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谢飞获面孔荣誉奖 娄烨坚持创作电影 都是为艺术而生的人!

2020-11-20 23:35:01
相关推荐

2019年7月29日,FIRST青年影展颁奖典礼上,谢飞和田壮壮登台,颁发一个压轴大奖:年度面孔荣誉奖。田壮壮介绍谢飞:这是我学电影的恩师,谢飞老师。谢飞介绍田壮壮:这是我最喜欢的学生,现在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田壮壮。

互相介绍完毕,他们专注于介绍接下来这个人。田壮壮说,这是最后的一个奖项,我觉得这个奖挺重的。应该发给一个非常特别的人。这个人是具有FIRST精神的,是目光敏锐的,是一个不妥协的,坚持自由创作精神的人。此人,娄烨。娄烨上台后,问候过谢飞,随之与田壮壮热烈拥抱的一幕,令当天网络上的影迷久久不能平静。

接过奖杯,娄烨说,两位都是我的前辈和老师,我在不同的时候,得到他们非常大的支持。娄烨永远记得,1993年《蓝风筝》(田壮壮导演)被禁以后,他与田壮壮的几次见面。或多或少,这让他在2006年遭遇相似的命运时,既有些措手不及,也似乎早有预习。

谢飞在介绍田壮壮的时候,想必会回忆起,1990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结束放映自己执导的《本命年》后,这位学生拉住自己的手说,真棒!谢老师完全把我震住了。彼时,田壮壮还没从《盗马贼》(1986年)委曲过审的打击中走出来,拍了几部自认为“特别烂”的片子,意气消沉。

田壮壮和娄烨,也是谢飞于2012年,写给国家电影局关于“以分级制代替审查”的公开信中,着重提及的名字。7年过去,谢飞、田壮壮华发丛生,依旧壮心不已。娄烨一部接一部,用电影持续解决自己的“说话”问题。而谢飞那封公开信里的吁请,由于技术原因,至今无人应答。

谢飞出生于1942年,比共和国长了7岁。谢飞的父亲是中共“延安五老”之一、法学家谢觉哉,建国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谢飞不懂法学,但是多年以后,这位法学家之子,面对诡谲莫辨的电影审查制度,用一句“法无禁止即可为”,捅出第一刀。

谢飞说自己并不了解父亲,直到72岁才开始“尽孝”:整理出版父亲的家书。家书里,父亲常与董必武等友人诗词唱酬,谢飞疏于此道,对无法领略那个更丰富的世界感到遗憾。

但是这位法学家父亲文采风流的衣钵,于“三男一女,飞飞列列,定定飘飘”一众儿女中,独谢飞接了过去。在北京四中念书那会儿,谢飞热衷剧本写作和戏剧表演,曾在话剧《蔡文姬》中反串女角。后来受痴迷电影说明书收藏的姐姐的影响,与电影对上了眼。高中毕业,留学莫斯科电影学院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愿望,因中苏关系恶化,未遂。退而求其次,谢飞于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制5年。

在大学,谢飞一边接受系统的苏联模式的导演教育,一边在上上下下的政治运动中抛掷了一年半载的时光。即便如此,谢飞说,文革前的6届学生成材率特别高,将近 90% 的毕业生在“文革”后都当了导演,“区别就是艺术生命的长短和作品的多少 ”。

1965年,谢飞北电毕业,直到当年年底才上班:随演出队到三线铁路慰问演出。三个月后,文革到来。下放白洋淀,转“五七艺校”,后又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了一年半样板戏。一身本事,无计可消除,谢飞再次回到北京电影学院,执起教鞭。这一憋,就是10年。不能拍电影,但还可以琢磨电影。1976年,政治气氛松动,谢飞活了当导演的心思。

当时能拍的题材,分两类。一类是“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类是从革命战争题材里找故事。随后,时任上海电影厂文学部编辑的郑洞天,向他推荐了叶辛的小说《高高的苗岭》,两人一拍即合,决意联合执导。在广西柳州少数民族山区拍摄时,当地驻军派了一个排的战士全程协助。

1978年,影片上映,名叫《火娃》。趁热打铁,两人于1979年再度推出遵循“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思想的《向导》。文革后头两年,一年一部,谢飞出了口长气,也暴露了短板:实操经验缺乏。《火娃》拍完,剪出来的样片,尚不足80分钟。北影艺委会的老导演谢铁骊看了,留下一句点评:看来用胶片写剧本是不行的。

