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就业季 放飞奋斗的梦想

2021-01-04 11:15:01
相关推荐

图①: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生林佳敏(右)在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图②: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计磊在一家电子材料企业生产线上工作。 王 正摄(人民视觉) 图③: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李丽在贵州参加支教活动。 张 运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874万高校毕业生经历了特殊的就业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经受磨练、收获成长。在确立择业观、就业观的过程中,规划人生、树立理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本期周刊,我们记录几名毕业生的故事。他们中,有人扎根西部、建设边疆;有人投身重大领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相信他们的故事,能给更多青年人带来启发与共鸣。

——编者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人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0届本科毕业生丁贵阳

就业选择: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来信收到了,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惊喜,振奋!”回忆起收到信的那一刻,即将入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的丁贵阳仍激动不已。当时,他和同学们正在图书馆,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丁贵阳的家乡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山东青岛,时刻都能呼吸到来自海洋的气息。那么,为什么选择新疆?为什么选择留下来?

4年前,高考填报志愿,丁贵阳抱着厚厚的报考指南,寻找和石油有关的院校。“我从小就知道‘铁人精神’,一位要好的新疆朋友给我讲了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从事的就是石油行业。”于是,丁贵阳郑重填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克拉玛依,因石油而生、以石油命名。1955年,由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进克拉玛依。当年10月,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第一次看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的这幅标语时,丁贵阳被深深震撼了。“我国西部资源储量巨大而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我的专业是资源勘查工程,新疆复杂的地质构造等着我们去勘探、去发掘!”

选择了资源勘查,就选择了与艰苦奋斗为伴。神奇的魔鬼城、变幻的泥火山、险峻的独山子大峡谷,都留下了丁贵阳和同学们的足迹。“一次次历练,让我体会到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明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丁贵阳说。

本科毕业后去哪儿?丁贵阳最初计划考研,然后回山东发展。但在学习过程中,他的想法慢慢变了:“新疆资源量巨大,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有我广阔的发展空间。”丁贵阳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句话:“追寻最初的理想,选择适合的道路,继续拼搏,未来可期。”

“实现海洋强国梦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人物: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王硕

就业选择: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8月3日,大洋深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王硕正在海上执行任务。信号不好,与记者的交流只能断断续续。

这个28岁的小伙子即将入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深海机电装备和载人潜水器技术研发。

与一些人看重高薪和舒适条件不同,令王硕着迷的,是曾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生物考察航次上度过的150多天。

茫茫大洋,四顾无岸,脚下的航船是唯一的“陆地”。刚开始,还能吃到带叶子的蔬菜,到了后来,只能吃面点、肉类。

更可怕的是极端恶劣天气。王硕清楚记得,第一次出海执行科考任务就赶上了台风,最大风力超过17级。尽管已经以最快速度躲避台风中心区域,大洋之上,航船仍渺小得像一片树叶。惊涛骇浪,母船仿佛坐上“过山车”,大幅度的摇摆把舱内所有东西都甩到地上。王硕努力把自己固定在住舱的床上,耳边全是海水撞击船壳的“咚咚”声。

“持续好几天高强度颠簸,身体极度疲惫。”王硕说,可他不仅不害怕,反而迷上了这种劈波斩浪的感觉。

“青年择业往往被眼前繁华吸引,其实更应该听从内心,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王硕怕的,不是深海上的危险和艰苦,而是失去为大国重器奋斗的机会,“如果放弃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驰骋大洋的机会了。”

王硕曾在秦山核电站等单位社会实践,老一辈建设者的努力和奉献让他深感震撼。接过“接力棒”,王硕很自豪:“我们国家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实现海洋强国梦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让更多孩子有机会看到我所看到的”

人物: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李丽

就业选择: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镇中心学校

8月的第一个周末,拨通李丽的电话,她说在看电影,相约晚些再聊。

之后,记者才得知,李丽所说的“看电影”,其实是把电影下载到电脑上,带着学生看。“除了教英语,我想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李丽说。

李丽,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20届毕业生。7月底,刚毕业的她来到群山环绕的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她曾支教过的马厂镇中心学校任教。

李丽的故乡在贵州毕节赫章县的一个小山村,她对山区并不陌生。然而,一年前第一次来到支教学校时,心情仍有些沉重。“对比很多发达地区,这里的硬件、师资、教育理念还相对落后。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孩子们享受的教育资源仍不均衡。”

也就是那次支教,在李丽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成为一名教师,为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与希望。

“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希望我能再回来。这次回来工作,像是履行一种承诺。”她说。

很多人无法想象,作为一名“95后”英语老师,李丽直到初中才开始学习26个英文字母。“小学没有上过英语课。到现在都记得,初中第一堂课,老师问谁没学过英语,只有我一个人举手。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李丽不服输,老师们也不放弃。从不认识ABC到大学选择英语师范专业,再到如今成为英语老师,自身的成长让李丽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志向:“教育的力量太伟大了!”

