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倾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丨大方县创新“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观察

2020-11-19 13:20:01
相关推荐

春日的古彝圣地大方县万物葱茏,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如何让乡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是大方县决策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大方县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将实施乡村治理工程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环境整治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努力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记者行走在古彝圣地城乡,感受乡村治理建设绽放的满园春色。

3月24日,在大方县慕俄格古城街道办事处宣慰府拍摄的春色美景 罗大富 摄

党建引领发展 富了百姓美了乡村春日,春风吹绿了整个神州大地,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的大山深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我将自己的5亩承包地流转给猕猴桃基地,每年除了可以领到2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在基地里务工还能领到八千元左右的工资。村里的产业发展了,我们家也轻轻松松就脱了贫!” 凤山乡银川村马树寨组的王正群很自信地告诉记者。“红心猕猴桃是一种高端农产品,每斤市场价在20元至40元,北京、上海 、广州等地售价每斤高达60元至80元,经济效益是种植传统作物数倍。”猕猴桃基地管理人员杨友玉说。近年来,人们对红心猕猴桃的需求量增大,销售价格还呈持续上涨趋势。发展产业奔小康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村民王正群之所以能顺利脱贫,他说,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领导们功不可没。银川村过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内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是多年致贫的重要根源。如何让这片贫弱土地上的主人们尽快斩断穷根?化茧成蝶?凤山乡党委、政府根据大方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立足村情,科学谋划,对症下葯。在大方县委县政府、凤山乡党委的牵头组织下,银川村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自然村寨分布情况,成立了村党总支和经济合作社联社,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天星桥、啰嘟、五营盘三个产业发展党支部,分别引领猕猴桃、冬荪、乡村旅游三大产业,以产业党支部引领全村一二三产快速发展、融合发展。以前的银川村马树寨组几乎没有产业,年轻人几乎外出务工,外出打工成了村民们主要经济来源,剩下的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没有一点精气神。自从大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村里陆续引进了猕猴桃、冬荪等项目,把产业发展起来。截止2019年2月底,银川村天星桥支部发展种植猕猴桃2200亩,覆盖群众347户732人,其中贫困户104户278人;啰嘟支部种植冬荪2万余平方米,覆盖贫困户46户121人,带动群众种植7万平方米,累计收益超过500万元;五营盘支部发动76户群众入股760万元,与县农文旅集团共同开发“古彝寨”乡村旅游项目,动员群众入股300万元,开发“银川新村宅基地改革项目”,为发展避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眼前这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画卷是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银川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3月3日,在大方县东关乡辣椒育苗基地,村民正在清洗育苗池 罗大富 摄

霓虹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绚丽的,以前的银川村却并不如此。过去村民们只顾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基层党组织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管理和服务的真空。近来,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兴琴夫妇在村里的猕猴桃基地务工,去年收入2万元。而且,热心公益张兴琴还在村里找了份新“工作”——乡村治理督导员,从此与乡村治理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一年多来,张兴琴和搭档一起走村入户走街串巷推广垃圾分类、开展平安宣传和村规组规志愿服务……工作丰富多彩也收获满满。走进彝族村民金龙的家,看见金龙正在打扫家里的卫生,庭院干净整洁。“多亏了‘乡村治理督导员’张兴琴,在张兴琴的督导下,金龙家不但发展了500平方米冬荪产业日子越过越好,而且逐渐改变了赃乱差的陋习,在今年3月份的评选中补评为全乡的最美客厅户。”闻讯赶来的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告诉记者,金龙家是所有建档立卡户当中家里收拾得比较干净整洁的。银川村高家寨组党员群众高荣达、啰嘟组党员群众吴学恩,渣泥组群众熊益艳、马树寨组群众张兴琴、新基组群众王正江、黄家沟组群众黄修佳等人被推选为乡村治理督导员后,主动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在这些乡村治理督导员的带领下,村民们迅速转变观念,不但越来越注重家庭环境卫生、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而且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生产,鼓起了通过勤劳致富的信心。银川村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后,通过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认真落实“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常态化开展“珍爱家园”共建家园等活动,以领导挂点督导检查、村干部带头打扫卫生,带动全体村民进行常态化环境治理,村庄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环境得到改善,让银川村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因地制宜打造五营盘景区。项目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联合打造,建立村民与企业、集体利益共享机制。“五营盘”是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远近山峦中最为雄浑的一座山,进入正在打造的“五营盘”景区四面环,崇山峻岭间有三十六洞天纵横相连,相传洞中更有七十二金水捭阖相接。进入景区中心区域,需经过2个巧夺天工的天然溶洞和1个风景迤逦的陨石洞坑。待景区打造完成,游客从天然溶洞中穿越到古朴美丽的寨子里,将能体验一场现代与古代、浮华与纯真的“穿越”。 据记载,明朝末期“安奢之乱”时,曾在此设立五座大营驻兵、练兵,宣慰王安坤率部与吴三桂部拉锯三载有余,故有此名。据称景区核心区正在打造的民族文化广场歌舞、民宿旅游、特色小吃、中华土蜂乐园、山水祭坛、赛狗斗鸡场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娱乐性、代入感和参与感的旅游项目,很是让人期待。