谢飞自此不敢疏忽案头准备工作,后来一有机会,就提起这句话,以作警策。论起来,谢飞一共执导了9部电影作品。但是他自己认可的,只有六部。被剔除在外的,便有《火娃》和《向导》。他认为,这两部电影是阶级斗争和英雄人物论的产物,其内容与形式与他个人的艺术理想并无太大联系。谢飞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是1983年的《我们的田野》。影片讲的是五个北京中学生,在北大荒开垦荒地的故事。

1980年读到剧本草稿时,谢飞难掩激动,他要通过这部作品,为一代青年立传,替刚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的同代人说出心里话。

这个故事激发了导演谢飞的创作激情,但他不得不先压住这份激情,拿出人民教师的冷静——先带领学生,将之拍成联合实习作品。1982年,谢飞和一帮正在北大荒农场拍摄实习作业的78届学生,起了争执。争执的起因是,身为辅导老师的谢飞,不自觉由辅导而为主导,引发了学生们的不满。

拍短片,数人为一组,有导演,有摄影。导演、摄影皆不止一人,于是一部戏数等分,人人有份。自己的那份,可实行民主专制。其中有一场戏的内容,是垦荒队员站在两座新坟前,缅怀战友。谢飞运筹帷幄,他的拍摄方案是,一个摇镜拍群众,一个近景拍男主角。两个镜头,足矣。这时,摄影组一个叫顾长卫的学生急了眼,因为他的方案被否决了。顾长卫抱住摄影机不撒手,说,这段戏是分给我拍的,我就提这个方案。不让我照这个方案拍,大家都甭拍。

北电教授倪震说,谢飞不避越俎代庖之嫌亲自上阵,实因其创作力遭“文革”浩劫压制太久所造成。师生如此用心用力,明面上,是要拍出一部优秀的实习作品。暗地里,也是在和一个人“较劲”。此人名曰,田壮壮。田壮壮的联合实习作品《小院》摄制组,导演组有田壮壮、谢小晶、张建亚和崔小芹;摄影组有张艺谋、候咏、吕乐和张会军。

这个组合,在干将如云的北电78届,独孤求败。以致有人早早放弃,“田壮壮的班子还用说?谁能跟他比?”担纲本片摄影的张艺谋,白天看田壮壮他们导戏手痒,晚上就默一遍戏解馋,“要是让我来导,应该怎么拍。”做完导演梦,他把自己拉回现实:不过这都是将来的事了。

田壮壮生于1952年,父母都是著名演员,典型的电影世家子弟。父亲田方是首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母亲于蓝是受过周总理当面表扬的“永远的江姐”(《烈火中永生》里的女主角),60岁办儿童电影制片厂,直到80岁才退休。

田壮壮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前,先是在农村插了一年队,接着在部队当了五年兵。头三年当的炮兵,业务能力,连队排头。后二年,拿起了相机,给领导拍照。迷上电影,是后来在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那三年。带他的摄影师傅人特好,放手让他拍。田壮壮说,守着摄影机就像守着一个恋人一样,特别愉快。

1978年,田壮壮报考北电。本想考摄影系,年龄超了,不成。另一层缘故是,他看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觉得自己拍的照片,根本不行。转考导演系,如入无人之境,影片分析一场,30分钟交卷。监考老师不解,田壮壮心里不免自得:分析的影片,正是父亲田方主演的《英雄儿女》。出了考场,他在小卖部抽着烟嚼着冰棍,等一个发小——陈凯歌。

后来走出考场的陈凯歌,一扫此前报考北大中文系失利的颓唐之气,感到这回可能考上了。陈凯歌形体、表演都不行,以文字博得北电老师赏识。这个7岁起,即在母亲严格管教下日日习字诵诗不绝的年轻人,是78届导演系公认最具文学才华的一位。

而在学生时代,担得起“欲与前人争短长”重任的,唯有田壮壮。在接受电影教育前的八年时间,田壮壮已经完成了一个没有成人、没有家庭、没有学校的社会教育。

他认为在中国当导演,须具备两方面素质。一个是,要有强大的毅力,另一个是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说,我开始做导演时,在这两方面已经有十年基础了。这个是学不来的,是社会赋予你的。1980年,念到大二的田壮壮,领头拍起根据史铁生小说改编的短片《我们的角落》。

他在朱辛庄(北电旧址)一间农学院宿舍内,熬着酷暑,蚊蚋环伺,改了八稿剧本,才得到老师点头。历经三个月拍摄制作完成,被认为是北电导演系两年学习的检阅之作。在学校一放,田壮壮的名声从此打响。

