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林家兄弟对吴川教育的寄语

2021-07-23 17:15:01
相关推荐

林家兄弟对吴川教育的寄语

在状元之乡吴阳霞街村西南方几里的芷寮,耸立着一幢山字型的现代化建筑,那是芷寮林家仨兄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巨献!“吴川市芷寮中学”,这座山一样厚重的“涛池璘教学楼”,寄托着林家兄弟对乡梓学子的无限热爱和希望,也让乡亲们感受到林家兄弟对吴川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林家兄弟为家乡的师生打造这么优美的学习环境,就要让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在农村教育当中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是笔者对芷寮中学董事会要说的话。

当前,城市化进程可谓是日新月异,虽然地方政府执行“就近入学”政策,但还是阻挡不了农村的学生及家长向往城里的学习生活。历史的条件原因,城里的教育资源比农村优化,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到现在也没有半点儿的淡化,反而在农村某些中小学校生源愈来愈凋零的今天,影响着广大家长“望子成龙”的抉择,用农村人常说的一句口头语:”有碗粥吃的,都希望(子女)到城里读书。”农村中小学校虽然在经过了教育创强、创均的努力使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优化和美化了教学环境,的确创强了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生源数量逐年下降的今天,农村教育也符合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规律,一间间农村中小学校在教育资源的整合当中被淘汰出局将会成为常态,这并不违反教育创强、创均的原则。

状元之乡的“霞街中学”由于招不到学生在两年前停办了,离“芷寮中学”只有几里,同属一方水土的“限口中学”、却苟延残喘、日渐衰落,挣扎在“没亡”的边缘,离状元之乡也只有几里的“马宵小学”,是李雅文先生几年前捐资超千万元建成的现代化功能齐全的小学,算得上是相当的雄伟气派。不过马宵小学学生人数的新旧对比,都是不足百名学生。有位老先生感叹:“粥多了,和尚却越来少!”一语道破了农村教育面临招生难的困境。笔者了解到,其他镇(街)的情况和吴阳的情况差不多。塘尾街道办东海小学在十年前学生人数达到800多人,现在的学生人数只是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邱屋小学鼎盛时期学生人数两三百人,现在只有五六十人,有的班级没有学生;塘尾街道办仅有的两间中学,偌大的“林经场中学”在八年前因无生可招而停止办学。农村当前的教育现状,同时也是斥巨资兴办学校的.乡贤以及村干部必须的考量!

笔者认为:要使新建的芷寮中学可持续地造福桑梓,屹立于农村教育于不倒,首先要具有吸引周边学校小学毕业生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除了校园环境,芷寮中学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教学质量”才是最关键因素。人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对学校师生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芷寮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因此,校董会成立“芷寮中学奖教奖学基金会”是必须的!由芷寮村干部发起、林家兄弟牵头,筹集奖教奖学基金,作为每一学期对教学成绩显著、学业成绩优秀师生的奖励。既能够使得老师安教乐教,又能真正提高芷寮中学的教学质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吸引更多的周边的小学毕业生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完成初中的学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维护农村“均衡发展教育”的战略意义。吴阳镇上郭小学之所以办学有声有色,学校生源稳中有升,三年前还办起了上郭小学幼儿园,靠的就是群众满意的教学质量。2012年教师节,上郭社区外出老板在吴其伟书记的牵头带动下,筹集100多万元成立“上郭小学奖教奖学基金”,每年的教师节定期给学校老师和取得优秀成绩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这才有了今日上郭小学蓬勃的办学生机,这是农村义务教育成功办学的一个例子,值得芷寮中学借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