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立意深刻”的一点看法——以话题作文“慎始敬终”为例

2020-08-27 10:51:01
相关推荐

04想思观 书 须 先 熟 读 ,使 其 言 皆 若 出 于 吾 之 口 。继 以 精 思 ,使 其 意 皆 若 出 于 吾 之 心 ,然 后 可 以 有 得 尔 。 朱 熹 思想 大境界观点聚焦笔者在上《谏太宗十思疏》一课时,发现魏征的建议中有很多内容虽然有价值,但对学生而言是没有生活基础,难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如: 知止安人 三驱以为度 虚心纳下 正身黜恶 不滥施赏罚 选能而任用 。这些观念一般属于领导思考的内容。但有些观念无论与谁都有密切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由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比如: 知足自戒 谦冲自牧 慎始敬终 等,也就是说这些言辞都是可以用作作文话题的。以读带写,也可算是一种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的手段,学生在学了课文之后如果能进行延伸拓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课文本身就是思考某些问题的一个引子,我们可以因之打开自己的生活闸门。阅读之于自我的思考,可以算作是一种起点较高的预热,这样一来也许会比写欠缺写作动机的考场作文更能唤醒学生的写作与思考的意识,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 知足自戒 、 谦冲自牧 、 慎始敬终 是三个适合学生思考的作文话题。尤其是 慎始敬终 ,这个话题的意思是 谨慎的开始与谨慎的结束 ,问题很容易被简单化,而与 坚持不懈 等同起来。事实上, 坚持不懈 重在讲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结果可以是客观意义上的,也可以是精神意识上的自我安慰。认准了 坚持不懈 为切入点而成的作文,基本上忽略了 开端 的重要性。还有一种易出现的问题是,知道话题中包含的是态度和做事的两个端点,但是写的时候仍然太过偏重于某一点,比如一笔带过 慎始慎终 的含义,全文大部分事例和情思都围绕谨慎地做好准备,或者围绕做事要重过程,再或者围绕做事不要虎头蛇尾来写。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何不将话题改作 慎始的意义 过程的意义 或 敬终的意义 呢?虽然在这个话题之前,笔者并没有用任何材料加以限制,但是对于话题含义的认识,我们仍应尽量做到准确全面。既然以 慎始敬终 为话题,没有任何故事作为限定,那么写作时便既可以赞成,也可反对了。可谈彼此的逻辑关系,也可以谈彼此的抵触,只要你能讲出合理性来,就可以写出好文章。谈彼此的抵触虽然会显得比较新颖独到,但是很难分析,一不小心就会写得艰涩不堪,甚至令人一头雾水。如果求新求深反令人觉得怪异的话,那还不如从最符合生活逻辑的角度去设置立意。此时,切莫认为思想会流于平庸。思想深刻的定义是什么?平常的说法是: 不泛泛而谈,不浅尝辄止,能透过材料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见解深刻。深刻的立意在分析问题时,能揭示其产生的原因,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层层深入地围绕中心展对 对 立意深刻 的一点看法 以话题作文 慎始敬终 为例◎浙江 / 夏云陶05观点聚焦开论述;对事物的认识不一般化,表达的内容富有生活哲理;说理能联系实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思路开阔,善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多角度、多层面地辩证分析问题。 现实中,不少学生往往拿自己整体上选定的切入点作为立意是否深刻的依据。比如写 拒绝与获得 这个话题时,一般人会想到 拒绝之后会有收获 这样的基本观点,虽然,这个观点本身也应是较为深刻的,但是它不见得会得到批阅者的好评,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点。写得好还是坏的依据是 你是否善于为这个观点找原因、推结果、联系生活、看到特殊,揭示联系,是否多角度,能否讲辩证 ,笼统地说就是得看作文能否写出一定的层次感来。写清楚文章的思维层次,不是简单地指善于分段,而应该是善于在文中针对一个中心话题多问几个 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 ,多作些辩证思考,多联系生活给人以启发;这样的文章中表达分论点的句子表达的不应该是同一平面上的思想。 那么有了层次感是否就深刻了,那也未必。在不同的段落,换了不同的句子来议论,不代表你有了新的思想层次,有可能只是在用不同的词语写同样含义的句子,那叫重复累赘,是不可取的做法。比如写 个人与集体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设一个总的观点 集体与个人两者密不可分 。有同学在两个详写段前都写有一句总括性的话,一是 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一是 个人组成了集体 ,他还自以为有了分论点,但其实这两句话讲的就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将分论点设为 集体由个人组成 、 个人必须接受集体的限制 ,那也算是有层次了。可对于高中生而言,恐怕不大会认为这样的立意深刻吧?所以想得全面也未必可以算得上是想得深刻。