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的美食路线图:从湖北黄冈一直吃到海南 不仅有美味还有美文

2020-11-19 20:45:01
相关推荐

文以载道,史以鉴今,新看千古笑风流,天韵真机史中藏。 观众朋友好,欢迎和我们一起走近“ 文史新韵 ”,我是扶摇。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 说起中国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 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还会给美食写诗作赋。 让人垂涎欲滴的“ 东坡肉 ”,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翻开苏轼的履历,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这位读书人,曾经被皇帝认证拥有“宰相之才”,20岁科举中第, 35岁以后,大部分岁月却在被贬官中度过。 由于苏轼坚持原则,不屑参与当时新旧派的党派之争,所以他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大臣们的排挤。 就像他在诗词中总结的那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就是他被贬谪之后去的三大地区。

苏轼诗词集¥69.8淘宝购买

苏轼的一生,用“怀才不遇”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但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一直坚守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心态。 更重要的是,苏轼苦中作乐,每到一处就发掘美食,竟用他的贬官岁月,在宋朝的版图上勾勒出了一条美食路线图。 传说,用苏轼名字命名的菜,就有64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这位美食名家的脚步,一探大宋的风味小吃吧。

示意图:清陈玫《山水楼阁图册》。 (公有领域)

第一站,黄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

苏轼刚到黄州,就写下了一首诗,大方说出自己爱好美食的本性:“自笑平生为口忙。”(《初到黄州》)他发现,长江的鱼、山中的竹笋,都是那么鲜美可口,于是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自己已经是被放逐的罪臣,但只要有美食作伴,能品尝到当地好吃的食物,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这首诗还不算什么,另外一篇《猪肉颂》才是美食界的经典。 因为苏轼经济拮据,只买得起“价贱如泥土”的猪肉。 黄州的猪肉便宜,因为当地富人不爱吃,穷人又做不好。 但是苏轼却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烹调方法,把它变成一道味美价廉的特色菜。

这首打油诗里,竟然还介绍了烹饪的步骤:“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锅子洗净后,放少许的水,小火慢炖;耐心等待,不需要催,火候到了肉香自然就飘出来。 这道菜有多美味呢?

这位大诗人意犹未尽地说:“每天早上起来吃上两碗,让人又饱腹又满足!”就是这样一首《猪肉颂》竟然成了千古美食的秘方。 直到今天,“ 东坡肉 ”还是深受大家的喜爱!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第二站,往南走,到了惠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

广东的四季温暖如春,山中花木繁盛,于是这位美食家,就专门跑到罗浮山下,按照时令吃遍枇杷、杨梅、荔枝等各色水果。 甘甜多汁的花果,意外激发了苏轼的创作灵感,在他的《惠州一绝》中写下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么旷达超然的情怀,谁又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位屡次遭贬官的老人家之笔呢?

天天吃水果,当然不够。 美食家苏轼,还是要有好肉陪伴。 由于当时的惠州城有规定,每天只能杀一只羊,苏轼买不起,就私下嘱咐屠户,给他留下没有人要的羊脊骨。这下可好,苏轼在家,又兴冲冲地开始烹饪新的美味了:先把羊脊骨煮熟,浇点酒、撒点盐,用火烘烤至微焦。 品尝一下脊骨中的碎肉、稍稍地吸一下骨髓,真像是吃螃蟹一样鲜美!

遇到美味,还要分享给别人。 苏轼特意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作法,还开玩笑说:“这样做太好吃啦,但是等一等,怎么我身边的几只狗,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

苏轼私下嘱咐屠户,给他留下没有人要的羊脊骨。 示意图:清绘本苏州市景商业图册。 (公有领域)

第三站,海南的儋州。

古代的海南,不像现在是旅游胜地,那时还没有被开发,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不过随遇而安的苏轼,依然能在这里发现秘密小吃——生蚝。 他给儿子写信,特意提到,他吃海鲜的快乐,并嘱咐儿子:“你不要告诉朝中的大臣,这里有好吃的生蚝,不然他们会争着往南跑,跟我争抢美食的呀!”其实,当然不会真的有人抢着要贬官到海南的,不过,这还真让人深深体会到了苏轼从容乐观的心态!

苏轼对美食的热衷,可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即使在病中,也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比如《子瞻患赤眼》中记录,苏轼某天得了眼疾,医生严禁他吃肉,他就争辩说:“我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因为眼睛有病,就不让嘴巴吃肉呢?”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在《养生》一文中发誓说:“从今以后,我每顿饭不超过一杯酒、一种肉食。要是家里来了贵客,那就把食物丰富三倍,只能少不能多!”看来苏轼对美食也会有理智的时刻。

但是他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那就看看他的另一篇经典名作《老饕赋》。

大家都知道,饕餮是传说中一种非常贪吃的猛兽,也就是今天人们常常说的“吃货”。 那“老饕”岂不是吃货中的吃货? 通过了解前面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美食的态度,一如他对文学、艺术,非常地专注、讲究,可不是一味的贪嘴!

这篇文章就描写了一场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大餐盛宴! 首先是有庖丁、易牙这样的超级大厨登场,使用新鲜的水、洁净的炊具,柴火也烧得恰到好处,再经过复杂的蒸、煮、煎、炸等工序,才能完成一道好菜!

食材的选择更是精细,猪肉只吃颈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螃蟹只要霜冻前肥美的大螯。 还有什么樱桃蜜、杏仁糕,简直是汇聚了天下最精美的食物! 这还不算,吃美食一定要欣赏着歌舞、陪着酒茶,苏大文豪的这场宴席,才能算完美收场。 这哪里是吃货,竟是古今第一的美食大师!

示意图: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 (公有领域)

所以,在《老饕赋》问世之后,人们就把“老饕”作为美食家的代名词,来向北宋的第一才子苏轼致敬。 不要忘了,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作品,也正是在这种颠沛流离、困顿失意的情况下完成的,可能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贬官文化”吧?

就像司马迁所说的,周文王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能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

而司马迁本人,也是在忍受着宫刑之苦中,完成了《史记》这本巨著。

不错,古时候的许多文人名士,也都是在人生的低谷中,创造出了不朽的经典作品。

而到了苏轼这里,一边用行动传承着中国精致的传统饮食文化,一边用文字展示苦中作乐的饮食雅趣,激励和鼓舞着后世! 苏轼的作品,文采和风趣兼备,但是真正吸引我们的,恐怕是字里行间传达出的那种超越苦难、豁达超然的精神力量吧!

示意图:明唐寅《事茗图卷》。 (公有领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作文300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作文 五年级写事的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我学会了洗碗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题目 四年级下册优秀作文 美丽的雪作文 书面表达英语作文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游峨眉山作文 感恩类的作文 重逢作文600字 友情作文300字 饺子的作文300字 写大扫除的作文 600字优秀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题目山东 梦想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放鞭炮英语作文 感动的一瞬间作文 关于灯笼的作文 陪伴作文300字 关于消防员的作文 手机的利与弊作文 语文中考满分作文 游颐和园作文 过新年英语作文 myweekend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