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3万多字的《孟子》 讲了两个思想精髓 读懂了才算理解儒家思想

2021-01-03 03:35:01
相关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欢迎来到我的“读书破万卷”专栏。你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小播读书,阅读超过300篇精品文章。

前面我们分享了《孟子》的全部七篇内容,《孟子》是儒家经典,是“四书”之一,那究竟《孟子》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今天为大家简要回顾孟子一书的精华。

首先,简要来了解一下孟子,孟子出生在公元前372年,是山东邹城人,他是子思的学生,也是孔子第五代传人,孟子一生学习孔子儒家思想,也实践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孔子一样,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各国,希望他们能接受自己“仁政”的治国理念,但实际上在战乱纷飞的战国末期,仁政思想很难得到大家的真正实践,所以可以说终身不得志。但是他也真的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人,后世与孔子并存“孔孟”,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其实与庄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不管是孟子,还是庄子的著作中,几乎都很少提到对方。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庄子》一书中表现得自由写意,生动形象,当然也非常发人深省,是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而相比于《庄子》,《孟子》一书就要严肃认真很多。《孟子》一共七篇,每一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一共其实是十四篇。分别是孟子和各诸侯国国君,以及孟子的学生的对话整理集,在思想体系上其实并没有什么逻辑结构,如果真的要说的,《孟子》一书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治国,一个是修身。

当然孟子的人格特质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有理想、讲原子、有气节,有情怀的思想家,我是这么概况的。一方面,孟子虽然一生不得志,但是依然坚持“仁政”治国理念,也希望自己成为孔子的真正传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孟子》的最后,孟子感慨,从尧舜到商汤,经历了500多年,商汤还听说过尧舜;从商汤到周文王,经历了500多年,周文王也听说过商汤;从周文王到孔子,也经历了500多年,孔子也是听说过周文王,但是从孔子到现在也就区区100多年,现在已经很少人谈论孔子,也没有人继承孔子的思想了。

另外,孟子也是一位非常有气节有情怀的思想家,在《孟子·公孙丑》下篇,孟子说出了那句气势磅礴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当然孟子也是一位非常有情节的思想家,在离开齐国的路上,在昼县住了三天都不愿意离去,只想等齐王回心转意能改变态度,接受他的治国思想,临走是还依依不舍,表现了孟子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

当然,孟子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思想贡献。《孟子》一书三万多字,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等整理而成,在古代算比较长的著作了,《孙子兵法》《大学》《中庸》《老子》这些经典都只有几千字,而另外一部儒家经典《论语》也只有一万多字,所以,《孟子》是四书里面文字最多的一本书了。那这本书究竟讲了哪些思想观点呢?我分几个部分为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性善论

一提到孟子,几乎都活说到这句话“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在儒家思想中,孟子讲性善,而荀子讲性恶,相互对立,但其实并不矛盾,人性的友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只不过孟子看到了人性都有向善的一面,而且鼓励通过教导,引导人民向善的一面发展;而荀子看到了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所以希望惩恶扬善,希望通过后天的教导引导人们向善。所以,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向善是共同的追求,只是立场不同,方法不同而已,但目的是一样的。

孟子对于人性的解读,在“向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端说”,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发展出了:“仁义礼智”。孟子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也就是说:

仁,是由恻隐之心发展而来的义,是由羞耻之心发展而来的礼、是由辞让之心发展而来的智,是由是非之心发展而来的

“仁义礼智”是儒家是四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而其实“仁”是其核心,因为其他三种都是人对于外在才表现出来的,而只有“仁”一种内在的品质。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在西方思想中,人类的道德品质,是从同情心发展而来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大卫休谟《道德原则研究》也都论述了这种思想,而孟子所说的“仁”的来源是恻隐之心,其实也就是同情心或者同理心,或者说善良之心。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思想其实是类似的。而且西方思想中,追求至善也是一个共同的方向,在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而最高的美德就是“至善”。

其次,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孟子的治国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概况,那就是“仁者无敌”,在人性上,孟子认为人性向善,而在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品质,建立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而在治国理念上,其实也是类似,也是以“仁”为核心。一个人的“仁”是一种善良的本性,而一个国家的“仁”是一种爱护百姓的本性。所以孟子提出了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这其实在当时是非常勇敢的,要知道在当时春秋战国的年代,还是封建社会,天子和国君的权力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而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是非常大胆和勇敢的。

国君要以百姓的福祉为根本,这一点上孟子在这本书中有大量的论述,孟子引经据典,阐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

比如孟子说,国君能真的爱戴百姓,真正能与民同乐,才能成为圣王。孟子说“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比如他说当时商汤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都是一种正义的行为,深受百姓的爱戴,百姓甚至磕头拜谢,让商汤和周武王赶快来解救自己。就像孟子说的“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好了,今天我们简要回顾了孟子的生平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一方面,以“性善论”为基础,发展出了“仁义礼智”的四种基本道德;另一方面,以“仁”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仁者无敌”的治国理念。当然孟子一书的精彩内容远不止于此,要详细了解孟子的思想,已经儒家思想,大家可以细读经典。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游厦门作文 红烧鱼作文 我的姥爷作文 美丽的夜晚作文 三年级上册同步作文 美好的春天作文 美丽的遇见作文 希望的作文600字 课间活动作文 体育运动作文 中秋节风俗作文 作文素材杂志 手机作文300字 关于灯的作文 写一篇童话作文 衡水体英语作文 小标题作文格式 点评作文的评语 植树作文二年级 读书的乐趣 作文 打屁作文 太空之旅作文 高考作文一卷 四年级写人的作文 转折点作文 二年级植树作文 白云山作文 作文万能题记 奶奶过生日作文 端午的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