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福建厦门一月份质检优秀作文三篇

2020-06-24 15:57: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2020高考福建厦门一月份质检优秀作文三篇

某市晚报“ 青年调查”栏目针对该市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对未来的想法如何”时,27%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53%的同学“比较模糊”,还有20%的同学“十分渺茫”,但他们都表示可能会把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被问及“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 “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表明会“比较努力”,还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厦门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还记得小时候拍着胸脯立志做科学家时的骄傲与坚定;又是否曾和朋友一道诉说自己的梦想而彼此争执不下?儿时的稚嫩常被家长津津乐道,可儿时的梦想如今怎么说不出口了呢?

我们青年一代,是乳虎是朝阳,是春前之草,是长江初发源。生机和希望从我们身边散发,未来的动向有待我们奋斗。国家领导人曾说,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这正是当下新生的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与期待。

可我们之中迷茫动摇的心态不在少数,模糊的理想与规划如何托起青年肩上的重任?随着教育的发展,封闭式学习的漏洞逐渐扩大,除了成绩单上下滑的排名,你们还能被什么刺痛?社会与国家的转变和发展是否被视而不见;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逆全球化思想的沉渣泛起,这些时代的问题怎能被我们置之不理?

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我们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诚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中国也已旧貌换新颜,可这就说明我们青年人可以停止奋斗了吗?享乐利己主义的流传,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淡化,可时代正在变化!时代的旋涡不容许你站立其中,唯有顺势而为才能在其中穿梭自如。“欲粟者务时,欲治因势”,时代的洪流下更需要我们青年人脚踏实地的追逐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使命。

青年一代,更要小心沾染上“暮气”,“丧文化”的席卷和风靡不是拥抱时代的积极态度,而像李子柒那样把宣传乡村文化的理想付诸实践,给世界带来田园牧歌的惬意享受才是我们面对时代的正确态度。

志向无需遥不可及,而是引领你前行的方向;实现理想也非难事,只要拥抱时代,与时势相向而行,让我们青年一代都能心存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刘远军老师:该文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说起,回应材料中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进而申明青年人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倡议青年人坚守信念,与时代同频共振时,作者能结合时代社会特点,敦诫青年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积极践行。文章注意到了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内容贴合材料;行文能把个体体验和社会认知相关联,抓住青年人自身特点分析问题;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欠缺之处为思考比较表面,有所论,但还不够深刻;在希望和建议部分还有点避实就虚。

让理想之花开遍时代的原野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林汉桂

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一份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调查引发热议,虽然大部分同学选择付出努力去实现,但却少有同学对理想信念较为了然于心。正如理论之于实践,理想信念是奋斗进程中的指路明灯。若无理想信念,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冤枉路。对此,我们不禁疑惑:作为时代新人的我们怎么了?

抑或是多元的文化浪潮让我们迷失,抑或是家庭的考量让我们犹豫。究其根本,是心中价值取向的迷惘,亦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畏惧,让我们们本应盛开的理想之花渐显凋零。但放眼时代的原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价值多元重塑。而内心迷惘的我们,又如何在纷繁的外部环境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立足点?作为被社会建构着的我们是如此,社会则亦是如此:信仰缺失了,“丧文化”便生根发芽,和谐有序社会环境杂草丛生;理想沦亡了,“混文化”就大行其道,行稳致远的发展道路平添阻碍。

但批判终究只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时代的责任绝不容许我们一昧道德飙车。伟人不因为他们出身的伟大而伟大,而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彰显着他们的伟大。而平凡的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也终将聚沙成塔,汇聚起一股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求学东瀛,是周总理的“不酬蹈海亦英雄”;雪线送邮,是其美多吉的对理想的默默守护。

无数平凡的人种下无数坚定的理想之花,时代的原野一片葳蕤,在此,我呼吁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出切实行动,争当时代弄潮儿:

由内而外,寻找个体价值,不盲从,做自己。狂飙突进的时代,意见冲突早已是家常便饭。理想的分歧本身没有错,但正如王元化先生所指出,“浪潮之坏在于抹杀不同的意见”。在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下,留一颗纯净的心,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方能将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直,更避免信息化产物的影响。西谚有云:“有信仰,才有希望”。不正是如此吗?

