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未来哪个城市能突破四大一线城市的壁垒?

2020-11-23 04:3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北上广深作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线城市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这个格局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被打破。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强者,强弱之势改变往往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

近日知名企业家陈东升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随着一线城市的挤出效应,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成为必然”,“我认为武汉、杭州、南京和成都会成为下一轮中国城市经济的新的发力点。”本文作者宁南山老师也认为,在过去的十年,实际上已经有一个趋势在逐渐发生,就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逐渐向内陆移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东部沿海,内地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郑州,合肥,贵阳等都发展迅速,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格局未来会被打破,尽管如此,也不要轻易完全撤离一线城市,短期内一线城市地位仍不可撼动,已经撤离的,要认清大势,在很多二线城市,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未来。下面,来看看宁南山老师如何评价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

作者|宁南山,原载于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原题《2020年,人均GDP赶超西欧和日本时代来临》

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要看清的,普通人的行为绝对不能逆大势而行,不然只会粉身碎骨。

典型的例子,我就有认识的人在2015年初把深圳的房子卖掉了,没想到房价大涨,现在追悔莫及,不过好歹收入高底子厚,现在还是重新买了房,不过损失就大了。到今天,由于国家政策的严厉管控,深圳的房市已经趋于稳定将近一年了,媒体说什么房价连续多少个月下降,我看了下,下降不过区区几十元,几百元,这叫什么下降,应该说是房价处于稳定。

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经常有人在论坛上问这样的问题:

我由于在深圳觉得生存压力比较大,不想过的太辛苦,想把房子卖了,拿着三四百万的现金回老家,在老家市中心本来就有120平米的大房子,三四百万做个理财,一年也有个20万的收入,日子可以过得很轻松,各位网友怎么看?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

1

从深圳人均GDP 2020年超西欧和日本开始,中国各个地区人均GDP将陆续超过西欧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将有20个以上大城市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称之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即是这四个。为什么刚好是这四个?网上的分析很多了,但是我们还是从最简单最直接的指标GDP来看:

2016年上海是中国第一 27466亿,北京是中国第二24899亿。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是遥遥领先的两个巨型城市,也是仅有的两座GDP超过两万亿人民币的城市,两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无怪乎你问外国人中国的城市,十有八九能说出来的就是北京和上海。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什么地位呢?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北地区绿化很严重,很担心我国西北要是绿化了,西北经济受到影响了,会不会对中国经济总体形成很大负面影响啊?答案是不会,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弱小到什么地步?

2016年一个上海的GDP比甘肃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加起来还要多,事实上如果这西北两省两区再加上一个海南省,经济总量才等于上海一个市。

所以你要知道,在你的公司里面,上海地区销售总监和西北地区销售总监,尽管西北地区听起来是个大区域,而上海听起来只是个城市,两个总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北京和上海下来,就是祖国南边的两个大城市了,广州和深圳。

广州2016年GDP总量为19611亿元排第三,深圳为19493亿元排第四,今年两座城市双双突破两万亿人民币肯定没有问题。看到广州和深圳的GDP数字,2016年已经非常接近了,深圳是广州的99.4%。

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深圳肯定是从一路落后逐渐赶超广州的,事实上不然,早在2004年,深圳GDP就达到了广州的96.22%,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深圳超越广州的时代马上要来了,但是没有想到,深圳在搞制造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广州却开始了逆袭,GDP一路上扬增速超过深圳,到了2010年深圳GDP占广州的总量反而下降到了89.69%,这充分表现了广州这种百年老牌经济强市的韧性。

举个例子,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在中国南方地区遥遥领先,广汽是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广州制药和食品产业也很强,典型的广药集团下面的王老吉,大多数中国人都喝过。

再比如说交通运输,相信大多数深圳人都有到广州坐火车,坐高铁,坐飞机,尤其是坐出国旅游的国际航班的经历吧?再进一步,深圳人办签证都要跑广州的领事馆吧,无形中贡献了不少GDP。