可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思想的深刻程度是很难测定的,我们凭什么说前面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两点思考算不上深刻,自己想到的内容肯定比人家深刻呢?任何观点,如果写的人多了,看得使人腻烦了,恐怕也难以得到立意深刻的评价了吧?近来笔者听到重点高中实验班的一位同学一边看自己发表的作文,一边说 我实在不愿意写文章了,人类就那么点品德,还有多少可以写啊 。看来,学生都已经逐渐有这样的认识了:看到过的就不算深刻了,没接触过的且给人启发的才算深刻而有价值。但是这样很难令人想到和看到的观点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普遍提高,可能是越来越少了。这就说明,当我们在评论一个观点是否深刻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将新颖性与深刻性相混淆了。即使是所谓的 新颖性 ,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往往只从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基础出发,以自己对某一观点的熟悉程度为依据,然后评定某个观点是否算得上 新颖 。境界高的观点,谈的人多了,逐渐的就成了作文当中的套话,这不就是写作时的高原现象吗?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我们仍然可以在每一届的学生作文中看到堪称深刻的观点。很可惜的是,我们往往把这种认识讲得太复杂了,太抽象了,其结果反而是使得学生对 作文立意深刻 这个要求心存畏惧,停步不前了。按照笔者的看法, 善于联系生活 便是走向立意深刻的 肯綮 。写作时抱着 我是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生活的旁观者 这样的态度,我们就容易设置出 给人深刻感 的观点。比如写 大与小 ,多数同学只想到了 大与小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并联想到了庄子的《秋水》;但是有的同学同样以《秋水》中的河伯为例,却说 虽然人类其实很渺小,但是自大是人的天性,只不过谁的约束力强一点,他就离崇高近一点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并将对 立意深刻 的认识进行了概括: 所谓的深刻其实是写出了某一话题下的社会亟需重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点普通人可以做的反思,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却缺乏行动,不够重视。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谈产生的原因,谈关注的价值,谈解决的办法,易产生生活的普遍意义,易唤起多数人切身的体会,易使人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越将问题生活化、普遍化,就越易给人深刻的感受。 有些话,为什么缺乏读者与听众,那是因为人们早已达到了这些要求,便缺乏思考的热情了。有些观点虽然显得很崇高,但为什么也没人喜欢,甚至被骂作唱高调、套话?那是因为人们达不到那样的要求,比如,有些学生老是写庄子、屈原、李白、岳飞等古人,歌颂他们的正直、执著、舍生取义等情操,这些情操确实值得歌颂,但是这些追求离我们普通人比较远,他们的遭遇我们一般都没有经历过,而且几乎永远都无法有类似的经历。这样一来,难免出现为文造情的情况;这样的作文自然慢慢地变得令人难以感动了。写作时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如果文章里多写一点人们都可能做得到、但没留心去做的事,便易生发出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看的观点了。以下是 慎始敬终 这个话题下的几则佳作,恰恰可以证明以上观点的价值。例文一慎始而敬终吴晨辉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魏征的一席话,惊醒了唐太宗这个梦中人。于是,他努力治理国家,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大好河山。那么,它对我们又有何借鉴作用呢?慎始人生有很多的开端是需要我们选择的。小到午饭吃什么,大到人生之路该如何走,都是需要进行抉择的。既然我们手中掌握主动权,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适合我们发展的开始呢?因此,谨慎地选择开始是十分重要的。德日选择战争,最终落得国破家亡;而美国则选择了新政,为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同样是面对经济危机,不同的开始造就了06不同的结局。历史上还有无数人和事为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敬终当我们已经决定了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之后,同样也面临着难题。如何让结尾变得善终?我认为答案是相同的 慎。谨慎地结束,意味着你得坚持不懈、前后思量。就拿NBA赛场来说吧,每天都上演着或大或小的奇迹。当年,正是马刺队的一丝松懈成就了麦蒂35秒13的绝地大反击。整场比赛努力的马刺队就倒在了最后的35秒。而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当你觉得一切将这样结束的时候,或鼓起勇气再去一搏,亦或静下心来,冷静去思考,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慎始而敬终谨慎的开始是完美结局的重要前提,而谨慎的结束又是对正确开始的最好回报。两者互相弥补,缺一不可。无论哪里做得不妥,都将直接影响事情的发展。