有论者说,这要比后来广为人知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更能标志中国新电影的开端。田壮壮对此看得很淡。他说,开端与否并不重要,但是能够标志出当时对传统电影的一种革命或反叛,起到这个作用,就够了。

1981年,《小院》后期阶段,在母亲于蓝的支持下,田壮壮拿着儿影长给的500块钱,和张建亚、谢小晶,远赴云南,忙于为联合拍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毕业作品《红象》取景。张建亚说,田壮壮是点火的点火,灭火的灭火,因为大家都服他。张艺谋依然是本片的摄影。日后功成名就,被问起当时的感受,他说,我们剧组那时候是壮壮说了算,都是跟着他们干的,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大学4年,张艺谋作为破格录取的旁听生(准予上两年,然后分配工作),凭借惊人的勤奋,有惊无险拿到通读四年的通行证;陈凯歌则忙于到各个电影制片厂实习。距离他们成为大导演的日子,已经在倒数,但还没有到来。

而在这4年里,田壮壮已经交出3部导演作品。这个记录,迄今无人打破。谢飞对这位学生不吝夸奖:最能干的还属田壮壮。北电教授倪震说,从学生时代看第五代电影的前史,田壮壮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轴心人物。他不但导演了《我们的角落》《小院》《红象》,形成一个电影系列,而且还把张艺谋、候咏、吕乐团结在自己的身边,显示了重用良才、深谋远虑的韬略。

在第五代紧张攻读的时候,困顿十年、终于迎来创作力解放的第四代导演,已经不再年轻。他们迫切感到时不我待,并且对于振兴中国电影,责任重大。

他们甚至在“北海读书会”写下宣言:发扬刻苦学艺的咬牙精神,为我们的民族电影事业做出贡献,志在攀登世界电影高峰。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有人说,这代人太沉重了。但第四代代表导演吴贻弓袒露过心声:“文化大革命”剥夺了我们最富创造力的年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甩掉了“倒霉”的帽子,有了透气感,必然要以巨大的热忱和精力投入创造。

这份热忱,体现在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吴贻弓的《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导演阐述,是拿出写论文的气力写的。另一位第四代大导演张暖忻,实践和理论两手抓,一手拍出《沙鸥》《青春祭》,一手和著名电影理论家李陀合写一篇《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开篇一个自问自答,向当时的电影界开出第一炮:问:为什么要强调对电影语言的研究?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目前有很多影片的电影语言太陈旧了。

由此掀起电影界大讨论,影响至今。而自1983年《我们的田野》之后,导演谢飞也开启了自己的电影语言探索之路。1986年,谢飞着手拍摄改编自沈从文小说的《湘女萧萧》。他想要刻画一出在“童养媳”畸形婚姻制度下,情欲遭遇扼杀的悲剧。

拍摄过程中,他遭遇一个关于“尺度”的问题:寡妇偷情被捉住,按湘西风俗,要裸体沉潭——影片到底要不要表现“裸体”?为此,他找到小说作者沈从文。沈从文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由于中风,话说不太清,勉强能说一点。老先生说这是他在湘西各处看到听到的,所以就如此写道。

谢飞听了,心里惭愧,“1929年,年轻的沈从文就写出了真实,50年过去了,我都还不敢拍,那也太没志气了”。自此放开手脚。1986年到1987年,谢飞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做访问学者,顺手把《湘女萧萧》报给了当年的戛纳。戛纳主席感到惊讶:怎么你们自己把电影送来了?

不同于谢飞的积极主动,田壮壮似乎对这种报名参赛,有点看不懂。1984年,田壮壮拍出一部被王朔形容为“犹如大耳贴子似的贴在中国观众的脸上”的《猎场扎撒》,辗转被当时在北京筹备《末代皇帝》的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看到。

贝托鲁奇看完,对他说,你把这个寄到威尼斯吧。田壮壮说,我寄威尼斯干嘛呢?贝托鲁奇不得不亮出真实身份:我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田壮壮最终没寄。理由是:我觉得很贵,我没什么钱。到了1989年,贝托鲁奇再次见到田壮壮,依然对此耿耿于怀,止不住埋怨。

