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09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反思B卷试题\

2020-04-02 11:50:01
相关推荐

一、下面是宁夏2009年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请阅读后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在加横线处翻译画线部分。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

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

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

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2、原试题配有以下四个小题目,题干分别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你根据这道试题,谈谈高中文言文有效复习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已实行新课改高考省区的试题变化,研究新高考试题的命题思想与命题内容、特点,是当前高中教师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请结合你平时学习、研究的情况及2009年新高考省份的试题,谈谈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变化趋势。

三、深化有效教学要坚持“观摩—实践—反思—改革”的制度,要重点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与教学活动一体化、无效教学环节剔除三项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强化科学设计意识和有效教学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诗经·采薇》的三篇教学设计。请从有效教学角度试对三个设计的异同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

甲设计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

孔子

2、背景介绍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逐章分析六章内容及表达情感。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乙设计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1、作者作品简介

2、背景介绍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赋、比、兴表现手法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二)整体感知

(三)课文分析 句段详解

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 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 种种情形 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五)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 《关雎》,《蒹葭》来介绍)

三、背诵课文

丙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

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

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

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

(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

(1)话题和情境设计

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

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

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上述问题,教者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

(2)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

A) 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B)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C) 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D) 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E) 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4、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评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珍惜青春作文600字 幽默的姐姐作文 对金钱的看法作文 交通安全作文800字 我的新什么真什么作文 呵护作文800字初中 关于行善的作文 威武不能屈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初一 形容妈妈的作文 谁哭了作文500字 描写天安门广场的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关于孝敬老人的作文 微信的利弊英语作文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有关写老师的作文 如果我是一滴水作文 大学军训作文 自己的自画像作文 三峡作文500字 海洋保护英语作文100字 绿豆生长记四年级作文 描写婚礼的作文 天生三桥作文 我爱我的家作文500字 秋天到了作文200字 让什么随风而去作文 信心作文600字 路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