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剪纸大师朱曼华:一把剪刀剪出一个翩翩世界

2021-01-05 08:35:01
相关推荐

朱曼华的剪纸作品《百子福》

朱曼华的剪纸作品《福禄寿喜》

朱曼华的剪纸作品《山东名胜》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手指翻飞,不一会儿,各种栩栩如生的鸟鱼花虫、人物风景等剪纸作品就跃然纸上。对于出生于烟台剪纸世家的朱曼华来说,剪纸虽然很费功夫,却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她说,看到一张张红纸经过加工变成一件件有鲜活生命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痴迷剪纸艺术60多年只做一件事

朱曼华出生于1946年,今年已经74岁了。她的太姥姥、姥姥和母亲都是烟台当地有名的剪纸高手,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在6岁就拿起了剪刀开始创作,8岁就能剪出很不错的作品。“我看着姥姥她们拿着剪刀,不一会功夫就能把一张张红纸剪出各种花样,觉得特别有趣,也很神奇,所以,从小我就爱上了剪纸。当时条件很艰苦,连煤油灯也点不起,点的是火油灯。吃过晚饭后,姥姥她们就不剪了,我舍不得停下,让她们先睡。后来她们睡了一觉发现我还在剪,就让我赶紧去睡觉。其实我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就在脑海里构思作品。”回忆起童年的趣事,朱曼华笑着对记者说道。

剪纸大师朱曼华

朱曼华向记者展示剪纸作品

工具盒里大大小小的各式剪刀

60多年来,心灵手巧的朱曼华从未停止对剪纸作品的热爱,共创作出剪纸《四大名著》、《孔子与七十二贤》、《百子福》、《十二生肖》、《报春图》等十万余幅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被文化部评为“一代艺术大师”。在朱曼华的工作室,收藏着众多代表性作品,每幅作品都寓意丰富,各有特色。“这幅《百子福》是我49岁时创作的,里面一共有100个孩童人物,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各不相同,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放气球等场面,元宵佳节、大好春光、天天发财、福禄寿喜等文字,画面非常热闹,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朱曼华对记者讲道,这幅作品她花了4个多月才完成,不外出的时候就在家里剪。每天从早上4点剪到晚上10点多,有时候记不得吃饭,感到头脑发晕,手发抖了才想起来还没有吃饭。有时候厨房开着火做着饭,自己就随手拿起了剪刀开始剪,剪着剪着就忘了时间,最后锅都烧糊了,这些年换了不少的锅。

朱曼华向记者介绍她的得意作品《百子福》

朱曼华向记者介绍她的作品

每一幅作品都包含了朱曼华的心血

朱曼华和她的珍藏作品

对于朱曼华来说,剪纸是一件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事情,每一件作品都要十全十美。“创作每幅作品我都要查阅很多资料,提前做好构思。比如这幅《好客山东:名胜长寿图》,长1.8米,宽0.9米,总体看起来是一个‘寿’字,通过设计,上面剪出了山东的10个旅游景点,比如烟台山、长岛、崂山、泰山、成山头等,周边用太阳、仙鹤等元素装点,展现好客山东的形象。这幅剪纸从画到剪花了一年的时间。要剪出好的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半夜躺在床上睡不着,突然有了灵感,就赶紧坐起来拿笔记下来,或者画下来,忙活完才能睡着觉。”在外人看来,这些做起来很辛苦,但是在朱曼华眼里,剪纸却是一件非常值得付出的事。“因为热爱,所以就不觉得辛苦。我对剪纸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种美、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递我内心的情感,通过它表达我对家人朋友和国家的美好祝福。”

走出国门 将剪纸艺术传递到世界各地

记者在朱曼华老师家中采访时,她正和儿子胡文、女婿温绍林忙着准备明年春天去英国讲学的素材。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带着作品走出国门。近年来,朱曼华曾多次到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巡回展览,并到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以及法国国际院校等高校开展艺术交流,并在当地传授剪纸艺术,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获得了无数赞誉。

