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融入调研报告范文

2021-05-14 14:25:01
相关推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融入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团省委、团市委的指导安排,**区团委组织精干力量,由团区委副书记***同志亲自带队,对**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细致的摸排走访,并分别与农民工代表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到目前年龄在20岁- 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具体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对农业不太熟悉,同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会。他们遭遇着方方面面的瓶颈:户籍、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上一代农民工有了巨大差异。

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五大特点

受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文化素质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将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也必然对老边区的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乃至整个**区经济结构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扛麻袋进城”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时代渐渐成为过去,“拉皮箱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成为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甚至中专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调查问卷显示,年龄在30周岁以下占整个群体的68.2%,文化程度高中技职校占62.7%,高中、技职校文化程度渐成在务工人员的主流,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从技能情况分析,技工占19.35%;熟练工占34.26%;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有占25.52%。可以看出,受过培训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调查对象接近80%,说明掌握技能是稳定就业的基础。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他们打工目的不仅仅满足于生活的改善,而是要有所发展,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发展和机会把握。因此他们对于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探索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愿更为强烈。

2、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第一代农民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与父辈大相径庭。他们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绝大多数人在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听广播、使用手机、网络等非常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还会经常光顾网吧、迪厅、酒吧、溜冰场、听音乐等新潮的娱乐场所,染头发、穿时髦服装等紧跟时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活力,思维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

3、就业范围更加广泛,自主创业意识增强。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把“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作为进城打工的最终目标,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开始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新观念、新追求。新生代农民工不像第一代农民工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而是将目光则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外出打工,不仅谋饭碗谋生存,而且谋事业谋发展;他们不仅被用人单位选择,也主动自我选择。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途径在逐步转变,就业也显得更为主动,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老乡或亲朋好友介绍之类的传统社会网络,而求职的途径更为多样,并能够借助于中介力量自己主动寻找工作,即使是用工单位招工,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以自己应聘的方式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工作。调查中,多数人认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近八成人希望以后“自己创业、做生意”;有13%的人表示希望“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成为公司的骨干”,很少一部分人选择看情况而定。调查结果表明,经过社会上的磨炼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更理性,对自己的将来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寻找乃至转换工作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他们个人的努力。

4、期盼有更好的待遇,渴盼能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更渴望成为城市一员,对城市的依恋更为强烈,更加渴望老边区域的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没有被城市广泛的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尽管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 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就是“白领”。调查中发现:“ 不做乡下人,成为城里人”这一点得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认同,有人说:“上一代农民工打工主要就是为了赚钱回家,我们则盼望在城市安家落户;上一代是与本村人攀比,我们这一代与城里人比。”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等因素决定着他们不可能像父辈一样返乡务农,第一,大多数人往往直接从学校进入外出务工行列,对于现代产业规律的熟悉程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将务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不是农业收入的补充,他们不仅注重现实的待遇,更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没有返乡务农的意愿,更没有务农的技能;第二,他们本身追求融入城市,更愿意成为现代文明城市中的一员,享受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不仅要挣城里的钱,更要在城里体面生活,这样的念头已然成为他们坚固的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引下,不做城市的“过客”而要努力融入城市的"潜意识便格外强烈。

5、轻农弃农意识严重,耐受力低成为劣势。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80后、90后,一部分是跟随父母打工在城市里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调查显示,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经受挫折较少,温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这也造就了他们心智不太成熟,虽然很多人在法律意义上已是成年人,但他们阅历较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思想起伏较大。因此,在应聘时会明确提出种种待遇要求,工作中频频跳槽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敬业精神差”是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面临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新人”, 是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他们一方面想永久地离开农村,不愿返回农村生活定居,另一方面他们在城市没有“家”的感觉,找不到融入城市的钥匙。城市对他们构筑起一道道屏障,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生存状况有所好转,目前形势依然严峻。 第一,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像父辈们一样,从事风餐露宿、室外作业、条件艰苦的建筑、采矿等职业,继而追求轻松而待遇较好的职业。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较长,人力资本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比父辈们具有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工作待遇也得到了提高。第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告别了父辈的“工棚“生活,居住环境以单位宿舍和城中村为主。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相比之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工资水平仍低于城镇人口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住条件的改善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市民化”遥不可及,游离于城乡边缘。对大多数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初中或高中毕业就远离乡土,多数不懂种地,因而对土地没有依恋;相反,“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里,在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浸染下,他们很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扎根,而不是像父辈一样在城里挣钱回家盖楼过日子。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