至此,以谢飞和田壮壮为代表的第四代、第五代导演,来到一个同台表演、竞放异彩的时期。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还有李安的《喜宴》),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1993年,田壮壮的《蓝风筝》,荣获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荣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紧接着,张艺谋的《活着》,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大奖。1993年前后的中国影坛,大事发生,惊天动地。而在1993年的6月,一个28岁的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由于固定节目——每周四到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看电影越发无聊,朋友来的越来越少,想了一个法子把大家再次聚到一起:住进华东师范大学的招待所,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周末情人》。这个年轻人,叫娄烨。

娄烨出生于1965年,父母是上海戏剧学院同学。毕业后,母亲到上戏当表演老师,父亲到上海青年话剧团当演员。他们家就住在上戏隔壁。娄烨小时候特淘,学什么都不安分,后来发现只有画画才安静,于是画龄从幼儿园便开始算起。

到了小学,母亲把他丢给上戏美术系老师,他就和美术系学生坐到一块上课,人家学什么,他跟着学什么。画模特除外。这样一直学到高中。娄烨画画好,但成绩一直不好。1983年高中毕业,他考进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来就在美术制片厂一边戴着耳机听着打口磁带,一边当一个流水线工人似的动画原画师。只干活,不理人。

在美术制片厂那两年,他参与了《金猴降妖》和《天书奇谭》的绘画工作。工作之余,他没忘当一个画家的伟大愿望,报名了文化馆油画进修班。两年之后,他做好了充分准备,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了以防万一,他又添了个毫无准备、“多考一个无所谓”的北京电影学院。央美初试被刷,命中注定要当导演。在北电,虽然进的是导演系,但第一年他看了大量和导演无关的东西。

比如研究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耗散结构论》;玩了命的要去弄明白科学哲学是怎么回事;或者再把以前没看懂的《精神分析引论》拿过来重看一遍。北电老师崔卫平对娄烨十分欣赏,认为他是班里最有才气的一位。到了本专业相关,娄烨整个大学期间的作品,都在磨练自己的电影技术。

他的第一个作业叫《控制》,但他拍起来有点失控:作业要求10分钟,他拍了20分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剪辑构成超市采买结账的过程,类似纪录片;第二部分是,一个女人拼命想把一颗鸡蛋立在椅子上,最后,快成了,蛋碎了。老师看了作业,纳了闷:你得说点什么事吧?娄烨回:我还说不了,现在还没有解决我的语言问题。师生为此吵了一架。

后来他还拍了一个洗摩托修摩托过程的作业,找来同学王小帅当车行老板,让他和车主一起擦车。到了毕业作品《耳机》,他把纪实美学推向了一个极端:拍摄一个女孩子人流的全过程。琢磨完了电影技术,他开始琢磨解决电影语言问题。为此,他的毕业论文选择去啃一个“不喜欢、特别沉闷”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不好懂。但娄烨的关注点,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话的方式。通过对安东尼奥尼作品的细腻分析,他弄懂了如何用电影语言来构成一个重要段落。后来有一天,他再看安东尼奥尼的《女朋友》,对话有了可能:他突然能体会到里头说的事情,感到对于影片的内容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理解。

知道了电影技术是怎么回事,掌握了作为导演的说话方式,娄烨开始追求自己的电影表达:筹拍第一部电影《周末情人》。《周末情人》拍了四十多天。娄烨说,这部影片描述了在中国大城市中,一拨六十年代生人的爱情和生活状态。“当你真正进入进入他们的生活,你就会很快发现,他们是在模仿中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模仿实际上是真正独创的。”

拍完,娄烨感到获得了解放,他觉得可以不用管技术问题了,也找到了非常顺手的电影语言。但是很快,他意识到了想要表达过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电影创作之外,他也第一次遭遇“非常不顺利”的审查问题。消沉和痛苦了一段时间后,1995年,他又通过一部自认为“特别极端”的《危情少女》,来梳理《周末》遗留下来的技术障碍,并试探自己电影语言的边界。《周末情人》和《危情少女》打通了娄烨的任督二脉,到了2000年的《苏州河》,他终于抵达了自由。

拍《苏州河》,娄烨找来拍毕业作品时认识、“希望他成为我所有影片的男主角”,贾宏声。女主角找的是周迅。二人因戏生情。贾宏声说,我们每次在一块的时候都很快乐,现在想起来,她是我记忆中一丝闪亮的光彩。2010年,贾宏声坠楼身亡。娄烨为他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里头说,《苏州河》完成之后,他有一次对周迅说,我们都应该感谢贾宏声,感谢爱情。周迅一下子哭了。

