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玫瑾:娃爱玩手机严重近视怎么办?父母试试这四步 轻松又有效

2020-11-22 19:35:01
相关推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人手一台手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足不出户却可知天下奇闻轶事,可以说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是也给我们新增了不少的烦恼;

特别是对于新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整天手机不离手沉迷游戏的行为,更是让父母操心不已,就像有一个妈妈说的:“孩子玩游戏,我打过他,骂过她;也为此哭过绝望过,现在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对于年龄更小的孩子(0-6岁),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最新的一项调查就显示:

4岁到6岁的城市儿童当中,有一半以上都会玩平板电脑,有接近80%的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我们走进学校里随便逛一圈,你会发现,“小近视眼”随处可见,而以下这个案例更是让人感到痛惜。

据说,在扬州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接诊了一位两岁半的小女孩,当医生帮孩子做检查的时候,却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这个孩子看人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眯着眼睛,一副感觉非常吃力的样子;

医生询问了孩子的父母才得知,原来,孩子的这种情况已经有一年多了,刚开始还以为是孩子的习惯问题,所以就没太在意,可慢慢发现,孩子不但没有纠正过来,反而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所以赶忙带着孩子到医院做检查;

后来医生经过瞳验光发现,这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双眼近视居然有900度,听到这消息,孩子的父母差点没吓晕过去,这可是高度近视啊,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思来想去才如梦初醒……

原来,家里的老人对这孩子非常溺爱,基本上不管这孩子想要什么,家人们都尽量的满足,这不看到大人们经常玩手机,年仅1岁左右的孩子,也闹着要玩手机,而且一玩就是玩一整天;有了手机,孩子不哭不闹特别的安静,家人们也深感惊讶,难道这才是“陪娃”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医生在病历上这样写道:

“由于过早地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已经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近视的度数可能还会增加。”

看到这,父母早已泪流满面,后悔不已……

而手机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有心理学家研究调查发现,过度接触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些刺激,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还容易情绪冲动,因此有专家就提醒:

“3岁以下的幼儿,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3岁到6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另外,家长应该多多引导孩子进行户外的活动。”

话虽如此,但具体怎么操作呢?况且,不少家长依旧认为,给孩子玩玩手机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些玩手机把眼睛搞坏的都是个例,坏事轮不着咱家孩子……

俗话说“观念决定行为,观念不变,行为不改”,如果父母(或老人)的观念没有纠正过来,自然发展不出正确的行为,而孩子的处境,便永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02

那么,父母(或老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注意哪些误区呢?

误区1:玩手机可以与时俱进,开发孩子智力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玩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可以与时俱进,开拓眼界,开发智力。错了,真正的与时俱进,眼界、智力的提升,在于思考,在于定向重复刺激大脑某区域的神经元,就像弹钢琴需要反复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学画画需要不断训练对形体、轮廓以及色彩的准确度、敏感度等等;

而且,在定向重复训练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调整、强化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能力以及眼界。

但是,手机上的视频,动画,游戏,明显不具备以上的条件。生动的画面,不断变换的场景,不仅逐步“侵蚀”着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取代了孩子的思考力——因为孩子看视频动画,基本上不需要动脑筋(益智游戏除外)思考,又何谈智力开发,或眼界的提高呢?

误区2:把手机丢给孩子玩也看成是亲子陪伴

不少父母发现孩子一玩手机,一看视频,就变得很安静很乖,以为这样的陪伴是孩子所需要的。大错特错,因为真正有效的陪伴,一定是有爱的语言以及亲子间良性的互动的,什么是爱的语言呢?

就是父母情不自禁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哎呀,宝宝你真可爱,你真是我的小宝贝,你看,你笑的真甜,哎哟,像个小天使一样……”,父母越是充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孩子便越容易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父母喜爱的,由此培养出自信、乐观的性格。

而对于1岁半前的孩子,父母爱的陪伴尤其重要。

因为在孩子在半岁之后,开始出现了一个心理现象就叫“认人”,特别是在孩子半岁到一岁(七个月到十二月)之间,谁跟他互动的越多,谁带给他的快乐越多,他就认准这个人,并且对其产生内心的依恋感;而这种依恋感,恰恰是父母掌控孩子内心的资本,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说道:

“孩子在一岁半之前一定要(父母)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的心理上的控制。”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阶段,陪伴孩子的是爷爷奶奶,或者老人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整天让孩子玩手机,那么,孩子就可能发展出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

因为他擅长的是和机器(手机)打交道,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长期以往,必将严重阻碍孩子社交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著名主持人廖杰所说:

“他们对屏幕上那个‘会说话的汤姆猫’比对旁边的同学小伙伴还要熟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在让人担忧”

误区3: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都是孩子的错

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有的父母就把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孩子,认为都是孩子的错。于是对孩子严厉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不但不买账,而且还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对父母的反叛行为更是变本加厉,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改变的环境。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整天就手机不离手,早上起来看手机,中午吃饭时看手机,晚上睡觉前也忍不住要看手机;