从2011年开始,产业结构经过调整的深圳又开始逐渐发力,经济又开始逐渐赶超广州,到2016年已经达到广州99.4%,今年上半年,深圳增长8.8%,广州增长了8.2%。所以预计深圳今年或者明年就会超过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地位将会改变,广州经济总量将会排在最末。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广州发展慢,而是深圳发展太快。广州这几年的经济增速,比北京和上海不知道到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GDP遥遥领先短时间不可动摇,而GDP总量稍微落后的广州和深圳都保持着8%上的高增长速度,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地位是稳固的。

四大一线城市,深圳势头最强大,在过去的几年,一线城市中都是深圳增速最快,深圳的地位在稳步上升。

2014年增长率,北京7.3%,上海6.8%,广州8.6%,深圳8.8%2015年增长率,北京6.9%,上海6.9%,广州8.4%,深圳8.9%2016年增长率,北京6.7%,上海6.7%,广州8.2%,而深圳是9%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北京6.8%,上海6.7%,广州8.2%,深圳8.8%

可看出,最近三四年,深圳一直增速最快,当然广州也很快,但是同样在被深圳赶超。

深圳弱小在哪里呢?在于深圳的面积小,才2000平方公里多点,这限制了深圳人口总量的扩张。不过最近几年,深圳常住人口在快速增加,深圳在补齐人口总量这个短板。

以上海为例,常住人口近两年在减少,2014年末为2426万人,2016年末是2420万人,少了6万人。北京2016年常住人口仅仅增加了2万人,达到2173万人,也几乎没有变化。

而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增长5.56%,2016年增长4.66%,增加了53万人,达到1190.8万人,换句话说,即使深圳市劳动生产率一点不增加,单靠人口增长也能支撑GDP增长4—5%。

如果对中国城市之间人口迁徙的数据比较了解的话,就知道深圳一年增加53万人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中国2016年人口增加为809万人。深圳一个城市增加的人口是全国增加人口的6.55%。

当然深圳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的增加也跟政府统计手段更加精准有关系,一般认为从手机号码,小学入学数量来看,深圳统计的常住人口数字一直大大低于实际值,但是人口快速增长这个趋势毋庸置疑,这个不展开分析。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凡是有想卖掉深圳房子回老家的,非常简单,回老家可以,深圳的房子千万不要卖,把深圳的房子租出去,带着存下的现金回老家就可以了,深圳的未来十年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地位将会持续上升,深圳的房子将给你带来超过你在老家收入的财富。

以人均GDP为例子,2016年深圳为2.52万美元,远远高于广州的2.1万美元,北京的1.73万美元和上海的1.71万美元,而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速最快。

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赶超发达国家?可能让我们意想不到,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在这里我说的发达国家,显然不是希腊,葡萄牙这种人均GDP不到2万美元的下限型发达国家,中国一线城市早就超过他们了。

希腊,葡萄牙这种落后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只有一万多美元,普遍拿1000欧元左右的月薪,7000多元人民币,甚至只有几百欧元的月薪,还不如在中国大城市当外教收入高,所以在中国遇到白人老外,你问下where are you from,在中国做什么工作?他只要回答我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等之类的国家,来中国当英语外教,你对他的经济收入状况基本就有数了。

我们要赶超的目标也不是韩国这种2万+美金的发达地区,我说的是要赶超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也就是人均四万美元,一线城市嘛,目标当然要高点。

人均四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远远超过了韩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发达地区,比香港的人均GDP还要高。

2016年日本人均GDP 3.89万美元,德国人均GDP 4.19万美元,法国人均GDP 3.69万美元,英国人均GDP 3.99万美元,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所以四万美元就已经超过了日本,英国,法国,也就是离西方大国中最高水平的美国和德国还有点距离。

有人说了,你不公平啊,拿中国的城市跟别人一个国家比人均,嗯我想说的是中国城市的人口体量,跟欧洲国家比毫无压力,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加起来有7200万,比英国,法国人口都多,例如英国人口6450万,法国人口6600万。

另外,大型国家的人均GDP一样可以通过体量优势超过小型经济体,我们可以看到,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居然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三四万美元的水平,这是欧洲和日本持续衰落的结果。事实上,美国的人均GDP在2016年排在世界第五位,比新加坡,香港这种城市地区都要高。

那么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的四万美元呢?我们以人均的排头兵深圳为例,在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长15%的情况下,2016年深圳人均名义GDP比2010年增长了77.5%,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

