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文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审题才不会写跑题?

2020-09-29 02:30:01
相关推荐

要首先从这里入手,一旦审清了题目或话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避免在用力方向上出现错位。

例:

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难题”这一词语的意义指向很多,它可以是学习中碰到的解答不了的习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构成困扰的事件,还可以是成长历程中的心灵困惑等,审题时要弄清“难题”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很明显,第一种理解过于表面化,肯定不是命题所指,应当排除在外。“锁定”了其余理解中的一项之后,还应当进一步揣摩命题意图,仅仅摆现象、把“难题”呈现出来,是不行的,于是就要考虑面对“难题”究竟该“怎么办”。弄清了这些,也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写作的着力点。

技法二、把握信息点

高考作文中有大量这样的命题: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或题目,或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感悟,或由材料触发议论。无论是哪种形式,对所给材料都要给予足够重视。但同学们在作文备考的训练中,不重视所给材料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或题目的类型,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错误认识,也就是认为材料的作用仅仅是引出话题或题目,写作时只需两眼盯住话题或题目,不必考虑所给材料。殊不知,作文题目上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用。因此在写作前的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从材料上把握作文命题隐含的信息点,搞清写作内容上的限制,避免立意上的偏差。

例: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审题时必须理解“你”的含义,从材料来看,“你”有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相互交织的内容。

从具体层面来说,“你”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一件器物、一处景观、一方水土等,即“有形的”;

从抽象的层面来说,“你”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文化、文明,可能是青春年华的美丽梦想,可能是曾经的怅惘伤感之情,可能是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等,即“无形的”。

这些隐含信息都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技法三、瞄准着眼点

高考作文审题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握写作的着眼点。比如话题作文,审题时就要从话题与材料的结合中把握写作的着眼点。因为话题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对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写作,而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与话题相联系的,在审题时只有将材料与话题结合起来,才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扰内容,找出写作的着眼点。

例: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的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匠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彩。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

如果单看材料,材料表明的观点有“不能以怨报怨”、“要宽容地待人处世”、“助人是美德”、“惊喜往往获得于意外”等。如果是材料作文的话,这些观点都可以写,但对话题作文来说,话题规定是“双赢的智慧”,就只能围绕它来写,而不能写其他。

技法四、研究关键点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都有一个把握写作的关键点的问题,这要借助于研究命题提示来完成。这类作文题型,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例: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解析:

“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这几句提示语几乎已经把题意告诉了考生,从而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使立意不致偏题或离题,考生可以由此而轻易地找到立意的角度。如果忽视了这几句提示语的作用,恐怕就会在审题上自设障碍了。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