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贾国勇丨敕木山惠明寺 听一曲茶歌证本性(散文)

2020-11-19 14:00:01
相关推荐

循着婉转的采茶歌而来,满山的云雾仙化了惠明寺。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园刹那间便绿了敕木山,如是坠落人间的碧玉,黄墙红瓦的惠明寺则是这块碧玉的一抹点缀。太阳从东方升了起来,山中便有了浓浓的茫茫烟霞,如是净土那神秘的面纱。有沉重而浑厚的佛钟声飘逸而来,氤氲了整座敕木山,采茶的山歌则是另一副神奇的琴弦,弹奏出欢快的曲子。

春天的阳光,让行走在敕木山的我享受着融融暖意;春天的明媚,让行走在敕木山的我脚步更加轻松畅快。和我一样,唐代的惠明和尚也是从这条山道走进敕木山的。穿过历史的重重谜雾,我们还能看到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大庾岭上的耳提面命,一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如当头棒喝,使惠明和尚醍醐灌顶,智慧顿开,才有了惠明和尚敕木山弘法布道,惠及众生。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什么是惠明和尚的本来面目?

这既是一段佛家的偈语,更是一段千古传唱佳话。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走进敕木山,那群山的苍翠,畲族人幸福的采茶调,以及畲族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逸,恰是最好的回答。

翻开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承史,我们可以看到惠明和尚自大庾岭离开六祖慧能后,一路东行,来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敕木山弘法。让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惠能和尚在敕木山传法不仅如禅宗所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且,连一句能流传下来的偈子未见,更别说足以印证惠能和尚佛法大德的禅门公案了。

当我们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走进敕木山,走进敕木山惠明寺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惠明和尚传承佛法的脚步,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惠明和尚传承佛法时的迫切,更能感受到惠明和尚传承佛法印证心性的过程。

什么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怎么样才能解脱烦恼,成就一段辉煌的人生?

惠明和尚在敕木山的故事可以回答人生在世所有的疑惑。

说到惠明茶,就要说一下惠明和尚来敕木山传法路上的一段传奇。据说,惠明和尚是坐船来敕木山传法的,同船的还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客商。坐在船上闲来无事聊天,惠明和尚知道这位客商因为妻子怀孕待产,特意坐船送妻子回家乡生产;客商知道了惠明和尚是出家人后,就非常高兴地向惠明和尚供养了许多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希望以此保佑妻儿平安。当时,惠明和尚手中无物,就从衣袋中掏出随身携带白茶相赠,并告诉这位客商说,如果家中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可用水沏开茶叶喝下,即可化险为夷。惠明和尚离开后不久,客船正行至荒野河道时,客商的妻子出现了难产的症状,找不到医生救治。就在这时,客商想到了惠明和尚临行前告诉他的话,忙取了茶叶用水沏开,给妻子喝下。没有多久,客商的妻子就度过了危险期,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惠明和尚送给客商白茶时,并没有报出茶的名字。这位客商为了感谢惠明和尚救助妻子难产的恩德,以惠明和尚之名,为惠明和尚相赠的茶叶取名为惠明茶。多少年后,当惠明茶救助客商妻子难产的故事在民间传开之时,敕木山上已经生长出了大量的茶树,生产了色润绿、味甜醇的茶叶。原来,惠明和尚来到敕木山后,就把身上剩下的三粒白茶种子撒到了山上,没有多久,敕木山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园。当人们知道救助客商妻子度过难产关的茶叶和敕木山上的茶叶同为一种时,就顺势客商所起的茶叶名号,亦称景宁敕木山的茶叶为惠明茶。

在关于惠明和尚的这个故事中,并没有传统佛教故事中的故弄玄虚,更没有佶屈聱牙的佛门问答,给人留下的是敕木山一望无际的茶园,以及叫响世界的金牌惠明茶。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心中非常纠结:细细读来,这段文字像一段广告词汇,就像时下非常流行的广告软文。但是,纠结归纠结,欲写惠明和尚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故事,却怎么也跳不开去写另外的文字,因为这段故事应该是惠明和尚留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唯一的文字印痕。

