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2021-04-09 16:35:02
相关推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采取案例实践教学为基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手段,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核心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无缝对接,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知识生长点,以便学生能自我构建稳固的知识网络体系。

多元化教学方式手段;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反思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三模块中已经学习过生态工程涉及的生态学方面的原理相关知识,但由于调整了必修2与必修3的教学次序,到了高二下学期,同学对于必修三的知识已有遗忘,特别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的难点,若仍按教材原有次序来先开展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教学,学生求知欲容易受挫,基于此我调整了教学次序,先引入三北防护林的案例来解决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和平衡原理及整体性原理,待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再开展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学习。

2.教材分析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好中国的目标下,我国早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突出地位,那幺对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学习则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无论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内容的规定要求还是高考体现的考试方向也较多地考察学生的对于该处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而本课教材内容选择编排上就是通过众多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来实现这些能力目标的,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本人对教材的一些生态案例进行筛选并引入一些较为时鲜的生态案例,以期将教材演绎地更加生动有趣。

3.教学重难点分析

3.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及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3.2教学难点: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教学目标

4.1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内容

4.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合理解决对策。能够运用各种媒体收集有关的资料,增强获取新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4.3情感目标。能够认同生态工程原理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5.教学过程

5.1创设情境,贴心引入

师:播放2013年冯小刚电影《私人定制》中的公益视频片段。

生:了解生态恶化的现状,迫切意识到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2开展学生各类活动,自我感知生态工程所遵循原理

师:挂图展示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区域全图。播放央视对于“三北防护林”现状采访视频

生:根据视频,找出书本所对应资料。

师:展示资料一:种植单一树种,遇虫害,树木“奄奄一息”,很多地方成“不毛之地”。

生:完成四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稳定性高低比较,通过题目带动知识迁移,揭示整体性原理。

师:展示资料二:西北地区的本地树种与杨树的对照图和三北地区杨树过度密植数据。

生:完成学案上有关群落演替和环境容纳量的判断,再结合图形和数据,分析得出资料二中未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并给出整改对策。

师:展示资料三“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生:三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扮演农民,政府决策者,大自然母亲,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讨论磋商,在既要重视生态的保护,也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做到社会—经济—自然共同发展,探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的平衡点,得出遵循整体性原理。

师:展示我国从1995年至今在农业发展下污染的水域体积和土壤面积,农业能耗曲线图,农业总产量曲线图,通过真实的数据统计而绘制的曲线变化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石油农业”利弊关系。

生:学生根据曲线讨论分析出“石油农业”的特点:高污染,高能耗,高产量,难以可持续发展。

师:展示资料:古代传统农业辉煌成就——“无废弃物农业”介绍,黑板上贴出该农业模式下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名称。

生:学生用箭头加注解的形式补充个环节间物质关系图解。学生体会废弃物(如粪便和秸秆)得到合理利用,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师:展示书本三种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生:体会生态农业符合分布式,通过实例代入,让抽象模型变具体,体会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师:给予太阳,桑树,蚕,鱼塘,糖厂,甘蔗,猪等资料,要求通过合理布局设计结构,来达成一个高效生态系统,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生:完成图形绘制,了解在人工生态系统中,需要更合理化的布局设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5.3绘制概念图,打通“任督二脉”

给予学生关键词,让学生课后自我构建概念图,自我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力求短时记忆转变长时记忆。减少课后习题量,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

6.教学反思

6.1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确立课堂主线

课堂主线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否逻辑鲜明,清晰有力关乎到授课的成败,通过我自主的研究实践,确立了分析案例→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原理→尝试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条逐级拔高的课堂主线,整个次序实践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6.2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手段,促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奋点,极力防止因方法手段单一而造成的学习疲倦,在此过程中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知识生长点,将本节核心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无缝对接,让知识之树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1]杨佩娟.运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生物学通报,2010.32-34

[2]周娜芳.生物实践活动实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例,中学生物学,2013.25-27

[3]刘义友.“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物学,2009.38-4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