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语法答问》读书笔记

2021-04-09 20:20:02
相关推荐

《语法答问》读书笔记

本文通过对《语法答问》一书进行提取和分析,总结出各章要点,从而可以看出朱德熙对汉语语法的理解,他强调要认清汉语语法的两个特点,提倡运用多元的语法分析研究方法,提出了三个平面的理论,建立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给以新的解释,重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认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汉语语法;三个平面;词组本位

一、简介《语法答问》

全书内容共有七章。以下是简要介绍各章的主要内容,再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一)汉语语法特点

本章要点如下:

1、汉语语法的两个特点:(1)词类和句法的成分不是一一对应;(2)句子和词组的构造原则一致。

2、名词化(词类转化)是不准确的说法,是忽略了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语法两个特点均基于一个共同点,即汉语的词类没有标记形式。

(二)词类

本章要点如下:

1、划分词类只能根据功能。

2、区分清楚词类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必须看到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的区别。用公式u> v> w说明个性、共性和划分标准这三者的关系。

3、指出名词化问题、把做定语的名词看作形容词以及非谓形容词的说法都是不适用于汉语。

4、提出了区别词、区别词兼副词、真正的名词化等概念。

(三)主语和宾语

本章要点如下:

1、提出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句法概念、语义概念和话题这三者的性质作出解释。指出结构平面研究的是句子里各部分形式上的关系。

2、区分主宾语,必须根据形式特征,区分出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

(四)定语、状语、补语和连动式、兼语式

本章要点如下:

1、对补语的论述:(1)区分句法结构的两条反面原则:一条是不能从意义出发,一条是不能望文生义。(2)三类最典型的述补结构。(3)对不能算作补语的句法成分的分析。

2、把连动式看成一种独立的句法结构。

3、兼语式的形式是V1+N+V2

不能把兼语式看成是跟连动式对立的结构。连动式可以按照其中的N和V2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兼语式只是其中的一类,即N是V2的施事的那一类。

(五)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

本章要点如下:

1、层次分析不是一种方法。

2、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对立,不在提取中心词这一点上,而在是否承认词组可以做句子成分这一点上。并借用布龙姆菲尔德(L.Bloom field)句法结构分类的观点说明提取中心词的实质这一问题。

3、指出汉语光凭词类和层次不能控制结构关系,因此讲汉语语法不能不讲结构关系。

4、指明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在根本原则上相冲突,两者无法结合。

(六)汉语语法体系

本章要点如下:

1、提出“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概念。

2、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优点:一是句子结构清楚,二是词组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变,三是层次关系和结构关系明确清楚。

3、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的词组都能独立成句。(2)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还原为被包孕的词组,只能从句子的平面上去描写。

(七)形式和意义

本章要点如下:

1、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语法研究必须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

2、根本标准就是“验证”。即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

二、简析《语法答问》

(一)体现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

1、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

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指词的(语法)分布(distribution)。” [1]这种语法功能也就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里所说的“语法分布”。朱德熙提出的这一观点,很明显是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观点一脉相承的。

2、根据句法结构区分句法成分。

在《语法答问》的第三章、第四章里都是讨论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句法成分”。布龙菲尔德主张必须根据形式结构的差异来分析语言。朱德熙、给出的答案也是:根据形式区分句法结构,根据句法结构区分句法成分,根据句法结构的性质区分定语和状语。讨论汉语的.句法成分是离不开句法结构的。可见这些观点是受到了布龙菲尔德的启示,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里的“结构”这一核心理念。

3、层次分析是语法分析不可缺少的手段。

朱德熙认为层次分析不是一种方法。虽然目前很多学者还是习惯称之为“层次分析法”,但在在朱德熙的强调下,我们应该明白层次分析就好比划分词类一样,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语法分析手段。这种分析方法也是首先在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书中提出的,后来渐渐发展成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朱德熙提出的这一观点,也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下转第129页)

(上接第127页)

(二)发展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体现

1、三个平面。

在《语法答问》一书中,朱德熙提出了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的理论。这在第三章讨论区分主语宾语的问题时有详细的解释(P37)。简而言之就是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必须区分清楚这三个不同的平面,结构对应的是形式,语义对应的是意义,表达对应的是场合。可以说,这是朱德熙不同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里只重形式,同时还注重分析语义和语用。

2、建立“词组本位语法体系”。

索绪尔明确地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学家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符号系统,重点研究的就是这种符号系统的内部结构,而不是研究对这种符号系统的运用。因此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是主张“短语本位”,而不主张“句本位”。朱德熙首先提出“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其实质就是对应结构主义理论的“短语本位”。

3、强调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语法答问》一书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础上,突破了结构主义的局限,提出了要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结合。认为语法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弄清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三、简评《语法答问》

(一)端正观念

朱德熙多次提要摆脱印欧语对汉语的束缚。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不能把印欧语的语法理论生搬硬套到汉语语法研究中去。这样的指导理论贯穿整本书,不管谈到什幺问题,朱德熙都强调要回归到汉语的本质,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法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二)注重语言研究的严谨性

《语法答问》一书中对于很多观点的提出,都是注重分析和验证,有理有据,客观可信。比如说谈到“区别词”时,谈到定语状语的界限问题时,谈到层析分析时,都是借助了详尽的例子分析和验证,从而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做法就是促进了汉语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重要成果是建立了词组本位语法体系

关于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作者明确提出以词组为基点的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认为这一体系比句法本位优越,因为其内部是一致的,没有矛盾,同时又非常简明。这一语法体系的提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大创新,解决了当时句本位语法体系的许多问题,简明而实用,即使到现在,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还是离不开这一理论体系。

(四)有待完善之处

既然《语法答问》一书的观点深受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影响,那幺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多是来自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对于“词组本位”的局限性,朱德熙先生自己也意识到,提出了两个问题。词组本位语法理论很容易会忽视汉语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差异(可以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等相关着作)。同时也很容易倾向将结构主义理论绝对化。这些都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注释:

[1]《语法答问》P14

[1]朱德熙.语法答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爱朗诵作文 森林历险记童话作文 目光作文 含羞草作文评语 我战胜了黑暗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课教案 我的答案作文 我眼中的孔乙己作文 商务合作文案 秋天作文初中600字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丢沙包游戏规则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公式 游记怎么写400字作文 如何写风景作文 敢于实践作文 写植物的作文100个字 都是自己惹的祸作文 我家的仙人掌作文 责任的认识作文 文具盒的争吵作文300字 风景400字作文 开封之旅作文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作文立意 节日风俗的作文600字 闪光的瞬间作文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如果我是班长作文 我的舞台作文500字左右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