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一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一.pdf 全文免费

2020-05-25 11:00:01
相关推荐

………………………………………………说话要真实 ) ( 1 …………………………………………说实实在在的话 ) (8 …………………………………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 (17 ……………………………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 ) (26 ……………………………………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 ) (32 ……………………………………………… ) 联想与想象 (43 记人叙事的文章 ( ………………………………………… ) 50 ……………………………………………叙述结合描写 ) (56 ……………………………………………围绕中心选材 ) (64 ………………………………………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 (69 ……………………………………………记叙中的议论 ) (74 …………………………………………文章的结构线索 ) (81 …………………………………… )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90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 (96 · · 中学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一)  中学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一) 说话要真实 〔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文章是用笔说话,说话、作文都应真实; 2 .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学会通过一件事的记叙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 通过写一个人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教学步骤〕 (一)老师引导 1. 启发讲话: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圈子虽然相对狭小,但我们每天仍接触到不 少的人。我们的阅历虽然不太丰富,但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经历 着一些事情。这些人或事,有的还在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有的已成历史,却记 忆犹新,那么留在我们每一个同学记忆深处的会有些什么人、什么事?请大家搜 索记忆的仓库,选出一个人、一件事来。 2 . 进一步引导。针对学生的回答,问为什么这个人、这件事会使你记忆犹新? 这里教者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回答。有的可能答不到点子上,还需要转一个 弯。比如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他是我的一个老师”,有的同学会说“那件事令我伤 心”。 追问:因为他是老师就值得尊敬或怀念吗?如果他爱体罚学生,态度粗暴,又 不负责任,你会不会对他产生这种感情呢?那么,他必定是一位或者富有爱心的 老师,或者是责任心极强的老师。 再追问:他的这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 . 针对学生回答,紧扣“真情实感”进行小结,引出下一步骤。 (二)范文评析 吴张林 看着合影照片中楚楚动人的她,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 那天晚上,雨很大。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她,她是“戏”中的女主角,而 我是一位特殊的看客。她坐在窗边伤心地哭泣,我则在一边悉心品味。此刻,我 的心里有一种胜利的喜悦。你或许惊讶于我的举动,要问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 为这一切是我“导演”的,也是我所企盼的。 她是班干,人很漂亮,只是爱耍弄“当权者”的手段;我呢,只是个“普通百姓”, 按成分划分应该属于“被统治阶级”范畴。平日里我就讨厌她那一套套官腔官调, 和她是“老死不相往来”。一次她终于在执行“公务”时得罪了我,弄得我面子扫 地,并一度成为众人的笑料。事情没有结束,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要知道 我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就这样她被我列入了“黑名单”,我发誓要报复她。机会终 于来了。那天晚自习前我趁教室里没人便撬开她的桌子,撕下了她日记中最有 · · 初中一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 “价值”的一页,并贴在了墙上。这果然引起了轰动效应,她的隐私被我无情地披 露了,她也尝到了伤心的滋味,我的目的也可以说是达到了。 雨越下越大,她仍然伏在桌上,我也依然没有离开。突然一声闷响打破了教 室里的寂静,我不小心碰倒一张凳子,这下子我可慌了,赶忙俯下身去扶凳子,久 久不敢抬头。“咦,你怎么还没走?”她终于发现了我。“我,我———我忘了带伞。” 我吞吞吐吐地说,生怕她有所察觉。“哦!那你能不能陪我说说话?”她恳求道。 “我?”“嗯!”她点点头,含泪的眼睛望着我。我终于走了过去,可我始终不敢正视 她的眼睛,怕她看透我的内心。此刻的我就好像被告席上的罪犯在接受法官的审 问,浑身不自在。她向我哭诉着,言语间流露出无比的委屈。我第一次意识到她 的感情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我甚至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 分,但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还是坚持认为她是罪有应得的。