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晒晒我的申论范文——2016年国考(副省)

2020-11-20 15:10:02
相关推荐

2016年国考申论(副省)试题

5、“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自选角度,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导言

国考作文难度较大,在于难以找到“入口”——关键词的定义及有关的逻辑关系。对“礼”的定义,是破解本题写作思路的关键。如果无法清晰界定什么是礼,则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通过梳理全部给定材料的线索,可以得出材料中心内容是探讨民族复兴与国民素质的关系,反思当前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文化素养对民族复兴大业带来的阻力。材料主旨(思想倾向)也很明确,那就是只有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文化素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在种种手段中,充分利用、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学礼”。

“不学礼,无以立”源自《论语》。这句话中,“礼”指礼节、礼仪;“立”指立身,即立足社会、待人处事。“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仪礼节,在社会无法立足。不过,根据材料3中对“礼”的适度引申,“礼”在本题中的内涵应当界定为“规矩”。依此,“不学礼,无以立”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不学礼,不强化规矩意识,国民素质无法提高,国家无法实现发展目标。材料3对题干中核心术语的内涵进行清晰的指引,这在国考中很少见,写作时应该予以重视。

尽管本题可以有多个写作角度,但都应当以“礼的内涵是规矩”为前提,否则极有可能抛开材料自说自话。很多知名机构的范文对礼的定义,要么是“礼仪”,要么是“文化修养”,要么是“传统文化”。有人或许担心定义片面,干脆“提了个大箩筐”,把跟礼有关系的东西如“礼制、礼仪、礼节、礼貌、礼义”都往里面塞,就差“礼物”一词了。有的更离谱,干脆避开了礼的定义,写了半天都没有说清楚礼到底是什么。有的则另辟蹊径,通过炫耀文采,通过生花妙笔,通过某些朦朦胧胧的、似是而非的诗意盎然的句子,避开对实质问题的探讨。八十岁老太太如何打扮,都成不了十八少女。再好的“衣服和化妆品”,都骗不过阅卷者雪亮的眼睛。

这些范文的逻辑错乱,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作者没有找到写作的“准确入口”,一直在门外转悠,最后随便找个“洞口”硬着头皮钻了进去。再打个比方吧,他们的写作,如同一个不慎走失、徘徊在大街上的年幼孩子,找爹心切,随便遇到个人跟他爹有几分相似,就开口叫爹了,最后满大街都是“爹”了。其实“爹”就在身边,看不到是因为小朋友心里慌乱。我相信只要他们有点反省精神,就不难发现自己的范文漏洞明显,甚至狗屁不通、自欺欺人。

范文的作用,在于给考生学习和备考时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有益的参考。某些偏题跑题、逻辑混乱、不着边际、卖弄文笔、自欺欺人的范文,只会使考生对申论写作的认识更加模糊,更加无可适从,最终失去正确的方向。

关于礼以及原始儒学,我在范文后面写了简要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看这几年的国考申论,那些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尤其是先秦经典功底不够的考生很可能会吃亏。

论学礼的当代价值

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几千年来,礼以其德性的光辉照耀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路。随着历史的变迁,礼的内涵已然演变为符合当代道德期望、文明要求或政治纪律的“规矩”,但其崇德向善的基本精神始终如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今天,礼在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国家发展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巨大作用。不学礼,无以立。

学礼,是确立个人立身之道的前提。人是社会的人。礼包括道德义务和文明规范,是个体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起码要求。当下,种种行为失范现象频频发生,令人眼花缭乱。如北大某教授口出污言、某网红“宁做小三,不嫁穷人”、地铁上小便、飞机上斗殴、行人横穿马路、富人包二奶、学术造假、裸体播报,等等。这些现象起因或许不同,但都基于道德滑坡和责任缺失,根源则在于对规矩的漠视。在经济发展物质繁荣的今天,人们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更多的个人自由,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倘若人们对于自身种种失礼行为不加约束改正、甚至习以为常,那么不难预料的是:其个人品德必然蒙上尘垢,个人形象必然倍遭鄙视,个人发展必然困难重重。“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最终其立身处世也无从谈起。

