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探究题支招:三种类型轻松搞定标题类探究

2020-11-23 00:30:01
相关推荐

纵观全国卷、江苏卷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但每年的得分率却极其低下,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和考生。而在探究题中,几乎每年都在标题 上设置了一道题。这是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标题的含义、作用题能快捷、准确 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的能力。因此,命题者特别青睐,在标题上大做文章,把文学类文本 的标题作为重点考查内容,面对开放而灵活的探究题考点,难道真的令我们束手无策吗? 小编从本篇起分别就文学类文本分各种类型的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做一汇总推荐,希望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些启发。

一、探究标题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回答“为什么”类问题与作者的材料安排、行文构 思、表现手法等有关,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例1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 么好处。(2013山东卷)

答案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 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解题指津

1、标题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 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 无意地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 键。如《药》《项链》等。

2. 标题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 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如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 围等。如《故乡》《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3. 标题包含深层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 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 义、双关义等。如《祝福》等。

4. 标题反映作品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 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如《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 子里的人》等。

命题角度二:更换标题会不会更合适?

这类题的解答要注意答题的严谨性,一 般从确认、语言鉴赏、中心探究、比较阅读四个层面 解答。

例2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 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2011年 全国新课标卷)

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 “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 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 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 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 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 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 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 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 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 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吻合。

解题指津

1、确认自己观点。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 “行”或“不行”等。

2. 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语言特点,如准确、简 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 明、含蓄、深沉等。

3. 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取关键词句的方法获 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 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 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 现中心等。

4. 比较置换的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 技巧、风格与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 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 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起到概括主 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作用。 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④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例3《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答案: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 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分析】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一是题目“以‘鞋’为中心”本身就提示了“鞋”的线索作用;二是“好处”类的题要结合思想内容思考;三是要能正确地分析出本 文的思想内容。

标题是解读文本的第一要素,把握标题的作用,对解读文本的主题和内容结构具有指导性作用。 无论是小说阅读, 还是散文阅读, 标题的作用都可以从内容 上、手法上、效果上三大方面思考作答。

例4: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 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2018北京卷,苏童的《水缸里的文学》)

解析:作答本题第一问,应该从文中找到一些相关 的语句,如第1段中的“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 里萌芽的”, 第5段中的 “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 式”,第6段中的“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 中畅游”,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萌芽了作者的 文学梦”“水缸是作者童年精神世界的寄托”。 又如第8 段中的 “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 上了”“从一只水缸……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据此可 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等。

作答第二问,思考这个标题的表达效果,一般要从内容上、手 法上、效果上三大方面思考,“水缸里的文学”,这种奇妙的表达,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想 象力的标题,凹显了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寓意)1.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 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 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2.水缸的记 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 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效果)1.既 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虚实结合,凸显主 题。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一)如果以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故乡》是以地点为题, 小说标题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提供 事件发生的范围,渲染环境氛围。

如: 【2010·北京 卷】《海棠花》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 线索。②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③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分析】①行文线索。②深层义 之象征义。③深层义之主旨情感义。

又如, 【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 湖碎锦”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 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②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固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 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景。③作者以“碎锦” 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 的赞赏。

【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统率全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因此可适当对标题进行 分析:太湖——景的范围、地点,碎锦——比喻美景之多,太湖景色如锦缎。

(二)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项链》、《药》是以物件为题。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标题“黄 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 定的活动背景。“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 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对于小说主人公 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 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 人以警醒作用。

(三)再次,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 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的作用。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是以形象特征为题。

考点小结:标题作用探究题有三个思考角度。

1、内容上:(1)环境角度。 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营造)环境氛围;暗含悲剧(喜剧)结局。 (2)情节角度。 设置悬念;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暗示) 情节发展;衔接照应;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情节 是围绕它展开的。 (3)形象角度。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 格。 (4)主题角度。 寄托(表达)xx情感、突出(揭示、揭 露)xx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手法 上: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反 语、反衬、反问、引用(化用)等手法。

