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罕见文徵明《草书诗卷》三种

2020-11-23 19:45:01
相关推荐

文徵明《草书诗卷》(一)

文徵明《草书诗卷》(二)

文徵明《草书诗卷》,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书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时年60岁。文徵明草书师法怀素、黄庭坚而能遗其貌,取其神。本卷草书,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

释文:

湖光披素练。野色涨青烟。一雨树如沐。千林花欲燃。僧归白莲社。人载木兰舡(同[船])。行乐须春早。山头有杜鹃。笠泽雨初收。沿涧弄小舟。浦穷天忽展。日出水争流。窈窕穿桃坞。纵横见橘洲。浮来青百叠。仿佛镜中沤。嘉靖己丑春尽日。书于停云馆中。徵明。

文徵明《草书诗卷》(三)

文徵明《草书诗卷》,纸本,纵29.5厘米,横133.4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

文徵明是一位各体兼善的书法家,其在世之时,书名便已倾动海内外。在他所擅长的众多书体中,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且一生都用功于此,一直写到九十高龄,留传的作品自然十分丰富。他的行草书传世作品也不少,并有早、中、晚时期的不同风格,显示出完整而全面的艺术面貌。但是,其草书作品,尤其是狂草大字作品传世较少。与其他书体不同的是,文徵明写狂草并未终其一生,而仅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在《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葛鸿桢先生称:“文氏四十余岁始作狂草,至五十一岁所作狂草《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已可上窥颠素,足与祝允明相颉颃了。后来文氏不再作狂草,令人深为惋惜,并不解其由。”不过文徵明在三十五岁时曾书《贾谊吊屈原赋》,全仿怀素草书,可见其始作狂草的时间比葛先生所说还要略早一些。但在其五十一岁的草书诗卷之后,确实不再见其所作的大字狂草作品了,也就是说,其创作狂草的时间不过十余年而已,所留存的传世书迹则更是少之又少。

无锡市博物馆藏文徵明《草书诗卷》,周培源先生旧藏,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纸本。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一百三十三点四厘米。钤白文“文徵明印”及白文“悟言室印”,另有收藏章两枚。《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文徵明年表中有著录。从题款来看,此卷书于正德十四年,即一五一九年,比上海博物馆所藏《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早一年,当时文徵明五十岁。两件作品创作时间十分相近,整体风貌也十分类同,有些字几乎如出一辙。

该诗卷抄写黄庭坚《竹枝》诗两篇并作识,全文如下:“山谷谪黔南,亦有《竹枝》二篇云:‘撑崖拄谷蝮蛇愁,入菁扳天猿掉头;雁门关外不嫌远,五十三驿是皇州。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度明;雁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又有《梦中作》云:‘一声鸟啼花片飞,万重明妃雪打围;马上歌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说者谓其命词措意,不减梦得。而此顾称之,若不可及者,岂亦其退托之辞也。观此,可以知昔贤不自满假之意。若其书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论,余复何言。”卷末以山谷体行书款署:“正德十四年,岁在己卯,五月既望。长洲文徵明书。”根据专门研究文徵明的周道振老先生考证,此卷为文徵明见到黄庭坚所写的草书《刘梦得竹枝七篇》之后所作的跋文,因此卷首有“山谷谪黔南,亦有《竹枝》”之说,并称“其命词措意,不减梦得”,而“其书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论,余复何言”。黄庭坚的草书卷纵三十厘米,与本卷基本同高;黄书为草书,文书亦为草书,且仿黄体,这些都足可证明本卷确为黄书之后的跋。