2016年深圳GDP总量的名义增幅为11.37%,达到了1.94万亿人民币,但是由于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大大增加了53万人,增幅达到4.66%,达到了1190.8万人。因此2016年深圳人均GDP名义增幅只有5.96%。

我们就低不就高,按照人均GDP 6%的名义增幅计算,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到2020年,深圳人均GDP将达到3.5万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4.16万美元。也就是还有6年的时间超过西欧和日本。

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因为深圳的人口统计数字不可能一直像去年那样保持4%--5%的超高速增长。也就是人均GDP名义值增长不会一直才6%;未来四五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有可能高于10%,因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是6.6423的低点。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市经济总量名义值就增长了12.76%,人均美元GDP的名义增幅至少在8%-10%以上,和过去6年9%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所以如果乐观一点,2020年深圳人均GDP就将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到2025年,广州,北京,上海人均GDP也都会陆续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

以上海为例,2016年虽然经济实际增长只有6.7%,但是名义值增长更快啊,加上常住人口数量下降,人均GDP名义增速为9.3%以上。

很明显,在2025年超过西欧和日本之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增速还是会比他们快,所以之后会大幅的超越他们。

又有人说了,你这是报喜不报忧,四大一线城市就算超过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了,总共加起来才7200万人口,占中国人口比例才5%多一点,其他95%的中国人被你忽略了,这才是中国的主流。

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正如我在文章开头强调的,一线城市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四位,说白了还是人多,要是看人均,除了深圳明显领先以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没有距离。

以2016年的人均GDP为例,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在华东地区,不要说江苏省省会南京,浙江省省会杭州人均比上海高,连江苏苏州,常州,无锡,镇江都比上海高;广东的珠海人均也接近广州和深圳的水平。

你以为就完了吗,中部的武汉,长沙人均GDP都比北京和上海要高。另外青岛,烟台,威海,中山,宁波,佛山这些城市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差不多。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另外就说辽宁大连,过去几年大连市发狠治理,把2016年GDP大幅从超过8000亿压缩到了6730亿人民币,结果压缩完一看,人均GDP仍然有1.45万美元,离北京上海的1.7万美元也并没有差太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感觉这些城市和北京上海发展差距很大呢?

首先人口是很大一个因素,举个例子,大连,长沙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两个城市常住人口都只有700万左右,只有北京上海的30%甚至不到。再比如说武汉,中部大城市是吧,人口1076.6万人,只有北京上海的40%左右。我们都知道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价上涨和房租,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其次产业结构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以大连,武汉为例,人均GDP虽然高,但是直到今天重工业仍然占很大比例。北京和上海早就第三产业主导了。另外北京和上海还占了总部经济的便宜,大公司全国总部,北京和上海天然占优势。不同的产业对收入分配的差距很大。

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北京和上海都很大,面积非常大。我们说的北京和上海,都是说他们的市区,你如果到上海的崇明县,宝山区,松江区这些地方,你看到的是一个和静安,黄浦,浦东,徐汇,长宁区不一样的上海。

北京同理,同样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门头沟,昌平,平谷,通州,延庆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到2025年,不只是四个一线城市,2025年二线的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天津,珠海,长沙,武汉等大约20个城市人均GDP也将超过日本,英国,法国,觉得不可思议?

就以苏州为例,2016年人口1061.6万人,人均GDP2.2万美元。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名义增速为9.7%,而常住人口变化不大,即使汇率不变,苏州2025年人均破4万美元毫无压力,更不要说人民币对美元还在升值,苏州2025年的人均GDP是奔着五万美元去的。

有人会问,难道发达国家不会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增速一直停留在1.5%左右的水平,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2010—2016年这7年,西方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是美国,平均增速也只有1.9%。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这些国家甚至还是负增长。我们就不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这种失败国家了。我们看英法日三强。

英国2006年人均GDP 3.86万美元,2016年为3.99万美元;法国2006年人均GDP 3.54万美元,2016年为3.69万美元;日本2006年人均GDP 3.85万美元,2016年为3.89万美元。

以日本为例,日本2015年人均GDP为3.2万美元,2016年靠着日元升值飙升到3.89万美元,和1994年差不多。但是去年日元高汇率不可持续,今年日元兑美元又在贬值,看下图就知道,今年平均比去年的高点又贬值了10%左右,所以今年日本的人均美元GDP还会从3.89万美元往下掉。

