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他们写了20多份逆天的课题报告……

2020-11-05 13:00:01
相关推荐

小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3458首诗词中的高频词汇,分析出苏轼一生的游历路线和交友对象,这听上去是不是不可思议?

最近,一篇由“清华附小2012级4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当小学生遇见苏轼”文章突然爆红,短短两天阅读量已超百万。文章的内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这个班级40多名小学生在十一假期期间以苏轼为主题进行的小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的精巧构思和严谨论述令很多成年人都赞叹不已。

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绝非偶然

“这只是我们正常的教学内容,没想到引发了如此多的关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直呼“想不到”,她告诉记者,清华附小每年都会寻找一位中华民族历史上对当下儿童有引领作用的榜样,让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例如前年是清华附小的校友史铁生,去年则是大文豪鲁迅。

“今年是苏轼诞辰980周年,他在诗词、书画、科学甚至美食方面都有极高造诣,更重要的是,苏轼的人生经历十分曲折,但始终胸怀高远的理想,值得孩子们学习。”窦桂梅说,把苏轼定为今年的清华附小学习的主题人物,还考虑到他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代表人物,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更有利于学生展开全学科学习。

具体到每个年级,学校都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

例如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以学习苏轼相关的成语、了解故事为主,例如他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又为何“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则主要学习苏轼的经典诗词、题跋等;

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前两年学习的研究方法,围绕苏轼展开小课题研究。

“今天的孩子不再是容器,教给他什么就装什么,而是要去激活和启发孩子的兴趣。”窦桂梅说,不少班级都带着孩子们边吃东坡肉,边说苏轼的故事。在2012级4班的研究课题中,除了《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还有《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等妙趣横生的课题。

引发是否有家长代劳的质疑

这组报告引发了人们“是否有老师家长代劳”或“学校拔苗助长”的质疑。窦桂梅则说,在引导学生展开多学科融合的小课题研究上,学校和老师动了很多心思和努力。

去年的学习鲁迅活动,学校带孩子们参观了鲁迅博物馆,邀请多位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拿起画笔,“刻画”出鲁迅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有家长甚至还带孩子走遍了鲁迅在绍兴、上海、广州等地的故居,完成了一篇《探寻鲁迅故居》的小课题研究报告。

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而走红的2012级4班在清华附中只是一个普通的班级,两位班主任——语文老师连老师和数学老师易老师从孩子们三年级开始,就带着全班40多位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最初的观察植物生长、带着同学们丈量操场大小,到扔瓶盖正反面概率研究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的探究,每一个寒暑假和小长假,他们都要给学生布置小课题去研究,而自己则随时守在电脑和手机前,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分工。

“经过了这三年十几次的小课题研究,一次次帮学生修改课题报告,每个同学的成长都是真实发生、显而易见的。”连老师说。

课题研究已经走近中小学生

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资料,通过实践研究与小伙伴们协同完成一项课题,对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并不称奇的事情。沪上一位小学特级校长、语文教师表示,如今,上海有许多小学也在纷纷开展了研究性课题的探索。

她认为,研究型课题的推动应该分年龄段展开:

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很有趣,激发他们对于知识探索的兴趣;

而在初中阶段,研究性课题的意义则是让初中生感受到通过课题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揭示这种学习方法的意义。

在徐汇区实验小学校长焦轶萍看来,如今,“学习”的概念正在被重新界定——用怎样的方式来学习、学习怎样的内容,是要基于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基础而定的,要给予孩子多元化的学习氛围。

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深层机理,其实是教育综合改革在小学阶段的延伸。焦轶萍说,今年,上海举行了新高考,对于高中教学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变革。今后还要引领对小学教学方式和内容的重新思考,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乍一看上去,确实很佩服这些小学生,能将苏轼的诗词进行这么多有趣的阐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告诉记者,但以小学教育的本质作为出发点来思考这件事情,或许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在徐默凡看来,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撰写简单的记叙文等。小学生也应该进行科学研究的学习,但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以清华附小这些六年级学生的课题报告来看,似乎超越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这种学习方式或许符合该校学生的基本素养,但是否值得全面的推广和复制需要教育者们在心中留下一个问号。

在他看来,高中生才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力军”,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小学生应该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说:“学科研究和论文撰写是需要有严谨的范式,对研究者的思考能力也一定要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祖国作文 感动的瞬间作文300字 星期六英语作文 作文暖 关于勇气的作文 最遥远的距离作文 关于初心的作文 南方的秋天作文 夸夸同学作文 关于中学生活的作文 暑假趣事六年级作文 妈妈回来了作文 写陪伴的作文开头 唯美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秋的气息作文 四年级研学作文 北海银滩作文300字 小树的心思作文 国王童话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议论文 以出发为题的作文 在朋友的影响下作文 作文什么真让我着迷 亲爱的朋友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200字 关于老师谢谢你的作文 人间有真爱作文 点题作文 小菜园的作文 景色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