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数学课概率的教学设计

2021-08-02 12:50:01
相关推荐

数学课概率的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频率稳定性的角度,了解概率的意义.

数学思考

学生经历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进而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解决问题

怎样从数量上刻画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情感态度

学生经历试验,整理,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所震撼..

重点

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

难点

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深刻认识.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复习与回顾

活动2 硬币抛掷实验

活动3 概率的定义

活动4 练习以及想一想,议一议

活动5 小结与布置作业

回顾上一节学习过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

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深刻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同时通过回望历史,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

给出概率的定义,分析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练习,思考,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梳理知识,学生获得巩固和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

你如何理解随机事件?

[活动2]

把全班同学分成10组,每组同学掷一枚硬币100次,整理同学们获得的试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见教科书表25-2)和下图中(见教科书图25.1-1).

问题(1):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那个数字的左右摆动?

问题(2):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的左右摆动幅度有何规律?

问题(3):

当“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随机事件:

(1)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

(2)可以大量重复试验;

(3)每一次试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且无法预测下一次试验结果.

教师应安排全体同学参与试验,每名同学都要亲自感受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的发现过程.

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全体同学态度端正,认真记录试验数据,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

第一组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一,二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

学生独立观察试验数据,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2).

建议教师安排学生,先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历史上部分数学家的试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2).

然后根据学生分组试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学生重新观察,思考问题(2).此时可安排学生交流,讨论:这两个散点图反映出的规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为什么?

根据学生分组试验数据,绘制而成的散点图,有可能不能反映出这一规律.这时教师应指出:本次实验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大量重复实验.

进而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分组硬币抛掷试验,获得大量数据,重新绘制散点图,继续观察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的左右摆动幅度是否越来越小.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承上启下.

充分理解上一小节学习过的一些概念(特别是随机事件这一概念)是准确把握概率定义的基础和前提.

让全体学生动手参与试验,使学生了解概率这一重要概念的实际背景,感受并相信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统计规律性.

说明:活动2中全班同学的分组可根据实际班额酌情调整.

通过逐步深入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加深对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的认识.

对于问题(1),学生相对容易理解.

由于问题2不易理解,这样做可使学生首先获得正确的认识.

这两个散点图反映出的规律有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这是由于试验数据太少(仅有1000个),即有可能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的左右摆动幅度不完全是越来越小.

此时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应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理解,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我们都无法保证事件的频率值充分地接近事件的概率值.事实上,频率值“远离”概率值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但这种可能性随试验次数增大,确实会越来越小.频率由量变到达质变成为概率,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

对于问题(3),同学们不难理解.问题(3)的设置,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3]

给出事件A的概率的定义.

问题

(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当A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A)是多少?当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是多少?当A是随机事件时,P(A)是多少

教师给出事件A的概率定义.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

(1)一般地,频率是随着试验者,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的.

(2)概率是一个客观常数,

(3)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围绕概率摆动的平均幅度越来越小,即频率靠近概率.

教师应指出: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可以用概率来描述.其中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

概率对于学生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概率的意义.例如:通过比较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讨论,探究,深化了对事件A的概率定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可以看作是随机事件的两种极端情形.

[活动4]

问题

(1)天气预报说下星期一降水概率是90%,下星期三降水概率是10%,于是有位同学说:下星期一肯定下雨,下星期三肯定不下雨.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2)你能谈谈概率的定义与你原先想象的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吗?

(3)概率并不提供确定无误的结论,这是由随机现象的本质所确定的.那末,学习概率有用吗?

[活动5]

小结

你如何理解概率的意义?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25.1第5题.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对于问题(1),教师应指出:预报的降水概率是根据大量统计记录得出的,是符合大多数同等气象条件下的实际情况的,某些例外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对于问题(2),问题(3)可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而发,选择回答.应允许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或互相辩论.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点评,对回答出色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错误的提法和概念及时地给予纠正.

引导学生总结:

(1)从频率稳定性的角度,了解概率的意义

(2)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问题(1)比较具体,直观.

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进一步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同学对于数学的积极感情.

学生可能发表各种想法,意见,或正确,或错误,或正确与错误混在一起,教师应有充分准备

梳理知识,概念进一步清晰,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发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