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的科学发展

2019-12-25 11:45:01
相关推荐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体都是“人”,如果人的建设和发展是“欠科学的”,势必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所依靠的主体和对象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发展的“人”。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是让大学生科学发展的、从而最终使之成为“人”的前提,也只有这群科学发展的“人”才是建设与发展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

中共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地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秦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关系得高校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高校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发展的“人”,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以“学生”为本则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注重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表现。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人既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一种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存在。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被外力塑造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自主自决的能动性创造过程,从生命本体性看待人的可能发展,人的能动性才是人的存在的更根本性的力量。在此意义上,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大优势,是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有力的保证。但是,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钝化”和“乏力”现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过分依赖“经验”,以“经验”为荣,甚至深陷“经验”而不能自拔,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2)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作为实现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价值;(3)过分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灌输与疏导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今天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其“实然效果”与“应然效果”的反差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理念、方式等各个方面不断地“与时俱进”,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二、加强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建立健康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必要。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已成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参数,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或者说当一个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不仅各种社会问题会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会大量凸现。(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一些人因心理承受力较弱或者长期心理困扰得不到疏导化解,便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

[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理危机。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导致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如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

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和2007年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的“赵承熙枪击惨案”震惊世界,而凶手马加爵和赵承熙就是典型的心理疾病患者。面对日益严重的心理困扰和心理疾患,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并研究心理干预、预警和救援的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的疏导、呵护与慰藉,这种由全民健身到健身与健心的并重,既彰显出党中央的人本情怀,也是对个体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把心理疏导写入十七大报告,把心理疏导提升到国家的议事日程,还向公众昭示出,心理疾病如同身体疾病一样都是影响人与社会肌体健康发展的病灶,是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都值得人们去重视、去研究。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疏导,摆脱内心痛苦的折磨,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工作生活。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专业医疗机构还很是缺乏,这要求我们一方面亟待加快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的培植,另一方面,公众也需更多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的自我调适和对社会重点人群心理的有效沟通和关怀,使公民能够更多更好地塑造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马加爵在临刑前的一首诗里面写到“我没有退路,我决定玉石俱毁。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我想起了经常帮助我家的十四叔,十四婶来了,我们那个家虽然很穷,但是大家都很互相关怀,大家都感到很快乐,没有歧视与蔑视。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践踏。我很想和陶渊明那样,就永远生活在我那个村子里,天天看着清澈的流水,望着袅袅的炊烟 ,写着清新的诗歌。”

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民众写给赵承熙的话是这样的:“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心痛。”“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使他的人生变得更好。” 马加爵的诗和美国民众的反思或许对我们未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应是个很好的警示。

三、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而大学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对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结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科学地理解“以人为本”。现在很多人将“以人为本”庸俗化,所以需要加上科学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第一根本原则,这里所讲的“人”不是 “抽象的人”,而是 “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主体性发挥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以在校大学生为本,首先体现在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而不是知识和教育等方面的平等。以学生为本后,老师是不是就变成“末”了?老师的角色是不是也要转变?职责又在哪里?

二是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修养。《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内化到人的内心形成一种气质,那就是人文素质和修养。《大学》首句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思为“大人之学”,也就是使人之为人的学文,其首要任务在于“明德”。 “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大学是“化人”的重要阶段,加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修养,是培养人文关怀的前提和重要手段。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大学校园里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方法与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精神上感到愉快。

四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文化、精神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感受上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位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要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减少学生正常学习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学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五是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各种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的格式 享受作文 一句话作文 书包作文 作文大全小学 警察作文 作文下雪 怀念 作文 作文续写 苏州作文 写故事的作文 作文课 怀念 作文 杭州作文 海作文 作文900字 追作文 改变的作文 我的爸爸的作文 作文桃花 汉字作文 景物的作文 小事作文 选择的作文 初中800字作文 古镇作文 作文开头摘抄 理解的作文 作文春 英语旅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