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2022-03-08 16:55:01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积累伤痕累累慷慨等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介绍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

(1)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反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想像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许许多多向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板书

25、海上英魂

定远中弹帅旗落

毅然挂帅指挥作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

驾舰船撞吉野

热爱祖国

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英魂》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5.学习选用课外信息资料辅助阅读。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黄海海战的录像片段、师生准备有关的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故事导入。

1.过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炮声还在我们耳边隆隆作响,英雄的动人事迹还在我们心头回荡,我们又将走进另一次更为惨烈的战斗场面,走进另一个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

2.故事导入: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谁能给大家讲讲《海上英魂》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4.板书课题:23.海上英魂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你记住了谁?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还有你喜欢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词语卡片。

这一课可积累的好词语很多,同学们先来读一读。

2.同桌互帮互学,认读生字新词,讨论理解词语。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读准“召(zhào)集”。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奔突:横冲直撞地奔驰。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尤指由于迅速运动而产生的声音。

屡中敌舰:多次击中敌人的军舰。

频频:快速地,连续地。

径直:笔直。

殉国:为国献身。

纵横驰骋: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

4.写字。

指名说说本课的8个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些什么。提示学生注意“略”右边是“各”不要写成“备”;“隆”右边中间的“一”不要丢掉;“痕”字的“艮”上不要加点。描红后书写。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小组内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五、作业设计。

1.熟读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

3.查阅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

1.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二、品读感悟。

1.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时间:1894年9月17日

地点:黄海海面

事情:海战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海战录像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你们查阅了资料,了解了甲午战争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洋舰队,介绍一下黄海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一位人物的事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

4.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军舰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朗读体会。

5.理解朗读重点句:

(1)“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驰骋,频频发炮,屡中敌舰。

指名读,评价。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致远”号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突出,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只骁勇善战的军舰。)读到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欣慰、激动、期望)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邓世昌见旗舰受损,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毅然在自己的舰上挂起帅旗,指挥其他战舰统一对敌,保护“定远”号。

“毅然”是什么意思?果断地、坚决地。

读读这句话,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什么好处?但是会给自己的战舰带来什么后果?(可以使失去统一指挥的而陷入混乱的北洋舰队重新团结起来,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多的炮火攻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什么?

请大声朗读,读出你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

(3)在这危机关头,邓世昌把所有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断地命令道:“撞沉敌军旗舰‘吉野’号,与敌同归于尽!”

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令的?(弹要用光,船身倾斜,即将沉没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可以逃生吗?)

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热血沸腾心情读出来吧!

(4)邓世昌亲自掌舵,双目圆睁,紧紧盯着“吉野”号。“致远”号冒着浓烟,劈波斩浪,像一条火龙,径直向“吉野”号冲去。

出示图片资料,体会人物的感情,练习朗读句子。从人物的神情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邓世昌在想什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与敌舰同归于尽)读出对敌人的愤恨和同归于尽的决心。

将这两句与前面的第一句比较,想想此时的“致远”号和开战之时的“致远”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一样的勇猛,一样的一往无前,但此时的“致远”已经受到重创,即将沉没了。)

读到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悲愤、崇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一声巨响,“致远”号顿时火光冲天,舰身缓缓沉入大海,舰上所有官兵随战舰一同沉没。邓世昌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致远”功败垂成,在最后关头,不幸中鱼雷沉没。多么惨烈的场面啊!这样的遗憾,难道仅仅是邓世昌的遗憾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在这句话里,一起来读吧!

三、总结拓展。

1.你能向大家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

2.故事给你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3.出示句子:大海的巨浪吞没了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身体,但他们英勇抗敌、为国献身的英雄事迹却永载于史册。

4.结合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谈谈你所了解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

6.总结: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巨大,日本舰队也有很大的损失。但李鸿章却命令他的所有舰船从此全部躲到威海卫港内,致使北洋舰队十五艘舰船、十三只鱼雷艇不战而降。

1895年3月,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7.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资料,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3.海上英魂

1894年9月17日 黄海

邓世昌“致远”号

(旗舰受伤——保护旗舰——受伤撞敌——慷慨殉国) 伤官兵600余人。黄海海战以后,李鸿章吓坏了,命令他的所有舰船从此全部躲到威海卫港内,即使日本来攻也不出战,最后,十五艘舰船、十三只鱼雷艇不战而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 夸夸爸爸作文 成考作文范文600字 马尔代夫之旅作文 医者仁心作文 一个小伙伴作文 我最想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提纲 一次活动作文600字 以守候为话题的作文 猪八戒吃西瓜作文 作文金色的秋天 大树的变化作文 我的小烦恼作文 诗与远方作文 五年级写事作文500字 用第一次写作文 可爱的鹦鹉作文 景物描写的作文300字 二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 秋为话题的作文 端午作文300字 游港珠澳大桥作文 自信的我作文400字 游什么公园作文 学自行车作文 啄木鸟的作文 写包粽子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