《苏州河》后来被视作娄烨电影风格的发端之作,并且在全世界受到欢迎。香港发行的 DVD 封面上,把他和基耶斯洛夫斯基、希区柯克和王家卫列在一个档次。娄烨没有受宠若惊,说了句,幸亏这些导演还不错。

不过,本片在国内的境况,有些不受“欢迎”:未通过电影审查即送到日本、荷兰有关电影节参展,禁止在国内公映,禁令至今未获解除。导演娄烨被禁拍五年,不过一年半后即被解禁。在《苏州河》被禁不久之前,另一位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拍出了被娄烨称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重复的”处女作《小武》,该片同样被禁。内中原因,直到2007年,贾樟柯才撰文隐约吐露:

1999年1月13号,他被叫去电影局谈话。恰逢领导办公室一时无人,睃见桌上有一台湾杂志关于《小武》的影评复印件。取来一看,正文旁有人手书几行小报告:请局领导关注此事,不能让这样的电影,影响我国正常的对外文化交流。

署名者,为一第五代代表导演的文学策划。阅毕,贾樟柯浩叹迷茫:都是同行,相煎何太急,做人要厚道,为何要说同行的坏话!

内外交困的第六代,举步蹒跚。而6年之后,因《颐和园》遭受致命一击的娄烨,对这个群体来说,无疑更是一次强震。2006年5月,《颐和园》在当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放映结束后,观众的掌声尚未散去,娄烨一行,便提前知晓了该片的命运。

娄烨当时已经没有心思去想得不得奖,他想的是,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电影了。他又想了想未来的打算,觉得大概要回去继续做动画片了。2006年9月1日,娄烨和制片人耐安到电影局,听取领导的处罚决定:五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

宣读完毕,娄烨问,那吃什么呀?领导回:娄烨,我知道你不可能没饭吃。这次被禁,没了缓。北电教授张献民后来去探了下内情。一个审查委员会的老同志说,自己那天没去,没投反对票。另一个说,这画面和声音怎么做得那么粗糙。娄烨有些无奈:只要电影局说哪些地方要删,我可以考虑删。但什么意见都没有,干脆说看不清。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娄烨几乎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电话基本打不通,每天靠跑步和游泳打发时间。

冷静下来,娄烨对制片人耐安说,这5年我试试看,争取不拍吧。结果显然是没试成功。他改了主意:总不能禁止我劳动。他很快到南京取景,偷偷摸摸,以一种地下状态,拍摄一部同志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不需要明说,包括演员在内的剧组所有工作人员,没人主动触及“禁令”这一话题。

影片中,秦昊和陈思诚饰演一对男同性恋,性爱表现之大胆直白,不输《颐和园》。拍戏过程中,激情戏码,令秦昊感到难为情。娄烨一声号令: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都脱光了。秦昊更难为情了,只好迎难而上。紧接着,娄烨又接拍了一部法语片《花》,中国女人花和法国男人马修的爱情,从马修对花的恐怖分子般的强暴中开出花来。

后来,《春风》的男主角秦昊和《花》的男主角塔哈·拉希姆在巴黎喝酒,拉希姆边喝边诉苦。秦昊安慰道,你应该很满足,你起码跟一个女的演。

被要求解释为什么他的电影里,性爱和暴力都如此过火。娄烨不解:我真的觉得,我对性和暴力的表达,在极其正常的范围内。他想表现的,是爱情本身。比如《花》,他觉得他们没什么特别,“花和马修的性与爱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而我们也是如此。”

更想表现的,是生活本质。比如《春风》,他说如果你理解不了同志关系,那你就理解不了今天的现实、社会是怎么回事儿。“你都理解不了两个男的相爱,那你就有很多事情会理解不了”。他反问道,那你怎么能理解“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怎么能理解“白猫黑猫”的问题呢?你要是现在还不敢坦诚面对这些问题,那你怎么来生活?

关于《春风》和《花》,尽管娄烨一再声称他拍的只是两个男的、一对普通异国男女的爱情故事,但由于影片充斥着大量的性爱和暴力场面,依然被媒体解读为对电影审查的某种反抗。娄烨不认为自己是在反抗。他觉得对话比反抗更有用。

外人看来,他是在一再试探规则的“底线”,他却说自己的每部片子,都是在尝试适应规则:要说,也要做。“你接受就接受,就不要再发牢骚了,你就面对这现实,这也是一种工作,这种工作也是很有效果的。你接受了,又不服,这没有任何帮助。”

无论如何,从被禁拍令封印的《颐和园》,再到被禁期间执导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和《花》,娄烨“反抗电影审查斗士”的形象,已然树立。但这个形象,不是娄烨想要的。

