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陆游:一位被埋没的文武全才

2021-01-04 06:40:01
相关推荐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靖康之乱改变命运

靖康之乱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其中也包括陆游。

如果没有这场战乱,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吟风弄月、妙手著文的公子哥,而不是侠骨柔肠、轰轰烈烈的陆放翁了。

陆游出生那一年,距离靖康之乱还有两个年头,当时他的父亲陆宰正携家眷入京述职,途经淮河。

传说陆游出生前一天晚上,他的母亲梦见了老一辈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字少游),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他取名陆游,字务观,把秦观的名和字掉了个个儿。

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认识了这位“山抹微云学士”,但很多人也许会纠结,秦观的“观”字到底是读一声还是四声呢?

既然大家说陆游的名字是致敬秦观的,那我们就来听听陆游本人怎么说吧。

与陆游同时代的一位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直翁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

写的自然是陆游罢官回到山阴老家的事。陆游听说之后,微微一笑:“我字务观,观是去声,怎么这个人把它当作平声押韵了?”

律诗绝句有严格的押韵规则,一般只能押平声韵,陆游既然明确指出这首诗中的押韵问题,那就说明他的“观”字确实读去声,按照今天的读音,自然就是第四声了。

秦桧从中作梗

靖康之乱后,陆宰带着亲眷回到了山阴老家,之后听一个和尚朋友介绍,投奔了浙江东阳县的民间抗金团体。

这是一支自发组织的抗金队伍,他们善于团结周边群众,与敌交锋时有斩获。小陆游在这三年多的草寇生涯里,不仅长了见识,更习得了不错的武艺。

多年以后,陆游在秦岭深山中凭着一杆长矛将向人猛扑的大老虎刺死时(《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恐怕还会感激这段“匪窝”里的岁月。

当然,陆家毕竟还是传统的书香门第,陆宰觉得儿子成天舞刀弄棍的不是个事儿,就留心起对他的文化教育来。

陆家是藏书世家,有良好的家学渊源,再加上找了名师上门指导,十二岁的陆游就凭借文才崭露头角。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却叫人错愕不已。

十六岁,陆游赴临安参加科考,失败;十九岁,再次赴临安参加科考,失败;二十九岁,经历了结婚、离婚、再婚、生子、丧父等家庭变故之后,已经成名的陆游又一次参加科考,还是失败。

连续三次考试失败并不是陆游才学不够,而是秦桧从中作梗。

对于秦桧而言,陆家就是坚称抗金的“顽固分子”,要毫不手软地打击;对于陆家而言,自陆游父辈起,就和秦桧不对付,是有名的“反秦派”。

故而陆游对秦桧,除了公愤还有私恨,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他再有才,也没人敢录取他。

即便是到了孝宗皇帝即位,陆游终于考中进士之后,他的仕途也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

他屡遭贬谪,始终难以实现胸中的报复,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候,也只是晚年被宋宁宗召入京城,主持编辑整理史料而已。

也正因为此,他才会在临终之际,留下《示儿》诗中的喟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只有香如故

时至今日,陆游首先仍是以爱国诗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除《示儿》外,在他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书愤》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他心中的壮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代名相诸葛亮在北伐之际写下了千古名作《出师表》,对于力图恢复大计的陆游来说,诸葛丞相简直就是他的偶像。

想到早年间的金戈铁马,很多场景虽然并不是亲身经历,却在陆游的遥想中荡气回肠,成了他最魂牵梦绕的部分。

他想做诸葛亮,想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除了自己称许壮志之外,并没有别人给他这样的机会。

转眼之间,镜中之人已经满头白发了,只能无奈地叹息道:年轻时真是不懂世事的艰难啊!

这首诗虽然写得悲凉,但前有豪气冲天的战斗场景润色,后有光芒万丈的《出师表》撑着,并没有显得那么颓丧。而他另一首作于晚年的《诉衷情》,则真是沉痛到了极点: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自己匹马奔赴南郑(古梁州)之际,何等意气风发!

