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地名背后的历史:桑干河——以“拓跋”旧部命名的大河

2021-01-05 14:50:01
相关推荐

文 / 宋旭

桑干河

桑干河是塞北大地一条古老的河流。其南源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宁武县之管涔山分水岭村。北源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两河在山西朔州朔城区马邑村会合后始称桑干河。干流流经朔州市、大同市,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境内。河流先沿槽谷同恒山走向平行流向东北,之后在河北省宣化附近折向东南,在沙城南侧与洋河汇合后称永定河,注入官厅水库,然后注入海河,最后流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

难解的“桑干河”

关于桑干河,一个流传千年的说法是: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名之。

一般来说,以一种植物或动物命名山川河流,应该说这种植物或动物是本地区颇有代表性的物种,最起码也是本地区常见的物种。而雁门关外,自古干旱少雨,为苦寒之地。明代王越就有“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的描述。如何以本地区罕见的的“桑椹”去命名一条大河?

亦或是河北一带古时有过桑树的种植?

但是,“桑干”之名,最早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桑乾水自源东南流,右会马邑川水,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矣。……桑乾水又东南径黄瓜阜曲西,又屈径其堆南……又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东南流径桑乾郡北,……又东北,左合夏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东溪,西北流径故城北,……又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汪陶县之故城,故曰南池也。南池水又东北注桑乾水,为漯水,自下并受通称矣。”

《水经注》所载之“洪源七轮”——神头泉

从《水经注》的这段文字来看,最初的“桑干河”实指从“洪源七轮”的神头泉到黄花梁东部的“南池”(也就是今天黄水河入桑干河处)这一段。再往下流,就“为漯水,自下并受通称矣”。至于将整条河流称作桑干河,那是隋代以后的事了。《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宜社于南桑干水上,类上帝于临朔宫南。”

看来,“桑干河”与“桑椹”没有半毛关系。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解释。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就称:“桑干河,战国时称浴水,西汉称治水,三国、两晋时称累水。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桑弘羊和晋代文学家干宝均因渡此河殒命。唐初在壶流河与累水会合处的三角地带建桑干镇。镇内有桑干寺,塑桑弘羊、干宝二人身像,累水改为桑干水,清初称桑干河,以示怀念桑、干二位名士。”

笔者看来,这又是一条“以讹传讹”的“曲解”。

我们知道,桑弘羊是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桑的死是由于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受牵连被杀。而干宝(就是写《搜神记》的那位)初士西晋,西晋灭亡后,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浙江海宁),东晋永和七年,也就是公元351年的秋天,以68岁之寿终于任上。

桑、干二名士之死与桑干河也无任何关系。

“桑干”就是“溹涫”

我们说,“桑干”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此之前,以“浴水”、“治水”、“累水”之名相沿。“桑干”之语源,最有可能出自鲜卑语。

鲜卑语在中国史书中有“夷言”、“国”语、“北语”、“胡语”或“胡言”之称,为鲜卑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较为保守的使用时期为二、三世纪交替至七世纪中叶。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常用语言。至到北魏时期,孝文帝和冯太后下令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用汉语代替鲜卑语,更改鲜卑语姓名为汉字姓名。禁止入住中原的鲜卑人使用鲜卑语,鲜卑语的使用空间大幅度缩小。六镇之乱后,汉化较浅的六镇部将再度推广鲜卑语,中国北部掀起了鲜卑化热潮。直至隋朝末期,鲜卑语失传。

“桑干”的涵义也不得而解。

鲜卑部民

尽管鲜卑语失传已久,但任何一种语言和使用它的族群一样,都能顺流溯源,找到其“近亲”甚或“渊源”。只要找到其“亲缘关系”,就能够解读出其真实的涵义。

关于鲜卑语,国内外专家考证,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鲜卑语言属匈奴语或者是其变种。其根据是,鲜卑曾经成为匈奴隶属。第二种认为,鲜卑语属通古斯语(即满语)。第 三种认为,鲜卑语源于蒙古语。究竟哪种意见正确,持各种观点者,仍在争论之中。