3、效果上:给读者带 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探讨标题的含义

命题角度:标题的含义是什么?(理解标题的意蕴单列第三点进行讲解)这类题要求考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然后弄 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引申义,而语境义和引申义一般与 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1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011年山东卷)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 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 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 “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 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解题指津

1、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 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2. 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标题除了有表层意思外, 还有更为深层的语境义,即比喻义或象征义。要明确 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关键句,即文中能“概括本段 文字”“透漏作者情感”或“体现文本主题”的句子。

3. 探究标题的中心义。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常常是文本要揭示的中心。考生在答题前确定了作 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对标题的中心义有了更加明确的 把握。

4. 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中心 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中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 结论句答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2《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 分析。【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

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 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涵着六安爷对土地的 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一般而言,对 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 应指六安爷带着锄着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六安爷手中的农具。从深层含义看, 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 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 从全文的主旨来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对程,所以 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标题含义答题思路指津:

(一)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 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 【2012·四川卷】《柴禾》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 案:①生活物资,②家的一部分,③家力象征,④传统生活方式,⑤精神寄托【①②表层义③④ ⑤深层义之象征义】 。

【分析】本题以题目设题,考查形象的含义、理解文章的能力。“柴禾”形 象在文中的含义是丰富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首先要弄清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 以“柴禾”来象征家力;其次要找出“物”与人的联系点,比如“柴禾”是生活物资,家的一部 分。在其背后隐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二)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锁》 :“小说题目 ‘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 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 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三、探究标题的意蕴

何为意蕴?意蕴即指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它可以是 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也可以是作品中 渗透的情感, 还可以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或 人生的某种精义, 还可以是某种主旨和内心萌生的一 种感觉。 在高考考题中,考查较多的是作品中事物的含 义、寓意和情感、主旨。

例1: 1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 (2017浙江卷,巩高峰的《一种美味》)

解析:首先,文章围绕“鱼汤”展开,“一种美味”首 先指鱼汤本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鱼汤是满足人口腹 之欲的一种“美味”;其次,从感情的角度来讲,“鱼汤” 带给“他”一种家庭的温暖,在熬制鱼汤的过程中“他” 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是处于生活重负之中的“一种 美味”;最后,从“一种美味”对人物的影响来说,“他”这 一人物由以前的“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 偷瓜”到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人物获得了成长和成 熟,是滋养“他”成长的“一种美味”。

答案:1.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 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2.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 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3.在 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例2: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 (2017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解析: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 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阅读原文可 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 第二段写 “我”看到铁砂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 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 生的滋味”全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 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 第七段写即便是出 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的窗子是仍然 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 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 膜。

答案:1.举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 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2.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 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考点小结:

现代文标题意蕴探究题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 (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 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主要指象征义和比喻义 等。

标题的考查类型:

(1)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 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 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 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类题型答题技巧:

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体会 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

在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标题类题型时要注意审题,辨清题型,掌握各类题型的解答角 度,熟悉答题模式,分条分点作答;运用模板答题,不能乱贴标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题 目及文本灵活作答。比如标题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般是小说或叙事散文中才有的,不是任何文体的标题都具有的。 (文/余丽华、王旭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13 21:31猫三强[山西省网友]IP:1743178004
    @じ☆ve幸福的味道№我的爱看了这个支招,感觉对解题有很大帮助,希望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顶31踩0
  2. 2020-10-17 13:09じ☆ve幸福的味道№我的爱[宁夏网友]IP:1908762166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对于高考语文文学类探究题有很好的启发,希望能帮助更多同学提高分数。
    顶9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30年后的我作文 安昌古镇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500字 北京作文培训 抓周作文 龟兔赛跑英语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400字 收拾房间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800字 关于背后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迈出这一步作文 写人作文550字 机智的我作文 写景的作文150字 关于油菜花的作文 以暖为题的作文 描写家乡风景的作文 滑冰作文600字 篆刻作文 作文成功之路 环境与健康作文 美在路上作文 语文考试万能作文 写景的作文五百字 假期游记作文 作文小白兔100字 班级大扫除作文 默默无闻的人作文 爱我国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