这时,她忽然站了起 来,推开窗户,雨水随着风飘了进来,洒在她的脸上,模糊了泪水,我终于不自觉地 掏出手帕递给了她,因为这似乎震撼了我的心灵,我觉得自己有些虚伪,真想向她 说出实情,可我始终不敢。临别时她说非常感谢我陪她说话,并希望和我成为朋 友,我没有吭声,因为我说不出来。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之后,我们真的成了朋友,好多次我都想告诉她,可我怕再次伤害她,始终没 有勇气说出口。再以后她去了北方,这个秘密也就永远藏在我的心中,时时刺痛 我,警示着我。 同学们难免做过一些傻事、蠢事甚至错事,也许有的同学在当时并不是这样 认为;也许有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此有所认识,却碍于“面子”, 羞于启齿,因此,把它尘封起来,深深地埋在心灵深处。这当然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成长,因为不敢面对甚至掩盖自身的弱点、缺点,本身就是人格的缺陷,小作者通 过对这种错事的讲述,它对我的莫大的震撼以及我的深深懊悔,情真意切。自然 达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高度。 (三)灵思点拨 谈及作文,有的同学总认为生活太平淡,既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变化,也没有 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周围的人物既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也太平凡,因此, 没什么可写。其实有的同学“没啥可写”的原因并不是没有生活体验,而是守着 “金山”仍叫“一贫如洗”。本身拥有丰富的写作源泉,却说“一无所有”。正如上文 所展示的,生活中又有谁没干过一些傻事、蠢事甚至错事,而且有些同学内心也曾 为此而愧疚、自责过,这本来就是绝好的写作素材,若经过一番提炼、升华,佳作就 会诞生在同学们笔下,遗憾的是同学们有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可以说是启示 之一。 启示之二:心灵是大千世界的一面镜子,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岂能 不入我心!心灵世界就是大千世界的浓缩,经心灵之光折射的世界是富于个性色 彩的世界,经过心灵过滤的情感含金量极高。例如,当你为父亲或者母亲的所作 所为感动之时,它已远远超越了事情本身的意义,也许在你动心的那一刻起,就会 伴有幸福、自省、自励等心理活动,这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就会产生一种 强烈的想说的冲动。写出来,也会动人。而当你为所做的好事而兴奋,为做的傻 事、蠢事、错事忏悔时,它亦远远超越了事情本身的范畴,它已涉及思想道德行为 准则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这样,也许从你醒悟的那一刻起,心灵便 时刻受着煎熬,负疚自责、忏悔之情犹如即将决堤的洪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有 不吐不快之感。而这也是有利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容 · · 中学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一)  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因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提示与说明〕 本单元训练设计重要环节:灵思点拨。这一环节既侧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挖掘,又辅以范文,但并不拘限于范文。 生活太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像拿了一个囫囵的熟萝卜,无以下口;即使啃了 几口,也是表面文章,没什么滋味,正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所说:时日久了,面 孔都变成一样的了。一样的脸蛋,没了丰富色彩的个性,谁会爱看。 你不妨换一种吃法:把萝卜切开烧,就各有各的味道;你不妨换一种看法,专 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学、老师各有各的特色,就会看出不同的魅力来。 把萝卜切开,才能使生活有条有理,日常生活怎么个切法呢? ①可以从生活环境切,可切成两大块: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两大块还可切, 学校生活分为课堂与课外活动两块;家庭生活可以切为小家与大家两块。②可以 从人物切,老师、同学、朋友每人一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每人一块。③可 以以事切:旧事、新事、美事、丑事、大事、小事、心事、倒霉事,惊奇事,每事一块。 ④可以以时切:片时、当时、往时、有时、年月日各一丝…… 注意:不是真让你去切,而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学会把囫囵的作文素材条分 缕析,分门别类,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去留意观察这些来自日常生活深远的人和事, 这样才会条分缕析。 千头万绪中,怎么去寻找中心呢? 注意:不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片上去找,而是认真地去想,有没有那些令人 难忘的,揪心抓肺的,心花怒放的,泪流满面的,惊讶不已的,富有启迪的,心有灵 犀一点通的只言片语或一举一动,有时一闭眼就萦绕在眼前,有时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你就抓住这个———有价值的瞬间,就是文章的中心。 而后再扣住中心进一步去想,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如果 换了我会怎样?如果换了别人呢?