笔者以为,鲜卑语属通古斯语(即满语)的可能性较大。其一: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虽然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但其族群并未消亡。现代的锡伯族被学界公认是鲜卑人的后裔。而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与满语比较接近。其二,从鲜卑的族源看,鲜卑和女真(即后来的满族)属于同源关系。均为上古东夷北支。其语言理所当然有近亲关系。

在满语中,有一个词汇“sanggiyan”,和“桑干”的发音相近,其意思是“白色”。如白头山,满族人称之为白山(Golmin sanggiyan Alin)。张小泉先生在《魏书的“魏言”及鲜卑语新释》一文中指出,鲜卑本无文字,当时,鲜卑人用汉字来记读鲜卑语在当时是一种通行的做法。那么,让我们回到郦道元的《水经注》:“县西北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干泉,即溹涫水者也”。

不难看出,“桑干”,就是“溹涫”!

“白色的大河”

历史上,鲜卑拓跋部又被称“索干”。《南齐书·魏虏传》曰“平城……世号为索干都。”《南齐书》为南朝梁人萧子显所著,平城当时为北魏都城,南齐以“索干都”称平城,说明鲜卑拓跋部曾有“索干”之号。而“索干”,应该就是满语中的“sanggiyan”。

之所以拓跋鲜卑又称“索干”,与鲜卑族“尚白”之俗有关。《中国民族史》认为鲜卑人与东夷、白夷有渊源,其民族尚白,故而被称为白虏。历史上的“商”族,就是一个“尚白”的族群,其主体出于东夷,以凤为图腾,华夏周族尚赤,以龙为图腾。武王克商之后,中原皆为诸夏所有,红色成为中国的喜色,而白色被作为哀色。武王灭商之后,商王室箕子带领部分商民迁往朝鲜半岛,建箕氏朝鲜。朝鲜与殷人均属东夷族系,而尚白是该族系的特点之一,所以朝鲜人至今还保留着东夷尚白的习俗。《三国志·东夷传》载扶余“衣尚白,白布大袍裤,履革。”《海东绎史》记载,高丽“衣皆素白而布缕多粗,裳则离披而襞积衣疏”。

蒙古族

其实,细察北方蒙古、女真、满族、朝鲜等,均为尚白之族,而这些民族,又都与东夷(东胡)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尤其是蒙古族,崇尚白色的心理,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伙子迎娶新娘,要骑上白马;结婚用的洞房,须是洁白的蒙古包;为客人铺的必须是白色的地毯或白毡。而当人们需要远行时,都要在蒙古包附近洒上洁白的鲜乳。观其蒙古语中的“白色(cagan)”一词,显然与满语中的“sanggiyan”有着共同点语源。

同样,由于“鲜卑”出于“东胡(通古斯之异译,为东夷族)”,所以保留了“尚白”的民族习俗。至于《魏书》所记之“服尚黄”,显然是奠都平城之后,因“华夏”之俗,推“五行之德”,“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之故耳。尽管如此,其“牺牲用白”,仍保留了民族“尚白”的记忆。

由是可推,拓跋鲜卑建立“代国”之前,以“拓跋”为氏,“索干”为号。“索干”、“溹涫”、“桑干”,均为“sanggiyan”(白色)的不同音译。

“桑干河”,就是“溹涫水”,就是“索干河”,是拓跋鲜卑以其“旧部本号”命名的河流,其语义为:“白色的大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狐假虎威作文 有所畏有所不畏作文 关于松的作文 初二语文一单元作文 班级卫生的作文 有关变化的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作文掌声响起来 宜昌的冬天作文600字 中华美德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一百字左右 屠夫与狼作文 杭州西湖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800字初三 让座的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满分多少分 春天就这样来到我身边作文 未来的食品作文400字 青年 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题目 关于吃一堑长一智的作文 爱的味道作文600字 写勇气的作文 上海作文300字 朋友的作文结尾 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 失败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后羿射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