村民在地里除草

产村融合,促进美丽文明村居可持续发展大方县猫场镇永久村也是个贫困村,扶贫重任时刻考量着大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的能力和信心,整村脱贫的难度不言而喻。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摘掉“穷帽”、植上“富根”?大方县乡各级领导们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共识。撸起袖子从最贫困、最落后的贫困户入手,匠心谋划,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智力扶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帮扶对象既“输血”又“造血”。仍然从种养业方面大做文章,定期开办“农民夜校”,传授农技、果蔬、家禽等养殖技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力争把智力扶贫扶到群众心里,深入脑际,扶到点上;产业扶贫。主动找项目,筹资金,帮扶贫困群众养“生态猪”、“生态羊”、“土鸡”等;种上成活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猕猴桃、花椒等“摇钱树”。保障扶贫。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宣讲党的扶贫政策,送钱送物献爱心,救死扶伤送温暖,着力保障贫困家庭收入可持续、可发展、不返贫。今年,该村加快了产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党建引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村里种植了300亩猕猴桃,600亩花椒,同时套种1000亩辣椒,实行以短养长种植方式助力当地百姓增收。在该村猕猴桃基地,记者看到,田间的千亩土地已经起垄,土壤里的辣椒亩已经冒出嫩叶,村民们在给猕猴桃浇水除草,田间地头展现出一派与以往不一样的春耕景象。与以往不同,今年村民们种下的不再是玉米等传统作物,而是改种高效作物,群众将土地入股参与发展高效作物,开启了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春耕热潮。猫场镇箐口村火石坡组村民张青贵家变了模样,昔日粪水横流、苍蝇乱飞的现象不见了,曾经的粪坑如今变成了小花池。“以前,张青贵是一块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自家环境卫生差,乡干部、村干部一遍遍做思想工作,张青贵全当耳边风,不予整改。”猫场镇牵头联系箐口村的乡政府领导陈玉琴说。张青贵的改变缘于寨子里推行的“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张习武是寨子里的管事,哪家红白喜事都是他当总管,说话在理,做事公正,在寨子里很有威望,因此他被乡亲们全票推选为乡村治理督导员。做张青贵家思想工作的任务落到了张习武肩上。一天晚上,张习武走进张青贵家,几杯包谷烧下肚后,俩人拉起了家常:“青贵啊,现在党的政策太安逸了,咱们箐口村这几年发展可以说翻天覆地,柏油路修进村里,水泥路通寨连户,这样的好环境我们要爱护,这样的好日子我们要珍惜啊。”张习武的话引起了张青贵的共鸣,点头答应一定整治自家的环境卫生,绝不拖全村后腿。?

3月27日,村民在大方县东关乡育苗中心管护辣椒秧苗 罗大富 摄

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一年多来,大方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扶不松劲,持续推进全县各贫困村户户有种有养的产业精准扶贫。一些头脑灵活,有志向的贫困户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率先养上了生态家禽,种植了猕猴桃、花椒、冬荪等经济果蔬和生猪等种养业,填补了全县部分行政村产业发展的空白,同时也带动了辖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巍巍青山,悠悠绿水。走进今天的星宿乡重山村,极目所见,村间山峰翠叠,民居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家禽满圈,林间放养,地间一派生机:菜蔬青绿茂密,各类经济作物正蓄力生长……解民情,顺民心,聚民力,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三大攻坚战”,大方县将持续发力,助推重山村脱贫致富再上新台阶,圆就村民们更多更美的梦想!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大方县坚持把“法治乡村”创建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作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开展,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的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大方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各相关部门、乡镇对承担的责任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专人,一抓到底。同时,由县“两办”督查室牵头,组成联合督导组,加大工作督导检查力度,定期通报结果,并列入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严格督查倒逼创建工作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各乡镇、村创建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群众所盼,我们就干”兴隆乡菱角村作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点村之一,以大方县委提出的“两带三治”为统领,通过发挥督导员作用,实现了从“扒开垃圾才找得到人”到贵州省“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村”的蜕变,遏制了村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早婚早育、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容村貌进一步转变,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大方县在乡村治理中,坚持自治为基础,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德治途径,不断以德治的新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筑牢基层平安稳定发展的基石,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走进星宿乡河山村,干净整洁的环境与绿水青山构成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风景画。不少村民感叹:“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党委政府的精心建设,变得这么漂亮,如今咱们村的居住环境让城里人都羡慕!”中午时分,星宿乡重山村独山组村民陈天强正在挥舞着扫帚打扫院坝里的卫生。“早上就扫过了,但是现在看起来有点脏了,打扫干净了住起舒服。”陈天强说。走进陈天强家里,餐具摆放有序,被子折叠整齐,给人清爽的感觉。“陈天强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一心想着脱贫致富,养了几头牛、几头猪。过去由于一天忙着放牛打猪草,忽略了环境卫生整治,院坝里到处是牛粪,屋子里农具餐具乱摆乱放,从来不叠被子。”村支书黄顺林说,打了几次招呼,陈天强总是以活路忙为由推脱。2018年,星宿乡探索以“我参与我受益我管理”的“三个一元”机制助推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即每户农户每月筹1元钱,村级和乡级各配套1元钱作为环境卫生奖励基金,在每月的卫生考核评比中,对优秀的农户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各村(社区)成立基金会、监督委员会、考核评比委员会,保障“三个一元”机制顺利、有效推行。实施过程中,该乡创新实行“10户联防”考核评比机制,变单独的农户考核评比为团队考核评比,以十户为一组划分区域,投票推选出组长,配合村(社区)“两委”人员对每个联合组的所有农户进行考核评比。“一户卫生不合格,一处公共区域卫生不合格,影响全组。”星宿乡副乡长熊荣说,对于环境卫生差的农户,组长和组员会提醒他,必要时大家动手帮助他打扫环境卫生,帮助他改变陋习。刚开始实行“三个一元”机制时,陈天强不以为然,导致全组因为他家环境卫生差而在全村评比中挂末。乡村治理督导员、67岁的老村支书蒋忠荣就不停地朝陈天强家跑,给他讲讲究环境卫生的好处,有时动手帮助他打扫院坝。渐渐地,陈天强受到感染,改变了陋习。目前,“三个一元”机制正在全县铺开。