2009年,《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大奖,娄烨和编剧梅峰在享受现场观众的欢呼时,耳朵不由得比以往要更加灵敏。所幸,这一次没有传来什么不好的动静。一方面,是几乎没有媒体报道。另一方面是,官方没有反馈。娄烨放下悬着的心:他们没有继续指责我,或者说他们保持沉默,就是一个进步。

他又补充说,这个进步有点小——在这几年里,他一次次被问及关于审查的问题。他说,希望我是最后一个被禁的中国导演,其他人不必受这种苦。《春风》得了大奖,他无从得意,“我的电影也不能够在各地上映,不知道它怎么能够被中国观众看到。”

2010年7月,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试映,他叫来贾樟柯和娄烨。结束放映,三人上台,贾樟柯花了15分钟念了自己刚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文章里说:“如果我们愿意承认一个国家的电影应该有文化的成分,我会告诉大家,在这十几年里,最具文化努力的电影大都来自“第六代”导演,而且很难想象如果失去这些导演的作品,我们气若游丝的电影文化还有怎样的传接,我们还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来告诉世界:中国电影文化还活着。”

读毕,三人抱在了一起。2011年9月1日,对娄烨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天,《花》成为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开幕影片。

同一天,五年前的那纸禁拍令,也将到期。娄烨一直在数着这个日子。他不记得那天干了什么,但肯定是喝了一杯。2012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北京开迎新年会,受会长李少红邀请,娄烨第一次参加导演协会的活动。他有点激动,说,组织终于找到我了。我终于有一个归属感了,感觉自己是中国导演的一员。好景不长。娄烨解禁后首部院线电影《浮城谜事》的“二次审查”事件,再度将娄烨和电影审查的关系推到一个紧张的状态。

所谓二次审查,用娄烨自己的话说,就是剧本计划、剧本审查用了5个多月,但影片审查只有23天,正好在戛纳首映之前通过。然后在中国上映之前,突然取消戛纳首映的龙标许可,要求重新进行审查程序,并且提出很多新的强制修改的意见。而这时,距上映日期只有41天,影片的拷贝已经基本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最轻微的修改,也要重走一遍流程。损失不说,能否准时上映,也变得难说。

娄烨用一种看起来有些“激进”的方式,争取和当局的透明化对话:在微博全程直播二次审查进度,“包括每日双方的动作、电影局的说法和态度变化。”经过18天艰难交涉,双方达成的折衷方案,看上去可有可无:把乔永照(秦昊 饰)打击拾荒者的最后三下进行了3秒23格的淡出技术处理——电影局要求保留“砸两下”,娄烨表示“无法接受”。

最终,《浮城谜事》如期上映,但娄烨选择放弃导演署名。他认为这是一个与人无害但必须的姿态:“实际上,修改已经不涉及到内容,而是修改本身,为什么要做那么没有意义的修改?和分级和暴力程度没有任何关系,说到底是面子问题。”娄烨遭遇的一切,老导演谢飞都看在眼里。

在整个第六代导演中,谢飞总批评王小帅,最欣赏的是娄烨。他认为娄烨一直在前进改变,他的电影都保持着独立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浮城谜事》上映两个月后,2012年12月15日,谢飞在微博发布《呼吁以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随后中国导演协会和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等一众演艺界知名人士纷纷转发。

公开信里,谢飞远溯过往,“1994年3月12日,广电部下文《关于不得支持、协助张元等人拍摄影视片及后期加工的通知》,处罚张元、田壮壮、王小帅、吴文光等7位电影导演七年内不许拍摄影片。”他感到痛心:由于这一决定,田壮壮导演七年没有导演新作品。谢飞没有详加考查——事实上,田壮壮的责罚最重,被禁拍10年。

说起来,在1993年的《蓝风筝》被禁之前,田壮壮从学生时代的作业《我们的角落》起,便一直审查不顺。1981年底,田壮壮踌躇满志,将《我们的角落》送交中央电视台审查。审查结果下来,他傻了眼:调子太低沉,情绪太灰色。不予通过。

田壮壮想不明白:究竟是光明还是灰暗,为什么不能播出来让观众来鉴别呢?自此,影片“不好懂”和审查“不好过”,便与田壮壮难解难分。1984年,田壮壮毕业后的第一部作品《九月》,在北影举行看片会。结束放映,全场近百人,还像观影时一样有礼貌:都很安静。

