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2021-08-01 10:55:01
相关推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在选择时注意灵活运用。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文字题的证明。对文字题的证明,首先分析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题意画出草图形,然后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做到不重不漏,从而转化为一般证明题。这些环节是学生感到困难的。

一.教法建议: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课教学拟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具体说明如下:

(1)发现问题

本节课开始,先投影显示图形及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要求.

(2)解决问题

对所得到的"结论通过教师启发,让学生完成证明.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顺其自然得到本节课的一个定理及其两个推论. 多让学生亲自实践,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教学理念.

(3)加深理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的过程,通过例题的解决,提高和完善对定理及其推论理解。这一过程采用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在解决问题身上,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中国学习联盟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这个定理的两个推论;

2.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3.使学生掌握一般文字题的证明;

4.通过文字题的证明,提高学生几何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

5.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渗透对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三.教学难点:

文字题的证明

四.教学用具:

直尺,微机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 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1)投影显示: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若有其它发现也要给予肯定),

(2)提醒学生:凭观察作出的判断准确吗?怎样证明你的判断?

师生讨论后,确定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学生亲自动手作出证明.证明略.

教师指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提示了三角形边与角的转化关系,由两边相等转化为两角相等,这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其功效不亚于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

2、推论1的发现与证明

投影显示:

由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学生口述证明过程.

教师指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三线合一”的性质有多重功能,可以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的互相垂直,也可证线段成角的倍分问题。

3、推论2的发现与证明

投影显示: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为 .然后启发学生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类比,自己得出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4、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解:(1) (2)另外两内角分别为: (3)

小结: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例2、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证明:作AF⊥BC,,垂足为F,则AF⊥DE

∵AB=AC,AD=AE(已知)

AF⊥BC,AF⊥DE(辅助线作法)

∴BF=CF,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BD=CE

强调说明: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常常作为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作底边中线,有时作底边的高,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却不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例3、已知:如图,D是等边△ABC内一点,DB=DA,BP=AB, DBP= DBC

求证: P=

证明:连结OC

在△BPD和△BCD中

在△ADC和△BCD中

因此, P=

例4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AB=AC,BD、CE分别为AC边、AB边的中线,它们相交于F点

求证:BF=CF

证明:∵BD、CE是△ABC的两条中线,AB=AC

∴AD=AE,BE=CD

在△ABD和△ACE中

∴△ABD≌△ACE

∴ 1= 2

在△BEF和△CED中

∴△BEF≌△CED

∴BF=FC

设想:例1到例4,由易到难地安排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练习和巩固.在以上教学中,特别注意“一般解题方法”的运用.

在四个例题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从而提高认识,完善认知结构,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学堂”

5、反馈练习:

出示图形及题目:

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文字证明题的书写步骤

7、布置作业:

a、 书面作业P96#1、2

b、 上交作业P96#4、7、8

c、 思考题: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AEF=∠AFE.

求证:EF⊥BC

证明 : 作BC边上的高AM,M为垂足

∵AM⊥BC

∴∠BAM=∠CAM

又∵∠BAC为△AEF的外角

∴∠BAC =∠E+∠EFA

即∠BAM+∠CAM=∠E=∠EFA

∵∠AEF=∠AFE

∴∠CAM=∠E

∴EF∥AM

∵AM⊥BC

∴EF⊥BC

七.板书设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怎样教孩子写好作文 一件快乐的事600字作文 我喜欢的天气作文 告别小学迎接初中作文 关于雾的作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作文 什么是我的老师作文 赞美母亲的作文100字 挫折事例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写作辅导 规范作文 辽宁卷作文 节能环保从我做起作文 秋天的树叶作文300字 从此我不再任性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 精彩一刻作文500字 有关成长的作文开头 安全小作文 感动3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怎样交朋友 有趣的人作文 第一次跳舞作文 这也会过去作文 你对我很重要作文 谢谢您老师作文 关于鸭子的作文 去公园玩的作文200字 消息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