移时、异地又会怎样……想开去、再想开去 这样说,未免抽象了些,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看看吧。从《作文报》上发表的 反映家庭生活的《一件小事》,我们看作者是怎样抓中心,怎样搭配素材的。 刚进初中的小作者孙玲吉吉“去拿了一趟自己喝的牛奶”,回来,爸爸说:“谢谢 你。”谢?她感到很惊讶,做这么一点小事也要谢?孙玲吉吉便抓住了自己惊讶不 已的“谢谢你”进一步去想:为什么爸爸会说“谢谢你”?如果换了我,我会谢谢爸 爸吗?不会,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爸爸就应该谢谢我?他就应该做,我就应该享 清福吗?他身体有病还这样,为什么呢?谁叫他是爸爸呀?难道爸爸就应该吃 亏?而且吃了亏还不以为亏,居然还要谢…… 这种不图回报,只管付出的精神就是无私的。这不是平凡中的伟大吗?对!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我作文的中心不就可以用这一主题吗? 找到了中心,再琢磨如何搭配素材。其实,只要把同中心有关的素材用进来, 把中心的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不就行了吗?这些素材就是要的日常生活的“萝卜 块、片、丝”的有机组合———爸爸给我的惊奇。 注意,作文不应片面追求技巧,不要堆砌许多形容词,只要把真情实感原汁原 味地写出来就行了。 这是进入初中以后的第一次学生作文。通过小学学习阶段的作文模仿练习, 从小学升初中的作文考试题要求以及学生答卷了解到,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 · · 初中一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 已初具比较简单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训练以小学记叙文训练为基础,要 求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实感。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在《散文创作问答》中指出: “文章出自肺腑,方能感动别人肺腑”。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就应选取那些使自己 感触最深,曾猛烈撞击自己心扉的人或事来写。 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引导学生搜索记忆仓 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尽情地回忆自己所认识的人,所经历的事,所见到的场景; 第二,从中择出印象最深的人、事、物、景(圈子缩小了);第三、引导学生找出“印象 最深的原因。” 本设计既强调文章内容的亲历性,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得栩栩如生, 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强调选材的必要性,还要说出为什么选这个题材的原因,使 学生的思维呈宝塔型,步步接近塔尖,即人、事、场景的意义所在。也即文章的内 核所在。 本设计的重点紧扣单元训练,要求写猛烈撞击过心灵的人、事、场景,写出真 情实感。 难点是:融情于事。 只有生活而没有感受,常常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无以动笔,既算敷衍成篇, 没有真情实感,缺乏血肉,缺乏灵气,缺乏感人的力量,没有感受的纯粹的客观生 活不能构成文章。那么,是否事情 议论,或事情 抒情就能成文呢?如果我们 + + 不对记叙文的融情于事作一定的要求(因为初次提出,不作过高要求)的话,会使 学生以为事情 议论,或事情 抒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如写母亲,开头就必发一通 + + 抒情性的议论:“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也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结尾处抒情“母亲啊,我爱你!”中间记写一件事,并以为这就是好文章。 写文章离不开心灵的震颤与激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到说理文的写 作时就曾指出:“文章如说话……首先是说话人对所说的话不能毫无感情,其次是 说话人对听众不能没有情感上的联系,爱或是恨。这些情感色彩都必须在声调口 吻上流露出来,这样的话才有意义,才能产生期待的效果。”(《朱光潜谈说理文》) 朱先生强调文章中的感情,是从写作者和读者双方的角度来谈的,从写作者来讲, 感情色彩可从声调口吻上流露出来,从读者角度讲,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章,读者才 会爱看。这样的论述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作文也一样,一定要有情感的介 入。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或曾使你产生愉悦,或曾使你悲伤、或愤怒、或内疚、或 羞愧……无论哪一种,只要伴着真情实感记录下来,就会感人。巴金谈到他的创 作,曾不止一次地说,假如没有那二十多年对自己家族中无数悲惨事件的观察和 体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心灵忍受着“爱与憎烈火的煎熬”,那就不会有《家》的创 作。至于冷峻的鲁迅,他那不动声色的笔调似乎更多出自一种理性的洞察,但他 也曾经强调:“创作须情感,至少得发热”。 那么怎样引导初中生把感情感触融于事中去,为下一单元写作训练打下了很 好的基础呢?主要是通过对成功范文的细心揣摩。这里有一篇散文《雪中剪影》, 请边读边领悟,揣摩其融情于事的艺术。 〔例文〕 雪中剪影(散文) (江苏)唐正明 人说世上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把行船放在第一苦是很有道理的。: 冬季来临,庄稼人早已不干农活,关起门,围着火炉拉家常或做一些手工活,而船 民们却仍要为生活奔忙。 · · 中学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一)  每到一年雪飘的时候,我便想起以前在船上的那段艰苦的岁月。下雪了,天 地一片苍茫。