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亮虽不才 曾遇异人 传授八门遁甲天书 可以呼风唤雨

2021-01-04 20:10:01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 “借风”之谜呢?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远,对当地风云也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出这一天天气的变化。东南风起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的结论。那么,诸葛亮拨兵驻坛用意又何在呢?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刘备派诸葛亮与孙权争要荆州,诸葛亮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故弄玄虚的目的了,孔明就是要贪天之功,假借东风,成为日后取得荆州的借口。诸葛亮另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驻坛施法的机会摆脱周瑜的控制,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也就是让刘备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所以当周瑜派兵来捉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营。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使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一种古老的排兵布阵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位学理论和攻击性。奇门遁甲之术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历法、军事、气象、政治、经济等大量知识,是一种高明的预测术。诸葛亮掌握了这种高深的预测术,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因此,诸葛亮“借”到东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天文气象的深入研究。

曹操是喜爱悲剧的音乐家他有支盗墓队,却主张薄葬

在《大三国志展》中,有件国家一级文物让三位民间高手很感兴趣,那就是银缕玉衣。“以前听说过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倒是头一回看到。”金益民感叹当时诸侯王的浓重厚葬风气,“这件玉衣用了2000多块玉片,也只有贵族才能享有了。”对此,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黎毓馨笑了:“曹操本人在当时是坚决反对厚葬,提倡薄葬的。”三国时期的文物特别少,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推行薄葬。

“为什么提倡薄葬?”坐在一边的彭映赶紧问了一句。黎毓馨给大家讲了“摸金校尉”的故事:“三国时代烽火连天,战乱使得军费匮乏,所以曹操手下有一支专门盗墓的部队,部队的头头就叫‘摸金校尉’。曹操担心以后自己的墓也被盗,所以就主张薄葬。”听到这,大家都会心一笑,原来,曹操“薄葬”这一创新之举也是出于私心。黎毓馨随后补充说,“从考古发掘来看,东汉时期巴蜀地区厚葬成风,考古学家挖出很多精美的随葬明器,比如《大三国志展》中的摇钱树、玉衣,但东汉以后就很少了。”别看曹操一副现实主义做派,他其实是个很浪漫的人。林家骊甚至用“喜欢悲剧的音乐家”来形容曹操。“他精通五律,尤其喜爱悲歌。赤壁前夜,他还点唱《蒿里行》。那可是首哀乐啊,可他就爱听。有人劝他换首鼓舞士气的歌曲,他还不高兴,一刀把人给刺死了。”

对古代文学颇有研究的林家骊教授说,《世说新语》里说曹操有头痛病,晚上工作也很辛苦,但只要有人在边上伴唱,他就能通宵达旦地干活,“曹操在历史上留下了21首诗句。”据悉,《大三国志展》将持续至11月15日。“9月份开展,一个多月时间我们迎来了十多万观众,国庆当天就有5万多人来参观。可见,三国也是一段迷人的历史。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通过演义,故事里的铜雀台、折戟等等,都在展览中。参观的人会觉得很亲切。”良渚博物院院长说。这个说法也让冯俊钺很意外,这位22岁的小伙子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我的心中一直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这些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他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心态作文600字 争做美德好少年作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作文500字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敬佩作文 最美的花作文 小学作文打雪仗 康定游记作文 点津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临清的名胜古迹作文 武术操比赛作文 爱心节作文500字 观察仙人球的作文 表现人间真情的作文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500字 我能行的作文400字 盘龙大观园作文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天津之旅作文 美丽的贾汪作文 描写丹桂的作文 宽容的作文600字 描写手法的作文 中学优秀作文大全 属予作文 与妈妈为友作文 写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神奇的笔作文200字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