游客在大方县奢香古镇观赏春日美景 罗大富 摄

走进奢香古镇,房屋木楼飞檐、青砖素瓦、雕龙刻凤,留下的是古韵乡愁。“我们都是从大山偏僻山乡搬迁来的,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全新升级的古镇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来。在重要节日,古镇里的文体活动更多,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变美了,我们心里美滋滋的。”从理化乡搬迁入住的村民雷远锡说。奢香古镇的2万余多居民是从偏僻山乡搬迁入驻的移民搬迁社区,刚来时信访问题突出、干部矛盾严重、党群干群关系疏远,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刚开始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如今, “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已成为每周的“必修课”, 政府投入上千万元服务民生,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奢香古镇实现由乱到治华丽转变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聚焦党建引领,完善组织架构,以“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为主线,大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重拾民心,树立党组织的威信。

如今,奢香古镇的好山、好水、好文艺和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正在吸引着八方游客。“平时游客比较少,但是周末游客比较多,村里的民宿基本客满。”奢香古镇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善佳说,奢香古镇以“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为发展定位,实行“综合示范村+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文创艺术村”的三核联动同步推进模式,让奢香古镇由“盆景”向“风景”转变并推动了旅游发展。这只是大方县在奢香古镇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治理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让广大农村充满生机活力、和谐稳定发展。

大方县推行的“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融洽了警民关系,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利器,深受群众欢迎

大方县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努力实现群众只要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党支部、第一个找的人是党支部书记,让群众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大方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创新乡村督导员机制,彻底扭转了过去村“两委”不敢管、不会管、管不好的被动局面。

基层党组织成为了群众的强大后盾。大方县公安局在全县公安派出所原有26个“警民议事厅”内设置“纠纷警调超市”,推行专门调解可能引发治安、刑事案件、信访群访事件矛盾纠纷,针对无法妥善解决的特殊疑难纠纷,提供一站式、菜单式、打包式、外卖式、点评式调解服务;奢香古镇按照 “两带三治”工作思路,探索社区治理新体系,初步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作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点村之一,以大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带三治”为统领,不断强化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推动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容村貌进一步转变,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

大方县以“群众所盼,我们就干”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聚民心、惠民生、正民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通过“建强党组织、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乡村治理”的形式,打出助推乡村发展“组合拳”,乡村治理成效明显,政风民风焕然一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测评跃居毕节市前列。诸多信访问题得以解决,信访工作局面一新。同时,狠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组织建设强劲、乡村发展有劲的目标。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一次重大制度创新。要科学化、精细化治理好从乡镇、村组,直至楼宇、院落这些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我们只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才能实现,也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水平。当前,大方县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基层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必须要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协同推进乡村治理路子,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参与、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突出德治浸润,用身边典型和优秀家风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培育打造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社会和谐有序。”大方县委书记佘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大方县去年来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的“党建+”基层治理善治模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职责,将党的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全面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走出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治理督导员之路”机制,激活了土地、人才和资本,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方经验”,已经成为毕节乃至贵州省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典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杏

编辑 刘娟编审 施昱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6-05 22:21最【男孩】[辽宁省网友]IP:1731480073
    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值得点赞和关注!期待看到更多好的成果。
    顶9踩0
  2. 2021-07-06 17:40冬晴[山东省网友]IP:3407624358
    @奕锭邀希望更多地方效仿大方县的做法,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顶4踩0
  3. 2020-08-06 12:58奕锭邀[山西省网友]IP:3407632545
    乡村振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创新,支持大方县的举措!
    顶3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 作文600字左右 草莓作文 冬季作文 小作文300字 万能作文素材 创新的作文 我自己 作文 伤感作文 路的作文 秘密 作文 感谢 的作文 善良作文 作文550字 学习的作文 作文两百字 细节作文 散文作文 寻找 作文 偶像作文 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