发达国家里面,美国和德国情况相对较好,人均GDP进步比较快。

当然,我上面的算法里面,完全没有考虑国家统计局将在今年实施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这个新核算体系根据SNA 2008进行修订,美国等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SNA 2008,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应用了SNA 2008.这些国家在使用SNA 2008的算法之后,当年的GDP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因此在新的核算体系下,预计我们的GDP还会上升,更接近真实值,也更有利于国际横向比较。

2

人口决定未来,2025年现有的四大一线城市格局将会被一个城市打破,中国经济将会形成四个超强大区,极大的增加中国的经济战略安全。

北上广深作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线城市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这个格局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被打破。

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强者,强弱之势改变往往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一线城市是中国的经济四强,要打破一线城市的铜墙铁壁,必须是经济总量上的超越,人均的超越并没有太大意义。要说人均GDP,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江浙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常州都比上海高;然而他们并不能成为一线城市。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都在12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深圳是1190万,但是人均GDP极高),广州1400万,北京和上海都是2000万人口级别城市,北京2173万人,上海2415万人。深圳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很可能也追上广州的水平,接近1400万。

所以我们把一线城市人口的底线定在1400万人。

所以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赶超一线城市,跻身列强行列,必须要有强大的人口体量,这个至少要以1000万人口为底线。那么中国除了四大一线城市,还有哪些城市2016年常住人口过了1000万呢?

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总共六个潜在的挑战者。

当然大家发现了,青岛,南京,长沙,杭州,西安,大连这些大家心目中的大城市,人口都只有几百万,所以他们未来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在经济总量上挑战一线城市,好好把人均做上去,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中等大城市就可以了。

说起人均GDP,就不得不提一下杭州了,杭州常住人口虽然没有达到1000万(2016年末为918.8万人),但是这两年由于阿里,网易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吉利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等的蓬勃发展,经济保持超高速增长,2016年经济增速竟然高达9.5%,比深圳还要耀眼,可以称之为杭州奇迹。在未来几年,杭州虽然由于人口总量的原因,在经济总量上无法挑战一线城市,但是人均GDP到2025年将会突飞猛进。

除了这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城市,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力量,中国还有四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城市,常住人口居然都过了1000万:

分别是河北石家庄,河北保定,山东临沂,河南南阳,这些城市在人们心目中是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市,但是常住人口居然过了1000万,简直是人口大国的奇迹啊!

我们看下六个人口过一千万的潜在挑战者,谁有能力打破四大一线的壁垒?

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

非常遗憾,人口较少,都是1000-1100万人之间的哈尔滨,苏州和武汉就出局了,他们的人口还是太少,仅仅1000万多一点的人口体量,距离一线城市底线的1400万人口差距还比较大,不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一线城市的挑战者。

剩下的天津,成都和重庆,人口都在1500万以上,论人口体量可以和四大一线城市相提并论,那么三者之中谁最有可能呢?

首先成都被淘汰了,成都虽然有1592万人,但是2016年的GDP总量只有1.22万亿元,距离四大一线最低的深圳1.95万亿元差距太大,未来十年不可能赶超。

剩下的仅有两个挑战者天津和重庆,2016年GDP分别为1.789万亿元和1.756万亿元,非常接近广州和深圳的1.96万亿和1.95万亿。事实上,天津和重庆的GDP总量,在2016年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6位,刚好就在四大一线城市后面。

天津和重庆谁更有希望?

首先重庆的经济增长率远超天津,2016年重庆经济增长率10.7%,高居全国所有省市第一位,天津2016年增长也很快,高达9%,但是今年天津经济增速下滑非常严重,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为6.9%,远远慢于广州和深圳超过8%的增速,赶超没有希望。

而重庆2017年上半年依然保持10.5%的惊人增速,仍然是全国第一位。今年重庆经济总量预计会超过天津,跃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重庆有什么产业,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就在那里,重庆的支柱工业汽车、电子、装备、化医、材料和消费品均增长强劲。重庆的成功在于不仅有本土支柱的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工业,还完美的承接了沿海地区的电子工业转移。