朱曼华剪纸艺术馆被评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剪纸作品细节

朱曼华的剪纸作品《四美图》

今年10月22日,第十五届华商大会在英国伦敦开幕,来自近6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名华商和500多位世界政商界人士汇聚在伦敦Excel国际会展中心。此次大会上,朱曼华展示了最新作品《二十四节气》。这幅作品是朱曼华带领全家老少齐上阵,历时2年多才完成。记者看到,《二十四节气》看似中国节气变化表,实际上里面涉及西方的星座和东方的十二生肖以及相关节日、纪念日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设计得惟妙惟肖,共同展现在一幅长卷上,令人叹为观止。“这幅作品内容宏大,为此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资料,希望能够一步成功。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所有的小细节都考虑到位,最终在10月10号大会开始前完成了作品。当时就是想着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这幅中西合璧的作品,更好地推广我们国家的精湛手艺。”朱曼华向记者说道。

朱曼华设计制作的《二十四节气》长卷

朱曼华作品《家和万事兴》

朱曼华为外国学生准备的简单剪纸作品

英国华商商会副主席、欧亚集团董事长王杰,在此次大会上收藏了朱曼华的一幅《家和万事兴》剪纸作品,并高兴地与她合影留念。据悉,这幅作品已经用大理石永久地篆刻在北京八达岭新长城。朱曼华明年去英国讲学正是受王杰的邀请,“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觉得自己有职责、有义务将中国的传统工艺弘扬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朱曼华如是说。

全家人热爱剪纸立志将剪纸技艺代代传承

出身剪纸世家,朱曼华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好好地将剪纸这项工艺传承下去。朱曼华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受母亲的影响,他们从小对剪纸很感兴趣,而且天赋极高,在继承传统剪纸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剪纸作品的时代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长子胡文在40多年的剪纸生涯中,剪纸技艺不断提高,创作作品近万幅,其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得大奖。目前主要从事传统剪纸的创作、宣传及教学,在烟台成立了四个朱曼华剪纸艺术馆供市民参观学习,并被评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8年3月,胡文与母亲朱曼华登上了央视,参加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答题环节的现场录制,通过剪纸的形式丰富节目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与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

胡文展示熏样技巧

胡文展示熏样技巧

胡文展示熏样成品

熏好的样留作学生练手学习使用

胡文表示,现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母亲从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剪纸了,我妈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剪坏了一点,我寻思这样也行啊,但是我妈就把我剪的给撕了,告诉我一点都不能出差错。我当时非常心疼,就任性不剪了。当时我妈教育我说,剪纸最需要的是耐心,剪坏了就是不负责任。后来我就更加认真了,一点一点地剪,一点一点抠细节。”胡文告诉记者,剪纸是一个很细致的活儿,从设计到熏样、打样再到剪裁,都要静下心来才能做好。

朱曼华和儿子胡文在制作“打样”

“打样”过程

朱曼华和儿子胡文(右一)、女婿(左一)温绍林

朱曼华一家人都热爱剪纸,并立志将剪纸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朱曼华的孙子、孙女也在祖辈、父辈的影响下学习剪纸艺术,百年来,朱家剪纸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无论是在工作室还是在家中,研究剪纸艺术已经成为朱曼华一家人日常的生活。2010年,朱曼华全家获得“剪纸世家”荣誉称号。朱曼华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这些年来,全家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剪纸艺术广泛传播贡献力量,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关注剪纸,关注这项非遗文化。

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朱曼华依然充满激情,创作不断,用剪刀做笔,赋予一张张红纸鲜活的生命。虽然获得无数荣誉,但是依然保持创作的初心,坚守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为剪纸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播而不懈努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作文100字 我读懂了你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600字 以见证为题的800作文 外公的生日作文 有关和平的作文 坚守与改变作文 关于鸟的作文600字 美在其中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例文 英语的作文格式 青春无悔的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350字 高考作文答题纸 溱湖八鲜作文 新时代的我作文 关于积累的作文题目 学会感恩300字作文 我学会了倒立作文 450字以上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狠的 茶马古道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500 游八一公园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要求 我和我的学校作文 作文假如 美丽的日出作文 景观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