“为者长成,行者长至”,诚哉斯言。正如写作业不能只动脑不动笔,实现理想要拼搏,要奋斗,是我们都知道的普世道理。不积跬步,无论如何都无法致千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唯有坚持,才不会“心中满当当,两手空荡荡”。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的理想,是同时代的发展相联系的。”个人理想的实现伴随着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强盛,而国家的强盛又促使我们向更高的理想奋进。让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融合,让个人、社会、国家一同前进。

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看心灵的原野繁花似锦。在时代的原野种下一颗种子,我们心灵的原野更加生机勃勃。种下的种子,即便终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能开出一朵鲜花,留人余香。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冯淑珍老师:作者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倡议书),在高度概括材料调查报告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出两个问题的要义,围绕核心话题 “理想信念之于时代青年”展开倡议。基于现实的写作关照,写作者对青年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明确具体(多元化、信息化、现实利益考量等)推因探讨,并就此引申出对青年的不良影响(迷失、犹豫、迷惘,“丧文化”“混文化”等)。文章铺垫到位,倡议水到渠成:青年们由内而外,笃定理想信念,做自己;更需要反躬自省,并践行于生活实践,将个体与社会、国家融合起来,才能走宽走直人生路,争做弄潮儿,担当时代大任。文章优胜之处在于,析因深刻,挖掘内涵,问题与结论紧密相连,紧扣时代特色。全文思路清晰,内蕴丰富,语言理性有力,能够通过倡议,引发同学们深层次的思考,结合自身情况,感触体悟,行动出来,真正达成倡议呼吁的效果。

扎实干之土壤,开理想之花——致中学生的一封倡议书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陈艳燕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一代代青年的理想与抱负造就了今日之中国。没有五四青年的理想,就没有民众思想的觉醒;没有青年革命战士的报国理想,就没有今日和平的环境;没有改革先锋敢闯敢拼的理想,就没有今日经济的腾飞;没有刘永坦、南仁东等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理想,就没有今日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时代变迁鼓舞着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又不断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眼看步入成年生活的日子即将到来,心中难免有迷茫和无助。但若是我们静下心来,拨开眼前重重的迷雾,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聆听时代的声音,我坚信,你会找到答案。这个理想,当是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当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或许你会说,理想太远大,与生活太遥远。可若是连远大的理想都不曾拥有,以何作为前行的目标和动力呢?理想信念的缺失,必然导致坠入虚无的深渊。何况,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理想信念并非是冲锋陷阵,捐躯报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可以是成为一名敬业负责的教师,让知识之美代代相传;可以是投身科研,助力科技发展;也可以是坚守基层,为民服务,热心奉献。理想信念可以有很多,只要是为社会奉献,就是崇高的!

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实际行动的护航。在这个最适合竭尽全力顽强拼搏的青春年华,吾辈着实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将宏伟的理想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并矢志不渝的坚持,那么日积月累,理想之光离我们就不远了。追寻理想的道路必然会有荆棘和风雨,但只要我们不怕吃苦,永不言败,如同女排队员一般“拍拍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星辰大海触手可及。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更需要青年一代接过接力棒。没有理想、无所谓目标的逃避态度不可取;空有理想、不知奋斗、坐等成功的投机思想也不应有。我倡议: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明确理想,坚定信念,扎实肯干,实现价值!

鲁迅有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愿我们都能拥有“肯做工夫的庸人”精神,以理想和实干作为两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油奋斗吧,吾辈青年!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杨阳点评老师:文章能够紧紧围绕“中学生理想现状调查”结果展开,集中解决了作文材料中“调查结果”暴露的两个问题:理想信念模糊和实现方式不明确,指出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应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用“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来实现。写作中,能够用事例支撑观点,用修辞手法修饰语言,用名言强化说理,文章较有气势。若能在兼有倡议书要素的同时,融入审辨思考,并结合中学生实际就“如何做”给出具体指引,倡议内容会更具深度与现实针对性。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 一瞬间作文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