而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会怎么想呢?——凭什么大人就可以随时随地玩手机看手机,而小孩就不可以?甚至有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写到:我想当爸爸,因为爸爸可以随时随地玩手机……

这样便导致了亲子间权利斗争的局面——孩子为了争夺权利,必将和父母对抗到底,以争取更多的“好处”,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亲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当没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教养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母由此便失去了对孩子正面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因此,父母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之前,首先要做的,其实是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坏习惯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要及时纠正和剔除;

总之,父母怎么要求孩子的,那么,也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一视同仁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改变,才更彻底,也更持久。

03

那么,面对0-6岁的孩子沉迷于玩手机,不愿意配合父母管教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一)隔离不利的环境

首先是隔离“手机”环境,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手里拿着手机,你就是把道理说破天,也等于零,孩子压根就听不进去,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手机里,父母的话变成了他耳边的风。

所以,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把手机拿开,其次是避开“第三人”环境,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最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批评或教育孩子,因为有第三人的存在,一方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孩子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

其次,因为有旁观者,孩子便容易放大内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伤害,就像我们私底下被老板批评,和当着众人的面被老板训一顿的感受,是天差地别的;因此,教育孩子要避开“第三人”的环境,可以考虑把孩子带到卧室,进行一对一沟通教育。

(二)遵循“四不”原则

试想一下,孩子正玩着手机,你突然拿走,而且还把他带到了卧室,孩子会怎么反应?当然是极力反抗,甚至痛哭流涕,无理哭闹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分别是:不打、不骂、不说教、不离开;我们依次解释一下:

不打、不骂“不打”、“不骂”这两原则很好理解,因为父母打骂孩子,会导致孩子有样学样,你用打骂的方式对待他,孩子自然也会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你(或他人)。

比如,有一个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喜欢打孩子的手,时间长了,便导致孩子发展出“以暴制暴”的行为,比如通过抓、咬、撕、扯的方式,来反抗父亲;所以,如果父母采取了错误的管教方式,那么最后终究归还是得自己为这个错误“买单”,这个父亲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说教另外,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呢?因为孩子正在闹情绪,此时不管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是听不进去的,说再多也是对牛弹琴,白费功夫。

不离开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有的家长一本正经的对孩子说:“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我待会再进来跟你说!”于是,让孩子一个人在那里撕心裂肺的哭闹。

其实,这样是极为不妥的,因为孩子会将父母的这种做法,当做是对自己惩罚,由此产生对父母的怨恨,往后便更加不愿配合父母的管教了。

(三)和善而坚定

如果不打、不骂、不说教也不离开,那么,父母还能做些什么呢?只要做一件事情即可,那就是坚持原则,决不妥协,并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大哭大闹”进行情绪反应(父母一发怒,便前功尽弃了),我们只需要安静平和的注视着孩子,允许他尽情的哭和闹;

当孩子哭累了闹累了怎么办?父母可以出去拿一条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之后,再以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还想哭吗?如果还想哭的话,你可以继续哭,妈妈陪着你!”;

父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孩子,如果你的行为不妥当,我绝不纵容你,但是我也不会用打骂的方式伤害你。这样孩子就知道,以后哭闹是没有用的,而父母定下的规矩是必须遵守的。

当然,等到孩子平静下来之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达成共识,达成什么共识呢?就是告诉孩子,妈妈(或爸爸)不是不允许你玩手机,而是因为过度玩手机会对你的视力、颈椎造成伤害;所以,如果妈妈允许你玩手机,那么,你会遵守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玩吗?——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承诺,孩子便更容易遵守。

(四)取代行为

当然,孩子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父母也不能让孩子在那儿无聊的呆着,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旧“瘾”复发,因此,父母通过与孩子进行良性亲子互动,以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取代行为),具体怎么做呢?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感兴趣的手机视频或游戏内容,将刺激的游戏“搬”到生活中来。比如家里的塑料篮子可以变成“过山车”,带着孩子冲刺云霄;父亲强壮的臂膀,可以帮助孩子成为飞檐走壁的“蜘蛛侠”;而手机的照明电筒,则能够瞬间把孩子变身为“绿巨人”;小玩具以及布娃娃,何尝不是“植物大战僵尸”中可以重复利用的“弹药”?(如上图所示)

而不管是“过山车”、“蜘蛛侠”还是“植物大战僵尸”,尽管是模仿手机视频或游戏中的场景(甚至比游戏中更刺激),但是却和孩子自己玩手机游戏,自己看视频动漫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有了父母的全程参与,孩子所感受到的快乐,便源自于父母,而非来自于“手机”。

因此,父母通过愉快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而且还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为孩子性格的塑造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可谓一箭双雕,一举多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廖老思父母加油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