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2021-03-30 17:50:02
相关推荐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第1课时(本节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意志

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

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

二、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介绍作者的写作特色。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可能出现的答案:

1、太长,没有什么趣味。

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没什么趣味呢?

明确;文章似乎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

2、环境描写十分突出。

教师可引出蒲宁的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在学习雨果的《炮兽》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传统教材称为环境描写)的合称。那么,这篇小说以什么场景为开头的?又是如何结尾的?

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回答问题。

明确: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四、线索分析

这篇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那么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或者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

明确:

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秋天的景致。

五、主题探究

1、在作者的笔下“安东诺夫卡苹果”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吗?

明确;不是。

2、在这篇文章中,“安东诺夫卡苹果”成了一种象征,那它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3、文章通过这样一个象征表现了什么主题?全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写出的,那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呀。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这是一首旧时代的挽歌,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感来感染读者。

六、整体研读

本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画内容。

明确:

苹果丰收图(场景一)

庄园生活图(场景二)

深秋打猎图(场景三)

小地主生活图(场景四)

七、场景分析

第1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绘。

1、齐读第一段

2、赏析第一部分第一段。

开始那一句充满抒情格调的“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将我们一下子就带入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一句“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又将我们带入了清晨的果园。

问:那么,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来写清晨的果园的?

明确:视觉——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

嗅觉——落叶的幽香、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

问:这是果园的清晨,清新、静谧而美好。那么果园之夜又是怎样的呢?依然有视觉的印象、嗅觉的印象和听觉的印象,请大家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视觉——满天星斗、沉沉的夜色

嗅觉——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

听觉——叽叽嘎嘎向前驶去的车声

问: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出了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种描写方法?

明确:细节描写。

八、小结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下节课我们再走进苹果丰收图,感受苹果丰收的喜悦。

第2课时

知识技能

掌握小说中所出现的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能力方法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意志

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

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说到《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下面我们再从这个作者印象中的季节走进“苹果丰收图”。

二、赏析第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写——走进苹果丰收图

1、齐读第一部分3、4、5段,如有读错,教师正音。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问:如果说蒲宁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

背景:大窝棚

问: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

明确:绿色的.果园、红色的苹果、还有“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

问: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

明确:“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问: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

明确:“村长年轻的妻子”。

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

明确:从她的外貌写到她的内在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主要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

问:可这些人物的行为似乎跟安东诺夫卡苹果都没有什么关系,在这幅画中,作者是怎样点出苹果丰收这个主题的?

明确:由“男孩子们”“人们”在画面的另一边买卖苹果来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的。

3、小结

总之,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写,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使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层层深意。

三、赏析第二部分,感受作者难舍贵族情结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在细腻的描写之后,又由实入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园生活图。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21页“庄园并不大……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呀!”

2、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姑母的庄园,这个庄园中实行的依然是农奴制,这个庄园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姑母过的仍然是一种“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我”的姑母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或许姑母的“宅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

3、在这样一座古老、坚固,富有生命,似乎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的庄园中,姑母的生活如何呢?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姑母的“中等贵族的生活”的语段。

齐读“一走进宅第……吹进了阵阵凉爽的秋风……”

问:这屋里的摆设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有着贵族的华贵、矜持和气派。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问:怎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个庄园这个宅第的主人姑母又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呢?

明确:姑母是图画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

难舍贵族情结: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因而,在他的笔下,贵族农庄的生活是美好而惬意的。

一起来欣赏下一幅图画——深秋狩猎图。

四、赏析第三部分——深秋狩猎图

1、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在这幅“深秋狩猎图”中,有没有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

明确:那就是“我”已故的内兄、地主兼猎人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

问:课文中哪些文字是描写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

2、分析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这一人物形象。

请一位男生朗读第24页“突然,它狂叫一声……‘好了,别耽误宝贵的时间啦!’”

讨论:“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出场?

明确;野性、豪爽、不拘小节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细节描写

在描写了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出场后,接下来在森林中纵马狩猎的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五、赏析第四部分——小地主生活图

然而在第四部分的开头作者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维谢尔基村的老人们都已先后归天,安娜·格拉西莫芙娜也已故世,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自尽了”,时世的变迁,贵族生活一去不返。“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

1、在作者的眼中,小地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景物特点来感受。

齐读第27页“‘出发!’……现在要是有一两条灵该多好!”

问:同样是描写狩猎的场面,这里的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明确: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2、最后,文章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将小说结束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六、课堂总结

整篇小说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归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七、布置作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升旗仪式的作文 描写人物表情的作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450 姐姐变了作文 真情作文100字 魔方玩具作文 苏州中考作文 难忘那次掌声作文 描写江苏的作文 夏天里的什么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美味佳肴作文 我爱冬季作文600字 那年的秋天作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 去春游的作文200字 描写活动场景的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关于防火的作文600字 作文上学的路上 下雨了200字作文 关爱作文结尾 五年级小动物作文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文 生活越来越好作文 三年级下册写人的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女生 话题作文感恩 美丽的滨江长廊作文 我会骑自行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