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析家庭教育中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论文

2021-04-06 14:40:03
相关推荐

浅析家庭教育中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独立意识

论文摘要:独立意识作为现代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教育心理理论及实践出发,重点归纳了家庭教育从思想上、实践上和方法上等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的建议。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方面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二是实践方面的独立性,即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行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有效补充。由于学校教育内容的同一性、活动的集中性、生活节奏的划一性及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不可能顾及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到彻底的因材施教,而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独特性则能更好的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实现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有效统一。

一、在思想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教育价值

家庭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家庭教育价值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态度。

1、明确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独立意识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情感观念。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和发展,要求他们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与合作中以独立的、自主思考并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选择的、负责任的形象出现,接受现实和生活的考验。独立意识较强的孩子可以轻松应对出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有更明确的认识,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而独立意识较弱的同学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更谈不上以后更好的发展。

独立自强精神是个性积极化的具体表现,是创业的动力及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历史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判断、百折不挠的独立自强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2、树立身心发展平衡的首要目标

现在的家长有的是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锻炼,有的是缺乏对孩子社会责任的培养,重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开发,轻品格、性格的培养,“养身”重于“养心”。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的时候,往往忽视孩子心理健康。不可否认,身体健康是智力、品德、美感等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心理健康也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身心发展平衡,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3、确立培养孩子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激烈的最终目标

只有把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孩子为最终教育目标,才会充分挖掘孩子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强精神;才会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父母和家庭成员要依据客观、正确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和信任子女的前提下,对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个性发展或品性不良的倾向时,客观分析,对症解决。父母对子女既要有热情,也要有严师的威严。

二、在实践中,扩大教育范围,完善家庭教育内容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日益加大,依赖思想强,不习惯独立。因此,父母要采取各项措施,给予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生活等方面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两位功课顶尖的八岁孩子库伯和理查利用休息时间打工,库伯负责查理冰箱,查理给主人拉琴,收入比别人的翻倍。有时,库伯还在家里举办音乐会,一张票五美元。但挣来的钱,一半要交给父母作为场地费,因为房子是父母的。

在中国家长看来,可能认为这些孩子打的是“下等”工,比如餐馆的跑堂、超级超市的收银员、当清洁工等;可能认为孩子小,即使是家里不富裕也不需要这样受苦,况且也挣不了多少钱;也可能认为,让孩子锻炼能力也不需要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锻炼不了孩子需要的“能力”。但在美国,像库伯这样八岁打工的孩子并不是少数。在国外,从一般父母到国家总统都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成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应从小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做些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行为自制能力,让孩子明白,独立是要有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2、重视培养财商

财商,即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表现,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是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和金钱规律的能力体现。它与智商、情商并列成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国外,不论父母家长,还是社会大众都进行着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例如《华尔街日报》就经常刊登如何教育孩子理财的文章。很多孩子从小就要出去或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换取自己的零用钱;在学校,通过兼职等方式赚取自己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完成学业。对这种教育孩子的“钱经”,不要一味的嗤之以鼻,觉得铜臭味太重,只要认真观察,渐渐就能体会其中的好处。

3、树立自立精神和自强精神

市场经济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因此,发达国家的父母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推崇“个人奋斗”。西方教育学者认为,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感到危机、不安全。

在父母包办一切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无所适从,造成自信心不足和能力低下,独立更是无从谈起。西方这种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教育方式,更适应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手段,拓展家庭教育途径

1、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学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身心情况如何,将决定他以后接受各种教育的影响以及获得身心发展的能力状况。而生理学进一步证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生第一年,幼儿脑的发育速度最快。如果这个时期,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营养和合理的训练,将促进脑的发育,给孩子一生的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有意识的,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不仅有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氛围及养成的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的熏陶,更有父母无意识的言行举止,这些都会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理想、行为准则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使其各方面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

2、借鉴父辈育儿经验,关注选择权

孩子拥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是培养其独立性的良好开端。家长在讨论问题时,特别是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前提下发表见解和看法,让孩子在客观、正确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决定,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培养他们自我决策能力。

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本文在分析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利用自身、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个综合立体的教育网络,从各自方面探讨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独立意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头脑相长》.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卷,主编:陈平原.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王登峰.如何适应大学生活[J].争论象牙塔.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J].中学生文摘,2005.

[4][英]李斯特.英国父母告诉我们:不要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05-30.

[5][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马卡连柯全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 250字作文 写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作文 快乐的春节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