冒着酷暑严寒,在崎岖山路间策马前行,身披铁甲,手刺猛虎。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内心却无比充实,不像现在一样闲坐着无事可干,只能对着镜中的白头翁独自流泪。

结尾句中的“沧洲”并不是今天的河北沧州,而是指靠近水的地方,代指隐士的居处。

而“天山”,自然指的是抗敌的前线。人生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此,理想与现实无法匹配,有志难伸,寂寞终老。

当然,陆游的词中不仅有这般的悲凉沉痛,也有如《卜算子·咏梅》一样在愁苦中的矢志不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年轻时跟着朱敦儒学习过,这首词也带点儿朱敦儒《卜算子》的影子。相比于朱敦儒词中的闲适、自在,陆游这首词更多地表现了愁苦与不屈。

在陆游词中,梅花处于十分不幸的境地,“春”与“群芳”本是美好的,但是此处却借指丑恶流俗,只有梅花无意争春,高洁自守,即使化为尘土,依然不改清香。

细细品味,我们还能读出其中蕴含的一丝无奈。

“只有香如故”,没有人关心你的不屈,你的壮志,你的暗自坚持与矢志不渝,只有那么一点点香味,会侥幸留下来。

陆游现存诗词近万首,除了喜好附庸风雅、总爱题诗题字的乾隆皇帝,在作品数量上无人能与之匹敌。

他一生中的喜怒哀乐、功名事业,可以说都在这“六十年间万首诗”中了。这点儿香气岂止是留了下来,直至今日,仍然芳香如故。

不堪幽梦太匆匆

除了以爱国诗人的形象出现,陆游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那首写给唐婉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 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二十岁左右时和唐婉结婚,两人十分恩爱。

在六十三岁时,陆游还追忆起当时唐婉亲手给自己做了一个菊花枕,以便安神清脑。

然而天意弄人,二人并未携手到老,“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万事消磨,物是人非,只是徒剩怀念罢了。

这一段未圆满的姻缘始终是陆游的心结。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按理来说,陆母应该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但事实却正相反,陆母一再压迫,要求二人离婚。

陆游不敢违背母亲的主张,两人最终被迫分开,各自有了新的家庭。

几年之后,陆游到沈园游览,正巧碰到了已为他人妇的唐婉。

往事刹那间涌上心头,千言万语奔到嘴边,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二人匆匆会面,又匆匆别离了。

沈园位于山阴城东南,是当地名胜,此时春光明媚,正是游赏时节。

然而,陆游早已无心观景,他望着小桥那头渐渐消失的背影,借酒消愁,挥毫泼墨,在一旁的粉壁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

传说唐婉也看到了这一首词,并在一旁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我们无法确认这首词的真实性,但不久之后,唐婉就抑郁而终了。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六十八岁时,陆游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壁已经损坏,文字也逐渐漫灭,不禁感慨:“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七十五岁时,陆游再游沈园,追思往事,触景伤怀,于是写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

八十一岁时,陆游夜梦沈园,哀叹:“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当年题写的墨痕还在,但是玉人早已香消泉下。

八十四岁时,行将就木的陆游最后一次来到沈园凭吊,一个人讲完了两个人的故事:“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一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因缘际会,忽然相遇;造化弄人,转眼别离。

人世间的事本就如此,正如欧阳修在词中所写的那样:“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有情之人,辄寄深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在家做家务的作文 安全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期中目标作文 记事作文400字五年级 安全出行作文300字 写目标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题目 作文案例 人物作文素材 丘索维金娜的作文素材 托福作文批改 分享作文怎么写 小猫和小狗的作文 有关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 拖堂作文 心有阳光作文800字 我的本领作文400字 詹姆斯英语作文 晒出我的作文 校园里的春天作文500字 夏天的作文25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开放的中国作文 作文300字高中 老师作文四百字 母爱的作文300 怎样交朋友的英语作文 关于称赞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 幸福在身边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