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中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

2020-11-06 01:50:01
相关推荐

高中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及典范例文一、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 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报道,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 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就是“时评”。它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 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 相。 二、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 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 心智。 三、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正面,也有反面;不同的 角度会有不同见解,但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 四、写作要注意的方面: 1.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应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行文要注意层 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 五、应考模式五字诀 基本模式: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 2.提炼论点。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4.联系、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 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步法” 第一步:引 “引”是引述原材料,就是“叙读”。对于短小的材料(如一首小诗)可以全篇 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特别注意:材料的转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 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 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第二步:提 “提”就是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在引述材 料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这一步十分重要,关系到文章的成 败。 第三步:议 “议”就是对所选论点展开分析议论,对所选论据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 当然也可以发 1 掘出材料中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步:联“联”就是“引申”“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 际。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 果再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 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 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第五步:结“结”就是收束全文。它是在“议”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可以借用名 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画龙点睛,意味深长;或总结全 文,发出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 浑然一体。说明:“引”“提”是文章的引论部分“议”“联”是文章的本论部分“结”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写作实例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据媒体报道,今年 9 月 1 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 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 些专家解释原因说“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对此有人忧虑,有人遗憾,有人觉 得很正常……这让人不禁想起这几年“鲁迅文章大撤退”的类似,一旦有鲁迅 作品撤换就会引起广泛讨论,被反复提及。请阅读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1.整体看材料 2.专家观点 3.大众反应 4.专谈鲁迅的意义价值范文: 撤退中的变革“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曾经仿佛不可能的变化,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上演 了。每逢变革,必有人跳脚,有人大骂。这一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此忧 虑者层出不穷。而对于专家“太过深刻”的解释,更是遗憾之声充耳不绝。(引) 然而,再多的反对也遮不住这一变革带来的希望。鲁迅,那个神坛上的伟 人,已经走下来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那犀利的笔风 和深邃的思考毕竟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提)曾经的中国,因鲁迅的文章而有了一扫阴霾的勇气。可是现在的社会已不 是一片黑暗。阳光下的孩子们,如果从小便“横眉冷对”,他又怎么去面向光 明。鲁迅的文章批判的手法太过锋利,让懵懂的孩子们执此利刃,只会伤人伤 己。(议)科技上的进步依赖改变,《物种起源》可以从生物“圣经”被打到“不完全正 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在改变世界之后,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真理永远在下 一篇论文中。科技如此,社会亦如此。从马克思理论到毛泽东思想,再后来治国方针也 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条理论是错的,改变是为了选 择适合时代的暂时真理。思想的变革虽不是科技和社会所能简单相比的,但就发展与改变的必要性 来说,又是遵循这一普适规律的。鲁迅的思想,作过中华民族的北极星。但已 经迈进黎明的我们,对于那“过2 于深刻”的文字,应该去批判的继承。很明显,孩子们还没有那个能力。 (联)曾经普及鲁迅的原因,是中国太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而现在的社 会,充满了批评和谣言,甚至远超现如今的缺点。这时再培养出一批愤青,显 然是弊大于利的。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思想上的改变。“鲁迅大撤退”是一种表象,而这种 表象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从初等教育开始,指引下一代中国人思想发展转变 的改革。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千年前的圣人对于礼乐 的崇拜已被淘汰,但他的一些思想,例如对于变革的追求,却依然伟大。鲁 迅,也应该走上这么一条路。(联)未来的孩子们,大概只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认识伟人鲁迅了。 而他的思想,则应是被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反复咀嚼,以取其精华。让鲁迅撤退吧,让思想改变吧,让社会进步吧。否则孩子们太累,社会也 太累,就连鲁迅也该累了。(结)时评类作文素材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 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 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 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 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 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 着。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 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 60 多年了。难 道还要我们再等 60 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只 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中国人 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 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 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 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 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所 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 国,不是也治理的不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 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 经得起推敲的理由。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 值一驳。的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 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 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 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 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社会治理 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 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 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 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致歉英雄,正义不能输于戏谑每一张纸上都有方寸之地,有的书写着英雄的光辉,有的烙上了无尽的忏 悔。近日,在人民法院报上,一块不大的地方刊登了两篇致歉声明。微博大 V@ 作业本(本名孙杰)与加多宝凉茶公司自 11 月 21 日起,连续 5 天登报道歉, 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事件,告一段落。有人说,这是迟到的正义。不可否认,从原告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维 权,到法院审判,再到报纸道歉,的确过去一些时日,邱少华也遗憾过世。不 过,英雄终究是英雄,正义还是正义,不见得有早晚之别,其发出的耀眼光辉 照见了一个民族的底线和良知。事件的经过早已无须讨论,而关于英雄的故事还在被“传颂”。是“堵枪眼的 戚继光”还是“误国罪人”林则徐?是大 V 口中“风流不安分的江姐”还是“欺压百姓 的狼牙山土八路”?如何说出“心中的英雄”,代表了个人认知,也代表了民族高 度。一旦英雄事迹成了被遗忘被抹黑的对象,英雄史诗成了泥沙俱下的一枚颗 粒,属于一个民族支柱的精神高地也会被侵蚀殆尽。不禁要问:为何还要让英雄们等待正义?除了一些人对历史的无知和虚无 主义盛行外,社会环境的变迁是重要原因。诸如,“杜甫很忙”“诸葛亮不亮”等, 这些被“创新性设计”的历史人物和典故都被视为玩物。虚浮躁动的社会心态、 颠覆经典的猎奇冲动,任何为博眼球而随意的“虚妄怀疑”,无不是对英雄人物 和民族历史的极大不尊重。娱乐主义盛行也造成了对英雄的伤害。有些人就是 为了炫技、耍酷、显摆,把一知半解的知识和支离破碎的认知施加于某一英雄 人物之上。其实,历史是历史、文化是文化、娱乐是娱乐,本就有一定界限, 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一旦庸俗极致、娱乐过度,一定会暗藏危机。更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引导出什么样的社会行为,一个 群体的价值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整体气质。当代中国精神的集 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英雄崇拜的好传统是中 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 幕式上讲话所指出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 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 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让英雄成为民族最闪亮的 坐标,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事,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有人说,对比来看,现代信息社会已经没有产生英雄的土壤了,“英雄不 再”成为无法阻挡的事实和共识。梁启超有言,“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 无历史”。英雄人物虽无法主宰历史的进程,但是少了英雄甚至多了“抹黑英 雄”,只会让历史在黑暗中走更多弯路。换言之,信息社会即便主张个性化、多 元化,但在塑造英雄与推动历史上,个人美学还不足以替代英雄们所塑造的集 体美学,“再提英雄”尤为重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 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捍卫英雄、彰显正义,就是在捍卫民族和国 家的希望与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