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登高教学设计

2020-01-19 05:45:02
相关推荐

登高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绘之景,体味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2、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空中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来。年过半百、“老臂偏枯耳半聋”的他面对漫天飘飞的黄叶,面对滚滚奔腾的江水,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着战乱不断的国家,不禁百感交集,放声悲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用多媒体放映诗与画《登高》):

这位老人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登高》。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第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第二,赏析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以及绘景抒情的手法;

第三,感受杜甫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展示教学任务)

二、展示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没来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觉得中原以定,于是陡然萌发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念头,但未能实现。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严武辞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况愈下,只好离开了经营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们,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当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个年头,可能还得四处漂泊。就在这三个年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身体也非常不好。因此,这首诗是杜甫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写成的。

三、朗读训练

1、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朗读《登高》。教师指点重读及停顿。

2、学生跟着配乐朗诵一遍诗歌。

3、学生自由朗读1~2遍,注意感情要充沛真挚。

4、请学生单独朗读。3~4名同学。

四、分析课文。

师:从《登高》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律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议论

师:是的,律诗在结构上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登高》被后人成为“古今律诗之冠”,它的写景抒情主要是如何分布的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江苏作文 风景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60只蚊子写作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高一英语作文范文 描写景色的作文 读书的好处作文 关于孝的作文 曹操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关于小狗的作文 快乐的童年作文 一张照片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 校庆作文 成长的故事作文 他们作文 优秀作文范文 漫画作文 六级作文 高中生作文 作文老师 给女朋友写小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400字 在这里作文 学作文 我的书屋 我的梦作文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