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1—辽阔草原》教学设计

2021-05-19 17:30:01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神州大地1—辽阔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蒙古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对民歌的学唱及对蒙古族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2.用自然、舒展、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并背唱。

教材分析

1.《牧歌》原为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典型的长调民歌,在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歌曲为四二拍,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宽广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低音区低回歌唱,以“1”为中心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

2.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表现形式上与单一声部的民歌不同,它通过人声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声音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部作品的结构为:

引子AA1A2尾

(1—8)(9—16)(25—40)(41—57)(58—69)

从歌曲表现上看,这首无伴奏合唱在歌词意境上较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近景──远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这种由表现内容的不同需要所引起的音乐表现手法的变化,是音乐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无伴奏合唱以人声作为音乐表现的唯一手段,音乐织体写法上的技术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曲调为四二拍,采用了调式交替(降B小调、降D大调、降G大调)的和声手法,节奏悠长,旋律舒展、悠扬,描绘出美丽草原的迷人景象,揭示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万马奔腾》是一首马头琴独奏曲,g羽调式四四拍,情绪热烈,节奏紧凑,主题是一个快速激烈的乐句,在马头琴各种华彩演奏中,展现了马头琴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由于演奏速度较快,旋律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一般长调歌曲的意义,转化为动感很强的音流,对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乐曲的后半段,还出现了模拟马嘶的声音,表现手法直观、易觉。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乐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格,气氛热烈,表现了“马背民族”的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辽阔的草原》是长调牧歌的`典范之作,气息悠长,旋律起伏较大,句尾带有模仿马蹄声或马头琴声的装饰音。曲式结构简洁精练,为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四四拍,e羽调式。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即兴有感而发,格调朴实、自然。表现的是一位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自由舒展的节奏与跌宕起伏的旋律充分表现草原一望无际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歌者不安的内心世界。

5.竖笛教学

吸、呼:空气通过鼻和两边嘴角吸入,过剩的气息也由鼻和嘴角排出,“吸勿过满,呼勿过尽”,做到呼和吸循环衔接富于韵律感。

口风:高音区口风力量要大,低音区口风力量要小。

集体吹奏时的音准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运用敏锐的听觉,调整各自的口风力量,使集体吹奏时的声音差距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吹奏出美妙悦耳的音乐。

6.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视频《辽阔的草原》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画面描写哪个民族?引入蒙古族民歌话题。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

2.学唱歌曲

聆听:教师播放《牧歌》音频。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师:再次聆听《牧歌》音频,你认为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旋律上是从连音线上表现草原辽阔的感觉。

师:第三次聆听《牧歌》音频。

生: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诵歌词,并填词演唱。

师: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当之处,提醒学生注意横字竖咬,竖字外咬。

生: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师:提示学生注意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表现出长调民歌自由、舒缓、悠长(4小节换一次气)。

生:初步体会蒙古族民歌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讨论总结:蒙古族牧民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放声自由地高唱,这样就形成了蒙古族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音频,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无伴奏合唱曾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师: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描述了什么景象?

生: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美丽迷人的景象。

师:再次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简介蒙古族牧民生活的地理环境、风土习俗与民歌的关系。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族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进一步得出观点。

师、生总结: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师:讨论,你认为蒙古族民歌有哪些特点?(曲调、节奏、旋律、音乐风格)

生:通过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牧歌》总结出:

节奏:舒展、宽广……

旋律:悠长、连绵起伏,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歌词:即兴性强。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古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师(知识拓展):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4.欣赏《万马奔腾》

师:播放《万马奔腾》音频,乐曲中你们感受到骏马奔腾在草原上那种欢腾的气氛了吗?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马群在奔跑;我看见了成千上万的马在草原上奔跑;我听到了马的叫声。

师:你们听出来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用语言描述听这首作品的感受并讨论马头琴音色特点:发音圆润、婉转,适合演奏悠扬、辽阔、深沉的旋律。

5.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

师:带领学生进行音阶练习,掌握正确的音阶演奏指法。

生:视奏。

师: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口风运用得当、呼和吸循环衔接富于韵律感及音准。

生:集体吹奏或分组展示。

6.课堂小结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四大牧场之一,属温带草原牧场,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节奏自由,旋律宽广、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等特点。这个特点在本节课的几首作品中均有体现。同学们课下多多演唱《牧歌》和吹奏竖笛《蒙古小夜曲》,继续巩固和加深这一认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英语作文 写信作文400字 关于汉字的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 圣诞节英语作文 爬山虎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 欣赏的作文 作文梗概 自信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字 疫情作文素材 小作文怎么写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写物的作文400字 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我的梦想二年级作文 抢椅子游戏作文 我的春节英语作文 美丽的瞬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