这几天,李丽正忙着参与控辍保学的相关工作。听说当地偏远山寨的几个孩子有退学打工的倾向,李丽行李还没收拾好就报名去家访,“要留住他们。留下来,读书,就有希望。”

前方,山连着山。坐车到山脚,去学生家还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这个瘦弱的“95后”小姑娘,沿着山路向前。“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今天,我回到山里,让更多孩子有机会看到我所看到的。”李丽说。

“再试一次,想圆军人梦”

人物: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熊谱

就业选择:报名应征入伍

与很多年轻人一样,22岁的大男孩熊谱也爱刷短视频。八一建军节那天,他点赞了许多短视频。退伍老兵敬礼,感动,点赞!军旅小知识,有用,点赞!

熊谱从小就爱看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亮剑》《我的兄弟叫顺溜》《冲出亚马逊》《红星照耀中国》……”熊谱如数家珍。“从小我就羡慕、崇拜军人,想成为一名军人。”

“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拥有惊人的毅力,必须经过无数次磨练……”熊谱至今留着自己14岁时获奖的一篇作文。白纸铅字,略微泛黄,有时光的印记。

高考结束时,熊谱就想过报军校,但由于当时对军队、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最终没有报名。大一军训时,同学问教官当兵是什么感受。“教官说,要是真想知道,就自己试一下!”熊谱心里痒痒的。

两年前,熊谱第一次应征报名。那年夏天,他参加了“携笔从戎,无悔青春”宣传活动。“那天穿的白T恤、戴的红白搭配的帽子我非常喜欢,至今我还珍藏在家中。”遗憾的是,那一次体检没有通过。“当时我就决定,不放弃,毕业那年一定要再报一次名!”

时间来到2020年。毕业季,看到征兵的消息,熊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如果真能参军入伍,对我来说,是圆梦!”

在征兵网报名时,熊谱看到了自己2018年的照片。“我很激动,看到了自己两年来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坚持。”熊谱说。

熊谱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是他毕业那天写下的: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何理解这句话?面对记者的询问,熊谱沉吟半晌:“初心,我把它理解为一开始就想干的事情,是目标、方向。砥砺前行,就是要一直坚持下去,无论多苦、多难。如果这次我能入伍,我一定会练好过硬的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让祖国和人民放心。这就是我的初心、梦想。”

“去被需要的地方”

人物: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王月

就业选择:报名西藏医疗人才岗位

听说王月报名西藏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有同学劝她:“你家在青海,好不容易来到大城市,为什么毕业后还要回去,而且去离北京更远的地方?”还有要好的同学问,去了之后,能适应吗?

这些问题王月都想过。她来自青海格尔木,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的毕业生。学了8年,王月也想找个心仪的工作。起初,她计划去南方闯荡闯荡。可是,当老师发来去西藏工作的信息时,王月还是报名了。

“我在祖国的西北地区出生、长大,深知西部地区医疗资源仍相对短缺。比如,一些疾病对北京的医院来说算不上疑难杂症,但相对落后地区的医院就会建议患者到省会医院或者到北京、上海等地就诊。”王月说,“毕业之际,我愿意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去西藏工作。我想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更多的人。”

王月坦言,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更坚定了她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做一名勇敢的逆行者,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需要人才,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需要人才,广大患者需要人才。”王月轻声说,“虽然很多同学选择留在大城市,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更应该去一个真正被需要的地方,一个可以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会后悔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月很肯定:“不会。我现在的选择,就跟当时选择一个要一口气读8年的专业一样。选自己所热爱的,选定了,就坚定地走下去。”

“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雨中跳舞。”这是王月的微信签名。在她看来,信念坚定,方能不惧风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6日 05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第一次 作文 赶集作文 爱国情怀作文 绿萝的作文 五年级优秀作文 我的梦 作文 冬作文 优秀作文600 作文三年级300字 奋斗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 作文格式 作文50字 作文300 桃花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最好的礼物600字作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作文600字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6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冬天里的快乐作文600字 什么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600字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描写春节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题目大全 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