗才能茁壮成长。因此,体育课内容在不同学龄段应当有不同侧重。“小学阶段以一般性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游戏的体验学习为主,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进入中学,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1—3项体育技能,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季浏说。

不同地区学校规模、班级人数不同,体育课教学方式要因地制宜探索,不断创新。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江华举了个例子:“看似是‘固定节目’的课间操也能玩出花样,如果让大家根据不同音乐编出不同的动作,看看哪个班能收获最多的掌声,就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变化中不断尝试,孩子的天性也得到了释放。”

精细化管理、鼓励学生彰显个性是一种趋势。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打破常规实行“560课程模式”,将学生的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整合成每周5天、每天一节60分钟的体育课,还采取走班制,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健美操、球类、旱地冰球等多种项目的选择。“每节体育课的时间增长,内容更充实,可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效果更好了。”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刘娓楠说。

丰富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形式,教育部提出要聚焦“教会、勤练和常赛”3个方面,引导学生除了学会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外,还要通过竞赛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执行校长徐琳介绍,学校每周都有全员竞赛课,每年都举办校园体育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做赛事策划、参赛、裁判、宣传,在深度参与赛事的过程中以体育人,孩子们精神面貌的改变非常明显。”

改革体育考试,体育课应培养习惯

学校体育课开展得好不好,校方重不重视很关键。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研院体育教研员车纯感触很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会意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只是在面临与其他考试学科‘争时间’的时候,往往无奈地在体育课上作出让步。”

这样的感受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象:学校体育有时会沦为考前的“一阵风”。上世纪90年代,中考加试体育开始推行。客观来说,这对提升青少年体质发挥了一定的“指挥棒”效果。根据中国教科院的调查统计,14—16岁青少年身体素质处于较高水平,这得益于中考加试体育,但小学低年级,高中二、三年级和大学阶段还处在学生体质健康的较低水平阶段。

在吴键看来,体育考试依然是现阶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去年年底,云南省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分值从过去的50分升为100分,中考体育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技能体能考试以及体育竞赛成绩等组成。“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具体举措。”吴键说。

“为了避免学生因应付考试而对体育产生厌烦,考什么和怎么考至关重要。”季浏认为,体育中考不该成为“一锤子买卖”,要在中学阶段年年考,让学生“一天不锻炼就浑身不舒服”。此外,考试内容也应该由侧重单个技术向掌握完整运动转变,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和体育考试真正或至少较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通过考试带动体育教育,在当下也许是“不得不为”。“也要看到,体育本不该被考试束缚,现在考试是为了将来可以不考。未来有一天,当体育自然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组成部分,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快乐,并伴随一生,我们就不再需要体育考试了。”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员孙卫华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0日 15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画家 以树为话题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片段 的那一刻作文开头结尾 我的好朋友小学作文 作文大赛获奖感言 给我快乐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 小荷作文序言怎么写 英语作文建议信开头 小学生如何学好作文 优秀作文200字左右 我懂得了分享作文 描写地铁的作文 他也很可爱作文 4年级下册作文 公园景色作文 段考总结作文 什么什么一直都在作文600字 草作文600字 修身养德的作文 学校安全的英语作文 写动物的作文两百字 鲁迅的故事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500字左右 马鞍池公园作文 家庭生活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茶文化 狗狗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