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物传记苏轼传译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2020-11-06 23:00: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 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或谓: 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文日数千言 研究B.闻者始哗不厌 信服C.使者发币于官吏 金钱D.使官吏分堵以守 堰塞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②卒全其城B.①虽禁军且为我尽力②为当轴者所恨C.①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②积以论事D.①锻炼久之不决②神宗独怜之20.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分别表现苏轼德和才的一组是(3分)A.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B.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D.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D. 黄州 惠州 儋州 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22.断句和翻译。(10分)(1)用 /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②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答案18.B19.C20.C21.A22.(1)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每错两处扣1分。 轼却之 后停顿亦可。)(2)①他淡然处之毫不介意,对人不论贤才或是愚夫,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得分点: 无所蒂芥 无贤愚 、句意)②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解析18.A连缀,写作。C礼物。D量词,一段、一截。原为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19.A①他的,自己的②那;B①替②表被动;C连词, 因为 。D①起后缀作用,②他(苏轼)20.德:无私无畏/才:文才难得21. 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 不合 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的意思。22.(1)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故事情节来断,每错两处扣1分。 轼却之 后停顿亦可。(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得分点:①泊然、蒂芥、句意各一分,② 虽然 、 易其所为 、句意各一分)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感叹说: 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 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当时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王安石更加愤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彻底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说: 高丽对本朝称臣,而不接受我们的年号,我怎敢接受! 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才接受。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苏轼到武卫营去,叫来士卒头目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说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士卒头目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来,筑起东南长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