3、社会保障亟待加强,配套措施仍需完善。入城务工人员在经济上、政治上所受到的待遇,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可谓“二等工人”。他们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甚至有的城市规定限制他们进入某些行业就业。这些现象,不仅明显违反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等一系列权利;而且背离了现代社会通行的文明准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规则,伤害了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的尊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妨碍城市发展的正常化进程。同时维权艰难、没有社保仍是农民工面临的“硬伤”。只有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这些弱势群体在面临讨薪、加班、医疗等困境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科学引导至关重要。 农民工不仅是一个收入低下、生活贫困的群体,而且是一个面临强烈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的群体。不少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失落、压抑和缺乏归属感等负面心理问题,并形成“贫困-歧视-报复-贫困”的恶性循环。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中一些人更加趋于激进,诉求的简单化、暴力化和突发性将会更加突出,有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在各种压力下,缓解农民工压力、减少其心理疾病发病率,关注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理承受和宣泄方式,提供相应的心理诉求渠道,已经是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三、对**区新生代农民工出路的建议

和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更为强烈,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户籍制度的约束,使很多年轻人难以在城市扎根 ,对土地没有感情、在城市又不被接纳,让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因此,只有给予农村流动人群以基本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分享城市改革、发展和繁荣之成果,**区的城市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理想。

1、从加快户籍改革制度步伐使其更快融入城市。虽然被冠以“农民”两个字,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紧密,不少甚至根本就不是在农村出生,更不是在农村长大,他们对城镇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迫切想融入城镇,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退回农村,却做不了合格的农民。实质上是户籍这堵墙,羁绊着他们融入城市,阻碍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户籍问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所以,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民生难题,应先从户籍制度着手,赋予他们“新市民”的身份。首先,从户籍制度着手,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当前的户籍制度,使得这种“融入”显得异常艰辛,与其让他们在城市的事实存在却与城市格格不入,不如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城市。其次,从户籍制度着手,可以防止城市出现新的“二元结构”。当这些卑微的年轻人经常性地感觉到自己沦为了城市的“边缘人”,当他们的内心被压抑太久的愤懑所支配,谁都不能保证这个群体不会成为城市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再者,从户籍制度着手,可以减少农民工“退保”等社会问题。目前,户籍既是市民身份的一种标志,也是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一种凭证。因为没有城市户口,这个虽然多数时间生活在城里却没有城里“名分”的群体很少能享受城市社保、医保等福利待遇,由此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

2、以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其共享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首先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其次是要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问题,最后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平地享有公共服务问题。这些均依赖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通过提供公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向产业工人转换问题。通过提供日益平等的社会保障服务,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险跨地区接续政策,打通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的经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老病死问题。通过建立科学的就业景气指标体系,监测就业景气尤其是农民工就业与产业的匹配程度,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异地转移就业和降低就业风险问题。建议政府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关爱这些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与城里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经过若干年不懈努力,有可能逐渐缩小乃至于最终消除贫富和地位差距,也不至于把贫困转移到第三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社区公民”,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成果。

3、以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搞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与改革户籍制度、让他们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相辅相成的。在职教育培训要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的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使之适应企业和城市发展需要。同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偏小,容易出现价值体系的混乱和选择的偏差,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大,身份认同的困惑进一步加深,要着力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关注其心理健康,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和谐融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不可怕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游记作文开头怎么写 我的意中人作文 我渴望长大500字作文 作文我的童年500字 致即将毕业的自己作文 时间过得快的作文开头 守住本分为话题的作文 我最爱的运动 英语作文 作文大扫除400字 英语九年级作文 时光流逝的作文开头 中国的脊梁作文800字 诗歌作文400字左右 微信的流行英语作文 练不好舞蹈打屁股作文 被老师打光屁股作文 14年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发明400字作文 遇见美好作文800字 难忘的童年600字作文 我的春天作文600字 什么是电子版作文 爱的絮语作文600字 写人物高尚品质的作文 朋友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黄岩蓝美庄园春游作文 羽生结弦作文素材 编一个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