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在哪里,可能一直以为是广东,事实上重庆拿下这个头衔已经好几年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是重庆制造。

重庆2016年制造了2.86亿台手机,是全世界仅次于珠三角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VIVO就在重庆有工厂,2016年VIVO重庆厂生产手机超过1000万台,随着2017年VIVO重庆工厂全面竣工,年生产手机将超过4000万台。

黄市长对重庆产业的布局功不可没,希望黄市长现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一直说中国内部搞产业转移,现在来看承接沿海的产业,居然是重庆做的最好,重庆连续多年经济增速全国前三位甚至第一位,是有原因的。

另外一个就是人口了,重庆市人口高达3016.6万人,而天津只有1562万人。就增长潜力来说,重庆远远大于天津。

因此就人口和经济增长态势来说,重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唯一可能打破四大一线城市壁垒的新势力。当然,有的人会说了,重庆其实算是一个省,有3000万人口啊,这样比较对一线城市不太公平。但是我们考虑到,上海的人口同样高达2400多万人,是广州的1.7倍,是深圳的2倍以上,不也照样并列为一线城市么?

不管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保持这样的态势,2025年重庆的经济总量将会突入全国四强,届时全国经济态势将会发生一个改变。而其他城市,未来十年不会在经济总量上对一线构成任何挑战。事实上,重庆连续超过10%增长的奇迹如果继续保持,就不仅仅是超过广州突入四强的问题了,想象力更大一点,重庆有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的潜力,事实上,只要重庆的人均GDP达到武汉的80%,就可以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

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天大的利好,为什么呢?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都是分布在沿海三个大区,环渤海地区,江浙沪和珠三角。

重庆的强力崛起,再加上另外一个1500万人口级别的大型城市成都,两座城市2016年的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第6位和全国第8位,川渝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以外唯一拥有两个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地区,到2025年重庆将会突入到全国四强,和成都一起构成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也是唯一不在沿海地区的一极,这将极大的保证中国经济的战略安全,这将是四川和重庆人民继二战和抗美援朝之后,给祖国做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更进一步,目前中国的转移支付输出地区还是沿海的三个大区,四川和重庆目前都是接受中央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四川接受转移支付的规模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位。重庆保持10%以上,成都保持8%以上的高增长,到2025年,川渝地区不仅能够单独成为中国经济一极,而且如果能够实现逐步摆脱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也将是对中国其他落后地区发展的最大支持。

2016年的全国经济十强城市,环渤海经济圈有两个,北京和天津;江南地区有三个:上海,苏州,杭州;广东有两个,广州和深圳;中部有一个:武汉;川渝地区有两个:成都和重庆。

为什么内地只有川渝地区能够形成两个全国十强城市?

说白了主要还是人口多。四川+重庆有1.12亿人,四川面积虽然大,但是西部广大的区域是藏区和横断山脉,大部分人口还是集中在四川省东部地区,可以说成渝经济带上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重庆的人口全国第一位,成都的人口全国第四位。这样的人口体量妥妥的全国十强无悬念。成都的媒体为什么喜欢说自己是中国第四城,至少人口在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排全国第四啊,人口就是底气。

从中国城市的竞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人口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影响力有多大。这放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同样适用。我们都知道,中国在未来十年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几乎毫无悬念,而且超过之后还会进一步大幅超越,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有13.8亿人。

如果中国只有3.8亿人,那么和美国3亿人竞争,我们能不能赢就不好说了。

2025年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年份,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将拥有大批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的地区,那么全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什么时候整体进入发达国家?后面的文章会进行分析。

这里先说下结论,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都通过三四十年的高速增长迈入发达行列,中国大陆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将近40年,我们已经临近迈入发达国家门槛,这个时间点离我们已经不远。

在过去的十年,实际上已经有一个趋势在逐渐发生,就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逐渐向内陆移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东部沿海,内地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郑州,合肥,贵阳等都发展迅速,像成都,重庆,武汉这样的城市,2017年月入过万自主申报个税的人数都突破了20万人,且增速惊人,像成都申报人数增长了80%,武汉申报人数增长更是超过100%,就是中国内陆迎来经济复兴的表现之一。

不要轻易完全撤离一线城市,短期内一线城市地位不可撼动,不过就算撤离了,在很多二线城市,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