雪遮住了岸上的房子,也覆盖了地里的庄稼,什么也看不见。河面 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将船死死冻住,不能动弹。父母就用竹篙或榔头把冰敲碎,然 后再撑行,一边敲,一边行。一身累,一身汗,十分辛苦。母亲手腕受过伤,每逢她 敲冰时我们兄妹就帮助她。她总是说:“这是大人的事,你们干不动,到船舱里去 玩,这里冷,别冻着。”当时我们尚小,不知道父母的艰辛,更不懂得生活的残酷。 况且船舱里并不暖和,四面进风,还不如敲冰好玩。那时,特别喜欢看母亲在风雪 中敲冰的身影,那么优美,那么有力,那么神奇,一下、两下、三下,坚冰终于陷塌 了。母亲便停下来,用手抹去头上的汗水。我看到了母亲在微笑,好美、好美。许 多年来,母亲那身影和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我这船上人家的小孩求学是不容易的,从小寄读在亲戚家,到了放假才上船。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放寒假了,亲戚便将我送到我家船上,当时正下着大雪, 父母正在敲冰,雪花落了他们满身。因缺乏父母管教,贪玩,我的数学没考好,父 亲接过成绩单,告诉母亲我的成绩不好,我便低下头等待她的责骂。可好半天也 不见动静,我稍稍抬起头,却发现母亲一动也不动站在船头,我胆怯地走上前喊了 一声“妈”,却看到她满眶的泪水,正一颗一颗往下滴。我连声喊道:“妈,妈,你不 要哭。”“你不要过来,走开!”她大声对我吼道,继而埋下头,挥动竹篙拼命敲冰。 “咚咚”的声音,像敲在我的心上一般。竹篙上坚利的冰凌划破了母亲的手,鲜红 的血顺着竹篙往下流,一点一点滴在冰上,我感到这血是从我的身上流出的。我 被这情景震惊了,也吓坏了,“哇哇”直哭。母亲并不听亲戚的劝告,直到她敲得精 疲力竭,扔下竹篙,伏在船帮上抽泣起来。 晚上,我一个人悄悄钻进被窝,不敢作声,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这时母亲也 上床了,她将我的头搂在怀中,在我耳边轻轻说道:“我和你爸青篙子抹到枯篙子, 风里来雨里去,我们辛苦图的什么呢?还不是为你们挣学费,让你们好好学习,将 来有出息……”我将头紧紧偎在她温暖的怀中,放声大哭。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 己懂事了。现在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有所松懈时,母亲风雪中的身影立即 浮现眼前,给我勇气和信心去面对逆境,不断进取。 〔评点〕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母亲”。文中有叙述、有描写,间或有一句议论。 但文中却流淌着一股感情的流水,其中有对母亲风雪中敲冰的身影的赞美,有对 母亲伤心的流泪和流血的“震惊”,有对自己童年不知事贪玩而使母亲伤心的愧 疚,还有对所有船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文中虽没有一句“母亲、我爱你”,“我 感谢你!”“我请你原谅!”的话,但所有这些情感却渗透在字里行间,所以读来令人 感动。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什么感情都能成为作文的内容,也就是作文的材料。比 如,你失去了某一件价值昂贵的物,可能很伤心,但写在文中不一定就感人。或许 你的家人因不善经营而亏空,他可能捶胸顿足,你也许很沮丧,但也不一定能成 文,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一定动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感情具有“一已”性, 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具有普遍共通性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这一点将在以后的作文训练中加以陆续强调。)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对 所识之人,所历之事,所见之景要有所选择,选择时不能用一般的是非标准加以约 束。要引导学生选择对自己触动最深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人和事来写。这里 的“积极意义”,并非是格调高,政治思想性强的材料。比如《雪中剪影》中母亲并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而只是为孩子们挣学费,希望他们今后有出息,按理说这就没 什么政治思想上的高度,但她却代表了千千万万船民的心声。正是这一精神支 · · 初中一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 柱,才使得母亲笑对生活,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有时格调高昂的文章能催人 奋进,但格调低沉甚至哀伤的文章却能打动人心。比如一次考场失意,选举失败, 你可能很沮丧,甚至可能绝望,也可以入文,只要于沮丧中孕育着奋起,在绝望中 重新燃起希望,而你能正视这种沮丧,反省这种失望,本身就意味着奋起和希望。 因此,同样予人启示与激励!所以对学生作文的内容不能简单的用是与非,正确 与错误,健康与否来加以评判,重在引导。 附: 种硬币 江苏省苏州市二十一中学 王洁 童年的一些趣事历历在目,有一件事是我最难忘的。 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爸爸妈妈工作赚的几个钱,只够日常花销,没有 多余的钱,日子过得清清苦苦。 爸爸喜欢绿化,在屋后的小院子里,种了许多植物。一枝菊花苗插在泥里,会 花满枝头;一棵小青菜栽下去,不久就长成了大青菜;一颗蚕豆埋在土里,结出许 多蚕豆荚。这是什么原因?当时我不太清楚,觉得只要把东西放在土里,就会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外婆作文 味道的作文 作文要求 作文记事 作文结构 作文优美句子 如果作文 英语作文小学 的日子作文 作文积累素材 50字的作文 食物作文 运动的作文 作文结尾摘抄 英雄的作文 作文题目有哪些 有我作文 写什么作文 作文结尾怎么写 健康作文 作文写什么 作文照片 电影作文 照片作文 三年级作文怎么写 人生的作文 作文 坚持 作文叙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