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生阶段心理和作文随应教学

2023-11-26 02:10:02
相关推荐

学生阶段心理和作文随应教学

与课文教学相比,在作文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发展尤显其必要。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探析学生的阶段心理特征,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是会有帮助的。

一、试纳阶段的把握及硬任务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每逢新学年开始,初二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纪律好、学风好。这是因为新的目标,新的环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同学的勉励,父母的嘱咐,老师的教诲以及成人感、使命感促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教育心理学认为成人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甘示弱,决心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原先基础好的学生更加满怀信心保持优势。

我们把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称为试纳。这时期,学生的内动力特别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占上风,思想活跃,容易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维持一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录音,录相,并在辅导课上播放。

由于录音、录相中插有教师的评述,学生既学范文,又明白优劣之理,收效自然会好。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口述作文,是因为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从而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基本原则是多体、多点、多角度,快速写小文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要做到一练一讲,多练多讲,这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

这一阶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有些教师喜欢在接一新班课时把作文分压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阔斧地删削,以求按自己的风格定式。其实大可不必。这些学生从各自母校来到新班级,带有各自的长处,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我们认为修枝是必要的,爱应是出发点,给予温暖是最基本原则。

二、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在通常情况下,初一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当初那种美好的憧憬经过一段学习实践,种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理想的圆月出现了缺口,逐步认识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们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能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意志坚定者,短暂的停顿后便又举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心情开始焦虑,渐渐出现停滞状态,这种情形有时相当持久,相当顽固,这就是所谓高原阶段。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越觉平平。

这不是他们退步了,只是别人进步了,相形之下显得逆水行舟罢了。

高原现象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课任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确的态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重在个别指导,而面批是最好的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多方面指导,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老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结合进行心理指导。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细诱导,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让学生心悦诚服。特别是对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晓以利害。

有的学生会被批得面红耳赤,头上冒汗,这正是收效的时侯。这一阶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题,而应分类进行。如对议论文差的就多作议论文,记叙文弱的就多练记叙文,还可根据情况分得细一点。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矫正篇上。这种暂时的不统一是为了下一步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们在困难面前端正写作态度,鼓起勇气。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有了这个前提再进行技巧指导。我们常会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指导看成软任务,其实,它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特定阶段就更需要强化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同一阶段出现高原现象,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高原阶段,这里只是就常有现象和多数学生说的。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僵持局面,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如同走过了艰难的羊肠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会更多地考虑志愿定向、职业选择。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对生活、人际、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调节定势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他们散发性思维,又要培养他们集中性思维。在作文教学的形式上要整、散结合。例如,在议论文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论辩课,在论辩的基础上间以写整块文章。在记叙文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情境和情节构想课,在此基础上写复杂记叙文。教师经过精心选择,集中一批比较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观点分歧的题目,进行课堂争辩。教师要推波助澜,创制激烈的气氛,把争辩推向白热化。辩论可以迫使学生千方百计搜求论据,又千方百计运用它去自圆其说,多面论证就在其中。又因为是辩论,各自不仅要维护自己的论点,又要批驳对方的论点,求异性思维也就在其中。关于情节和情境构想,也称为想象课。教师拿出雏形让学生发散联想,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非常有益。辩论和想象的最后落脚点在于写完整文章。

在自然界,常见涓涓细流中漂着几片树叶,有时由于流量孝流速慢而树叶呈相对静止状态。当加大流量或流速时情形就会变化。定势中也存在障碍物,这种障碍物需要荡起激情来排除,而辩论课、想象课正为了这一目的。

【学生阶段心理和作文随应教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作文字数要求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我爱森林作文 秋天作文900字 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作文 当家的滋味作文400字 双节日作文 游公园作文100字 以孝为话题作文 有关祖国的作文 手机的优点和缺点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梦想 怎么写小猫作文 猜猜她是谁作文300字 我骄傲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作文 作文缓冲 如何列作文提纲 酷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 我是五年级学生作文 寻找答案作文 挫折类作文 六年级考场作文 家乡的味道作文开头 观钱塘江大潮作文 夏天的云作文 写给朋友的英语作文 五年级英语作文四季 介绍上海的作文 什么的军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