经历了兵燹匪患之后,如今,由惠明和尚栽下的白茶几乎绝迹,仅仅在惠明寺之右还遗有一棵,每年也只能产出二两白茶,被称之为“白玉仙茶”。如惠明寺的香火不灭,尽管历经艰难,依然传承着佛家的衣钵,惠明茶的神韵。正宗的惠明茶外形细紧稍卷曲,色泽润绿,条条银毫毕现,用水冲泡后,散发出兰草的清香,水果的味道。在一篇名为《金奖惠明》的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分明是带着茶魂的,睡在清绿浅碧的叶间,在前世佛前求了五百年的约定时刻,遇上前世的他化身热情的‘南泉水’,茶魂投入滚烫的水的怀抱,把在枝头积攒了一冬的泪水溶入水,于是,透明的水就变成清绿色,轻尝一口,鲜醇爽口,苦涩之后的甘甜化在舌心,淡淡的香气惹人遐想。”

我是一个茶盲,对茶叶,只有品味其香的能力,论起鉴赏则是一窍不通。尽管惠明寺以及惠明和尚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我写出其中的奥妙来,还真的很难。但是,通过敕木山的惠明寺,以及惠明和尚亲手栽下的这棵白茶,我对惠明和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佛家说万物皆有佛性,在敕木山上,由惠明和尚新手栽培、推广发展起来那一棵棵茶树正是万千的罗汉化身,不仅是养育畲族人的经济作物,更重要的,正是化禅为农的佛家玄妙之处。

惠明和尚离开六祖慧能后,来到了敕木山结庵传法,如播种白茶一样,为敕木山众生得闻佛法倾尽了毕生之力,让佛祖的恩泽远播四方。一百年后的唐懿宗李漼的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敕木山茶场已经成林,绿阴如海,梵贝声声,一座名为“惠明寺”的禅宗丛林道场因缘而生,坐落在参差错落的茶园之中,以清静安逸之势传承着佛法,让畲族人民得闻佛法,续佛慧命,香火得继。

春天,因缘聚会。在四处飞扬着欢快的采茶歌声中,我离开了浙江省丽水市,一路西行,怀着虔诚的心,一步步走进了景宁畲族自治县,走进了敕木山,走进惠明寺,朝拜心仪已久的惠明和尚。

脚下,是惠明和尚走过的山道。

一阶阶的山道上青苔泛绿,青草萌发,一团团的野草匍匐在道边,似蛛网盘开,掩盖了地面的石粒儿;几块石头的夹缝中,一株瘦弱的兰草捧出了鲜艳的花,粉红色的花瓣,稚黄色的蕊,两翼展开去,状若欲飞的蝴蝶。如此灿烂,却似神出鬼没的幽灵,给人非常突兀的感觉,不知道这兰草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突然间开放,打乱了满眼的绿。路边的松树也活泼起来,伸展着委屈了一冬的身躯,丝状的松针中露出了一根根的红蕊,状若襁褓中的婴儿,却被山中的朝露润泽,脸色红润。

如是拨开一团团的浓绿,当我穿过一片松林之后,迎面就看到了如老僧样端坐在敕木山山麓的惠明寺。这是一处黄墙红瓦的仿古式建筑,高高挑起的殿角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瓷器般柔和的光芒。放眼看去,可以看到惠明寺背后的群山,如长龙样绵延起伏,四周则是一座座的山峰,如佛国净土的莲花簇拥着惠明寺。走近看时才发现,惠明寺的山门颇有特色,别的丛林道场山门分别包含了“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三座门,象征着空解脱、无相解脱及无愿解脱的“三解脱”。但是,这惠明寺的山门却是分开来建,一堵黄墙上分别开了三座山门。两个小山门分立于大山门的左右两侧,大红底色的匾额,金色的楷书,写着“惠明寺”三个大字,落款是“公元二00一年岁次辛巳”;中间是一座歇山式二层建筑的大红木质山门,两座汉白玉的石狮子蹲坐在山门两边,加之大红的廊柱,金色的门钉,衬托得整个丛林道场更显庄严肃穆,俨然是皇家的气派。门上悬挂有篆体的寺名匾额,同样是红底儿金字,匾额宽宽大大,字体洋洋洒洒,足显富丽堂皇。