学礼,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俗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礼涵盖道德的诸多领域,是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契约,反映个体间道德上的相互承诺和相互期望。当下,因失礼而导致社会局部失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职业道德领域:学校乱收费、师生关系变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医生开大方吃回扣、执法人员拿卡要、市场商贩缺斤少两;如社会公德领域:佛山“小悦悦事件”中冷漠的路人,街上无人扶起的摔倒老人,小区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再如家庭美德领域:父慈子孝蜕化成金钱关系,兄弟为争夺财产大打出手,夫妻之间互不信任,等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违礼的本质是对道德契约的破坏。因此可以设想,倘若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等现象大行其道并不断加剧,那么人们在道德上的相互承诺和相互期望必然落空,社会风气趋于恶化,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局面也终将难以为继。

学礼,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着力点。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既取决于国家硬实力的飞跃,也有赖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良好的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题中之义。当下国际交流趋于频繁,国人的一举一动,既展示了自身的文明教养,也代表了国家形象。遗憾的是,很多令自身蒙羞、令国家形象蒙垢的不文明现象频频发生,如国人随地吐痰、随地小便、攀爬花木、涂鸦文物、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不尊重当地宗教习俗,等等。国人的行为给国际社会的中国认知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失礼现象源于道德水平的滑坡和文明素质的低下,更源于规矩意识的淡薄。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通过学礼不断滋养国民的德性。

学礼价值的当代解读,本质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创新。只有学礼、知礼、重礼,并在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华礼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现实意义,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奋发民族精神并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附:礼的简介

礼是某些具有“仪式感”的举措,源于古代部落习俗,本质上是行为规范或和仪式仪轨,故并非中国古人所特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不过,在体系庞大、规矩繁琐的“礼”中附上道德属性并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道德美恶直接挂钩,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这源于孔子。

礼的集大成者是西周初期的周公,他是孔子的偶像。春秋时期诸侯兼并、天下失序。孔子将天下乱套的根源归结为“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不安于本分),故此他认为通过“复礼”来恢复天下秩序是首选的救世良方(其实就是主张走周公的老路)。孔子认为,天下安定的根本在于等级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等级秩序的手段有二,一是硬手段(刑、法),二是软手段(德、礼)。软手段比硬手段更管用的理由是“民免于无耻”,即礼有助于将等级和规矩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和自觉行为,有助于通过培养羞耻感(道德意识)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

在孔子的年代,孔子本人四处碰壁,儒学也不吃香。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2000多年来儒学久盛不衰,礼不但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体,而且成为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帝王高官,下至普通民众)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核心守则。违礼(失礼、非礼)后果严重,甚至不可饶恕,例如明朝张居正“夺情事件”。礼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道理很简单,因为礼附加了道德评价。通过一个人是否守礼,就能判断出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庸人还是贤者。在古代,有些人被骂为“禽兽”,这并不说明他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而往往在于他不守礼。即使今日,礼以及它所附着的道德评价,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论语》是礼思想的发端之作,此外与礼文化有关的著作主要是“三礼”,分别是《周礼》、《仪礼》和《礼记》,前二者都是一些详细的仪式仪轨的记载,而《礼记》则是儒家礼文化思想的集中阐述。无论是“十三经”还是“四书五经”,“三礼”都位列其中。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超过世界上的任何民族,直至今天,很多我们熟悉的礼仪礼节,其延续时间超过千年,例如聘礼、丧礼中的“头七”。

礼产生并扎根于农业文明和专制社会,很多具体的规定可能过时。但是,其崇德向善的基本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旅游的作文300字 优秀作文650字 桃花作文500字 信仰的力量作文 青春的模样作文 小学三年级300字作文 共度好时光作文 触景生情作文 小鬼当家作文 优美作文300字 父爱作文400字 梦想的力量作文 神仙居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600字 做糖葫芦作文 关于粽子的作文 描写节日的作文 生活哲理作文 关于尝试的作文 考试失利的作文 作文三要素 我的烦恼600字作文 传统美德的作文 美丽的心灵作文 作文段落摘抄大全 介绍家乡美食的作文 最喜欢的节日作文 包饺子400字作文 我喜欢春节作文 西红柿炒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