老导演凌子风终于开了口:壮壮,等你下一部片子我再表态吧,这部我实在看不懂。还是这一年,田壮壮又拿出一部《猎场扎撒》,文化部领导忍不住表态了:你拍这电影给谁看,谁又能看得懂?田壮壮没有理会,1986年,他不声不响拍出影像风格更为极端的《盗马贼》。曾经寥寥无几的知音,也皱起了眉头。

著名电影评论家李陀看后谦虚地问,壮壮,你能告诉我这片子是说的什么吗?田壮壮道,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王朔倒是看的心服口服,他说,(张艺谋、陈凯歌)谁也没真坚持过什么。倒是田壮壮比较牛,他拍的电影《猎场扎撒》《盗马贼》,多难看的电影啊,但他说,我就喜欢,我就拍这个,你不让我拍,别的我还不拍了呢。

也有国际大导演看成了粉丝。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彼时任文化部的艺术顾问,是田壮壮的忘年交。他看了《猎场》以后特别高兴。然后惊讶地听说,审查没通过。他便致电文化部领导夏衍,说,我看到了一个好电影,我从未在电影里见过如此美丽的地方,也从未见过如此真切的人。

另一位领导问,你能说说《黄土地》吗?伊文思回:那也是一个值得说的电影,但是我现在不想说,现在我只想说这部电影。作家阿城的父亲、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棐感慨道,这两部电影(《猎场》和《盗马贼》),影评也没有,评论也没有,是影评界的耻辱。直到1993年的《蓝风筝》,田壮壮迎来一个表达者的宿命:禁止表达。

其后10年,田壮壮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扶植王小帅、路学长、章明等第六代导演。帮着找钱投资、疏通审查。做了三年多,欠一屁股债。

谢飞的公开信,也谈及眼前:以后许多年中,姜文、娄烨、贾樟柯等电影导演也陆续受到过同样的剥夺文学艺术创作权利、禁止拍摄电影多年的行政处罚。娄烨记得,就在谢飞这封信发布的十年前,2003年,电影局主动电话通知王小帅,让其联络他和贾樟柯等独立电影导演,一起开个会。

电影局领导强调,不是谈判,是座谈。他们积极准备。预想到会议上,能说话的时间不多,他们商议草拟了一份提纲。娄烨天真烂漫,主张用诗化体写,到时候可以激情澎湃念出来。北电教授张献民是过来人,说还是用公文格式写,“如果不采用公文的形式,他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说些什么。”

这个事,后来史称“七君子上书”。提纲中包含四点内容。总结起来即是,建议用分级制代替审查制度;彼此有意见,可以公开公正公平地对话。提纲收尾表了下决心:为了繁荣中国的民族电影业,我们愿意贡献我们的力量!

听完,电影局领导也示了个好:对违规的电影,既往不咎。结束这个可以称为“改变中国电影方向的里程碑”的内部会谈,与会者多少有些振奋。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意识到,对于所改变的方向,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

10年过去,《浮城谜事》“二次审查”事件,让娄烨寒了心:十年前的1113会议,我们提出四点要求和希望,影检公开就是其中的一条,但这四点希望几乎没有一条实现。在那封公开信的最后,谢飞引用了一代电影表演大师赵丹的临终之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2000年,谢飞执导了一部西藏题材电影《益西卓玛》,审查半年,仍不得上映。一向慢条斯理的谢飞急了,立誓五年不再拍电影。认为导演的黄金年龄在40到50岁的谢飞,当时已近60,导筒一搁,便从此没再拿起。

后来,他专心投入电影教育,以老师、监制的身份,培育电影新人,要么就跑跑全世界各个电影节、影展,做做评委看看片,这一跑一看,分明感到中国电影和世界的巨大差距。

被问及具体差在哪里,他想说的很多,末了干脆不说了,“当前还是先谈谈怎样培养人才吧。”谢飞爱才。他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直言姜文是个天才。但是这个天才导演后来的作品,他有点不大喜欢。到了2018年的《邪不压正》,被称为“豆瓣最大牌影评人”的谢飞,给本片打了三星,并写下一条“负面”评论,以“实为遗憾”四字作结。

姜文在朋友圈看到,留言道:您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对!此事一出,被媒体拟了个“姜文怒怼谢飞导演”的标题满世界宣传。事实上,成了豆瓣电影重度用户后,谢飞没少针对当下华语电影发表毒舌影评。这其中,一多半都是他的学生的作品。