开始好比海上的灯塔,指明前进的方向,而结束则似航船成功地归港,是对灯塔最好的回报。任何细小的错误都将使两者的努力付之东流。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再一次细细品味魏征的直言劝诫,却有一种如唐太宗李世民似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所以,请好好珍惜这句金玉良言吧!点评这则文章首尾呼应。中间用分述的方式阐明对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对于 慎始 ,作者强调了 开始 行动的针对性、适应性,这一部分中的相互对立的历史事件举得非常好,要言不烦,切中要害。对于 敬终 ,作者强调了达成的基础。两个部分,都重在讲怎么做。第三块内容中又讲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事实上,对联系型作文题,我们若能讲出其相互作用,往往能显得较为深刻,较为全面。只不过,有的时候这种关系比较明显,比如写 个人与集体 ,像 慎始 与 敬终 ,我们往往只会想到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很少有人想到后者对前者的作用。所以这则文章在立意上是较为优秀的,它的言辞是非常简洁的;观点分明,虚实相生,应该得到肯定。例文二 慎始敬终 的现代表达杨今曦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此语出自《左传》。意思是谨慎做事,从始至终毫不懈怠,就不会出现窘迫之境。温家宝总理在与新任澳门特首崔世安会见时就曾引用过这句话。可见,人们向来重视事情的开始,不会贸然行动。慎始慎终也被不少古人奉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及至现今,也有 慎微、慎独、慎始、慎终 的八字为官准则。如果说 慎微 和 慎独 强调一种自我修养,那么 慎始 慎终 在如今则只能是旨在强调一种行事态度,而不是行为准则,否则,它就只能成为一种约束力量了。在这不断推陈出新的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里,一味 慎始 而行,恐怕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举例来说,值得一提的是离我们最为切近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于1983年在中国被提出,但目前看来,它在中国的推行俨然成了 皇帝的新装 ,成为了一个虚无的定义。我们可悲地看到,学生被提高的只是应试素质。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里,众口难调,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次微小改革,也许就会遭到专家、家长、学生群起而攻之,其改革难度也可想而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谨慎而不敢尝试。相反,该提倡大胆的实践创新,挑战固有的模式,勇敢地 开始 。因为保守的做法,只会让情况愈发恶化。在今年的两会上,省长吕祖善不禁发问: 教育究竟是选拔人才还是埋没人才? 应试积弊难改,大原因在环境,可政府官员的责任也不小。改革势在必行,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谨慎负责的态度。真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但尝试还是要做的,不能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怀着 慎始慎终 的精神把政策落实到实处才是广大学生和家长要看到的。可见,慎始慎终的含义在现代更为宽泛,它上升为了一种精神符号。我们需要有思辨力的人才,但更需要有很强的行动力的英才。有了独特的想法,敢于在第一时间推陈出新,慎始慎终的精神特质则更注重在过程中的长期保持与实践,而不再是事前缜密而冗长的思维过程,这样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科学界也是如此。科学研究无疑是最需要审慎的态度的,可是科学事实的发现,很多都是由非理性的想法所造就的。无论是万有引力、电磁感应的发现,还是相对论、平行宇宙的伟大创想,无不是创新的典范,这与 慎始慎终 的核心 谨慎严密的态度并不矛盾。创新并不是一时冲动,它是长期积累后的灵光一现,它也是有谨慎态度做为前提保障的。由此,我们可以说慎始慎终的精神态度是始终贯穿于我们生活之中的。在这样一个变革创新的年代里,需要敢为人先的民族创新意识,再辅以 慎始敬终 的现代表达,才能真正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进,保持一代人不断向前的活力与动力。总而言之,慎始是对所思所感的一种虔诚;敬终,则是将所思所感落实到实处的坚持。现代的慎始敬终精神,当是如此。点评 从要求的缘起谈起,抓住关键内容,联系时代进行思考,分析出话题词汇在现代社会的本质意义。文章第二段的观点很有针对性,真实的针对性就是新颖的体现。 慎始 也有可能因为过于谨小慎微,而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在飞速发展、环境变化特殊化的今天,有时可能会成为成就突破性事业的绊脚石。文章始终扣住话题 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行为准则 这个想法来写,给文章注入了时代气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与切近的生活产生了碰撞并可以融合得丝丝入扣的时候,文章的立意就会与众不同了。观点聚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