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巧手留住渔家记忆——渤海新区“船模王”王洪恩的故事

2021-01-03 23:20:01
相关推荐

王洪恩对船模精雕细琢。

一个25平方米的车库,摆上一张桌子,这就是渤海新区冯家堡渔民小区王洪恩老人的船模创作室。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十几个逼真的船模,高高地摆放在墙上安装的隔板上。同样引人注意的还有挂在墙上和摆在桌子上的刨子、斧子、锯等工具。白天,他多数时间在这里制作,一块块木头经他的巧手,变成了承载着“渔家”记忆的船模。

71岁的王洪恩老人是渤海新区冯家堡村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小学没念完就走向社会。16岁那年,开始跟着大人“上船出海”,一干就是十年。船上劳作经验加之勤学好问,26岁时他就参与了当时生产队的“排船”。36岁那年,他因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实干业绩成为村生产大队长,谋划实施了冯家堡村渔业包干责任制改革,成为当时海堡各村学习的标杆。伴随着渤海新区在河北沿海经济带的崛起,王洪恩经过商、担任过村委会主任,带领全村老少致富。但不论做什么,他对渔船、对渔家生活的情怀始终未变。

后来,冯家堡村实施棚户区改造,全村人搬迁“上楼”。王洪恩岁数大了,早已告别了心爱的渔船和渔家生活。岁月的淬炼和对海的赤子之情,让他萌发了用双手打造世代相伴的微缩渔船的想法。

“近年来,随着远洋捕捞业的发展迅速,传统渔船越来越少。子女、晚辈们都奔向陆地经商务工,对先前渔业文化逐渐淡忘。”王洪恩说,做船模寄托着一代人对靠海吃海、依海而兴的深厚情结,也是为了传承,让后人知晓曾经的渔家生活,了解渔业文化。

“只要在我们村出现过的船型,我都仿照做了一个。”王洪恩老人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他的佳作。“小邦摇”是从黄河流域引入的一种单桅杆风帆船,它有在泥滩、浅水区行动灵活自如的特点,目前面临手艺失传的风险;“舟山式”是从浙江舟山引入的一种船型,船头尖,便于压浪前行,适于深水作业;“东北牛”是在“舟山式”上的又一改进,不仅适于深水作业,而且承载量大;“黄渤海”马力大、吃水深,完全可以在黄海、渤海任意区域作业……船只样式的演变,是渔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的一个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渔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更是渔民智慧的结晶。

采访时,王洪恩老人正在为一艘“黄渤海”装航行指示灯,因红绿指示灯太小,他反复雕琢几次才满意。他告诉记者,用心做船不仅要求精美,更要符合实际,还原真相。他始终坚持“有钉有眼、有板有缝”的原生态思想,船模上每一颗铆钉、每一条板缝、每一个物件都按比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一艘传统渔船,从打造龙骨,刨割,拼接两侧船身、甲板、桅杆、驾驶舱……所用的每一个零件,都细细打磨后再组装,做到严丝合缝。船模每个部位的用料是不一样的,有硬料、软料、颜色等要求,这也是实际生产中兼顾船只的受力及用料的统一。有时,他会为一块儿红花梨木苦寻几日。有时,会为一个称心的螺旋桨雕刻打磨半天。

寒来暑往,王洪恩在自己的创作室用斧锯耕耘,精耕细作且乐此不疲。三年来,共创作了42艘大小船模。在赠予远方亲友的同时,也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远近闻名的“船模王”。老人说,他海边生、海边长,与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如今,得益于棚改惠民政策,他们告别了渔村,住进城里。他希望用制作船模的方式来追忆往事,传承渔家文化。希望这种方式能为全域旅游增添淳朴的文化元素,让渔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出新的枝丫。

来源: 沧州日报 通讯员 张发利 张凌风 记者 康学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敬老爱老的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祖国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我的姥姥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成长的烦恼 捉迷藏三百字作文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400字 月亮200字作文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毕业季的作文 青春的英语作文 我理想的婚姻英语作文 温暖留在心里作文600字 我的傻爸爸作文 描写天气的作文100字 介绍东西的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中国成立作文 学英语的经验英语作文 我爱吃什么作文 激动的泪水作文5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 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作文白衣天使 烧烤英文作文 国庆作文高一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