谢飞当年看了《红高粱》,就认为张艺谋非常适合去拍商业片,觉得他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到了《三枪》和《金陵十三钗》,他劝张艺谋多做反思,应该回去拍现实主义题材:为了迎合市场,不免有些极端商业了。

王小帅的作品,很难得到这位前辈的认可。对于2011年的《我11》,谢飞的点评依然克制:这部还不错,但也没什么新意。

谢飞予人的印象,一派儒雅,与人相交,透着真诚。能让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事,只有电影。拍得不好,他要批评。营销过火,他就要宣泄怒火。

2012年10月,由其监制的《万箭穿心》,是唯一一部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彼时恰逢“钓鱼岛”事件爆发,发行方没有在报名阶段及时退出,而选择在开幕前两天、票已售罄情形之下,以“爱国之名”单方面宣布退赛。

这一有违职业道德的炒作行为,令谢飞有如“万箭穿心”,他在前往新加坡讲学的飞机上,急急发出一份声明:我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众多坎坷,深知某些投机分子为了私利,利用群众的热情搞过激行动,对国家、对文化艺术带来的巨大伤害。唉,可惜我花了三年心血与精力扶植的这部难得的文艺片「万箭穿心」,被卷入了这种低级的商业炒作之中!

田壮壮跟老师谢飞也是一个脾气,对中国式电影营销向来反感。2003年,田壮壮以翻拍一部《小城之春》,重出江湖。结束发布会,他干脆说,以后我会跟每一个片商签订一个很认真的协议,我永远不出席新闻发布会和记者采访。

营销对于电影的伤害,他看得透彻:冲着电影本身进电影院的有多少人?靠媒体进电影院的有多少人?现在全部是靠媒体才进电影院的。靠媒体进电影院不是错,但是媒体宣传的并不是电影,坦白讲不是。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2012年,曲折过审、终于上映的《浮城谜事》,由于排片率太低,票房低迷,甚至传出上片三天就要下映的说法。这个情况,让娄烨比审查还要难以适应。王小帅对他说,市场才是真正的二次审查。后来他和王小帅受贾樟柯邀请,去看其公司出品的一部电影首映,顺便参观学习了一场标准的首映活动,要如何进行。

娄烨的学习成果,向制片人耐安汇报如下:我绝不到各地跑宣传,要么你就杀了我吧!殊不知,贾樟柯今天以一个老道的山西商人面目示人,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2006年,贾樟柯携荣获当年威尼斯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载誉归来,执意将其安排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制片人劝不动,丢一句,你是在用国内的市场票房殉情。

在北大百年大讲堂做点映时,贾樟柯举着金狮奖杯,说,我想看看在这样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言毕,贾樟柯红了眼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黄金甲》累计票房近3亿,《三峡好人》不足200万。一番“以卵击石”的市场票房比拼之后,贾樟柯似乎得到了“北大讲堂之问”的答案。

谢飞对此看得乐观,他认为,如果作品是有价值的,就会是永恒的。“贾樟柯的电影哪部在中国有过票房?最高的就是《三峡好人》,但这不证明他不是大师。”但是他也无奈承认,第四代到第六代,都在式微,现在已经是明星导演、“小时代”导演的时代了。2019年,中国电影命运多舛,艰难前行。

77岁的谢飞,依旧活跃在网络和各项电影盛事,为年轻的电影人发声、出力,并感到作为导演的使命尚未完成:我作为第四代,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拍出有分量的关于文革的作品,到现在还没有,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加油,向谢晋导演学习。

2009年的《狼灾记》之后,田壮壮像是给自己设下了一道十年期限的禁拍令,“我帮助别人拍电影,我也挺开心”。他说,宁肯不拍,也不能滥拍,你要为你热爱的东西工作。2017年一部《相爱相亲》,让他以演员的身份广为人知。在随张艾嘉跑路演的时候,他被多次问道,什么时候再拍电影。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争取。

两年过去,他争取到了。睽违十年,田壮壮再出江湖,经过十多年酝酿,他决意将阿城的小说《树王》拍成电影,取名《鸟鸣嘤嘤》。

娄烨依然寡言,以一个非常自我的方式,顽强地持续进行表达。《浮城谜事》之后的《推拿》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每次都有波折,每次他都以过人的耐心和韧性,平稳度过。

《推拿》作者毕飞宇说,娄烨有义无反顾的力量,他是那种具有牺牲气质的艺术家。如今,我们眼见这样的艺术家,在一个接一个的“牺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 满分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