惠明寺的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皆建设在寺院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则是客房和方丈室。走过山门就可见一座巍峨的殿宇,门楣上悬挂着“天王殿”的匾额,飞檐挑角上行走着佛家的护法,一个个惟妙惟肖,各具神态;琉璃的正脊上置放着一只闪闪发光的法轮,和天上的阳光对照,熠熠生辉,注目看去,光影闪动,变幻无常,给人的感觉转动不停。天王殿前有一座放生池,内置有假山风景,观音菩萨手捧净瓶站在莲花台上,净瓶中水洒进池中,喻意着此放生池非同一般,大若南海之水,慈有西方净土之德。池水清澈可以见底儿,有不少的锦鲤鱼儿或浮游于水面之下,或深藏于在池底水草之中,往来翕忽,穿梭不已。一时间,水中倒影的天王殿,池水中的草,穿梭于其中的锦鲤,如是一幅水墨的国画。倒不知站在池边观鱼的我身在何处,更不知道这画外的人怎么看我呆若木鸡般茕茕孑立?

那位从远方而来的惠明和尚呢?当年,惠明和尚是不是如我一样站在这里俯瞰众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触动了智慧玄机,不辞辛苦播种下这一座山的茶树,开启了景宁惠明白茶的基业?在我的眼中,那位穿越而来的惠明和尚已经幻化成了水中的观音菩萨,敕木山则幻化成了惠明寺整座道场,漫山遍野的茶树则是观音菩萨前的这池永远也不会枯竭的净水,让一代代的畲族人沐浴在佛家的恩泽之中。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有佛诗曰,“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对这首诗的评价往往会因为信仰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在红尘众生看来,这是一首情诗,是仓央嘉措写给他情人的。但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应该是写给佛祖释迦牟尼的。如同惠明和尚,“转山转水转佛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来世,而是为了在当下利乐众生,立地成佛。

一位凡人若想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舍弃自己而续佛的法身慧命,承续如来家业,更需要积攒福德资粮利益众生。那么,这恩泽于千秋万代畲族人的茶树,不正是彰显惠明和尚慈悲的最大功德吗?

在佛教文化中,以“明心见性”为宗旨,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当年,禅宗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偈,即是彻悟了明心见性的本义。当弘忍的众弟子追赶慧能到江西省大余县的大庾岭,欲夺回慧能从五祖弘忍手中承继的衣钵时,惠明和尚首当其冲。《六祖坛经》这样记载道:“……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明白了本来面目,即是明心见性。但是,每每读到此处,我总会心生疑问,六祖慧能的这句话到底让惠明和尚悟到了什么?真的明心见性了吗?这个疑问久久地纠缠着我,让我一直困惑其中不得解脱。来到惠明寺,漫山遍野的茶树如佛法之海浸润着我迷茫的心灵,一阵阵飘逸而来的采茶歌声洗涤着我的灵魂,当然,少不了惠明寺的梵贝声声,佛钟袅袅,这一切都是开示我智慧的棒喝。

从惠明和尚留给畲族人的茶树,到那个为客商妻子治病的传奇故事,再到畲族人建起的这座以惠明和尚命名的“惠明寺”,我突然明白了六祖慧能所问惠明和尚的问题:当人们深陷于功名利禄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功名利禄就成了厚厚的乌云,遮掩了人们的心性,怎么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像惠明和尚这样一心为了他人,衷心于造福后人的事业时,才能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

即使是凡夫俗子,若能和惠明和尚一样,做到心中无我、只为众生离苦得乐的话,就会明心见性,证得自己的本来面目,进入成佛的境界了!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团结合作的作文 愉快的一天作文 我的舞台作文 作文批改网 写月亮的作文 熟悉的人作文 植树节作文 描写风景作文 安全作文 考研作文 成功作文 500作文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漫画老师作文400字 我的理想作文600字 关于真情的作文 懂得作文600字 新的开始作文 关于夏天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 游记作文600字 描写家乡的作文 菊花的作文 高中作文开头 下雨的作文 江苏作文 风景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60只蚊子写作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