关于文徵明的草书,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惟绝不作草耳。”本卷狂草多用中锋,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结体疏放空灵,一片奔放流走,确有怀素草书的意味,但其笔法却全仿黄庭坚。首先,字形以欹侧取势,纵横跌宕。几乎每个字都是倾斜的,如“撑崖”的“撑”字,左边的提手旁向左倾侧得厉害,通过上面“云”字与下面“崖”字在整个列中重心的右移而达到平衡,奇险中形成参差激荡之势。卷中横画或倾侧朝下,或斜逸向上,竖画则虬曲不正,通过章法的呼应配合,形成瑰丽跌宕的韵致。其次,多见长画短点,峭劲多姿。黄庭坚的草书十分讲究作品的抒情性,因此常见夸张的长线条与强烈的点。文徵明此卷亦有明显的黄氏风格。如“竹”字,简化为一个长形折笔与两个点。“二”、“三”、“八”、“不”等字均写成点的不同排列。“入”字长撇长捺,纵逸成趣。第三,章法错落有致,雄放奇肆。有时通过列中各字重心的左右移动来实现整列的平衡,如第二列“竹枝二篇云撑崖”七字,“竹枝”二字重心左倚,以下五字则重心偏右,但通过“篇”的长撇与“撑”左部的欹侧形成呼应,整列似欹反正。也有使整列重心欹侧而形成与旁列穿插借让的情况,如第一列的明显右斜和第六列的明显左斜,形成列与列之间的布白,显得灵动多变。字形的大小变化也十分丰富,故意将笔画较少的字放大,如“入”、“也”、“之”等,既形成了纵横开阖的线条,又增加了章法中的布白,相当巧妙。卷末款署的行书就更像黄庭坚了,中宫紧敛,长笔四展,显得挺拔苍劲。

文徵明早年随沈周学画,沈周的书法是专师山谷的,这对文徵明的学书趣味自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徵明学黄山谷,不仅学他的字,还学他的书学思想。黄庭坚认为:“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法,草书不难工矣。”(《山谷题跋》卷五),文徵明也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至行草。”(转引自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他在《跋祝希哲草书赤壁赋》中云:“今世观希哲书,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余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所以,文徵明早年不作大字狂草,直到楷法精绝之后才开始写草书。从本卷来看,文徵明的草法十分熟练,书写从容,虽为狂草,然下笔都有规有矩,绝无草率之笔。对文徵明的狂草,历来溢美之辞也很多。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卷后有李登的跋,云:“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逼颠素,视祝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而后来品格翻似不逮,盖一时神助,不可常也。”葛鸿桢先生在《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也称其狂草“上窥颠素,足与祝允明相颉颃”,并认为他此后不再作狂草,很有可能是因他个性谦和,有意谦让祝允明。但是,草法精妙并不就等于艺术成就高。细细品味,文徵明的狂草虽体貌与黄庭坚相似,风格豪放,气势恢弘,但实际上却缺乏个性风格。清人吴德旋于《初月楼论书随笔》中云:“徵仲晚年学山谷,便一步不敢移动,正苦被吴兴笼罩耳。”学前人书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面目,在艺术上全无个性,那么还是不能被称为完美的作品。

不仅如此,由于文徵明为人一向以品性端方、循规蹈矩著称,他在演绎狂草这种十分讲求书者性情的书体时,毕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祝允明个性放浪形骸,不乐拘检,因此所书狂草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有强烈的自我风格,显得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文徵明则不然。他的儿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曾论及其诗,云:“诗兼法唐、宋,而以温厚和平为主。或有以格律气格为论者,公不为动。为文醇雅典则,其谨严处一字不苟。”这种温厚和平、醇雅典则的天性表现到他的书法作品中,即使是狂草这样的书体形式,也都写得法度森严、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在本草书诗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其书写过于认真着意而导致的两个毛病。一是用笔空乏,常有败笔。清人张照《天瓶斋题跋》云:“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及内外及中间也。待诏书不为董香光所重者,正以着处滞而放处滑。”卷中的“入”、“也”、“之”等字,出于章法的需要刻意拉长笔画,但并非意兴所至,所以线条滞涩。“也”的最后一笔,笔画僵硬,缺乏神采。“之”字的弯曲弧线亦十分生硬,与上下两字的收笔和起笔都有脱节,意气不能连贯。“一”字学山谷的横画,欲写出一波三折之妙趣,但似乎略逊力度。“啼”字的竖画也是明显的败笔,为表现虬曲不平而下笔飞动,却显得有些浮滑。他学山谷多用点,但在排列这些点时却少了一些灵性。如“三”字,上下三个点依次排下,状如算子。二是情感不足,节奏平淡。通常狂草作品因注重个性情感的抒发,随着书者情绪的波动,会有明显的节奏感。但在文徵明的这件作品中,既无墨色枯淡的节奏性的变化,亦无一张一弛的势态拉伸,全篇前后以同一个节奏同一种面貌示人,显得平淡无奇。书者既无性情的抒写,观者也自然难以有感情的共鸣。因此,文徵明的狂草虽然用笔、结字、章法都控制得相当稳定和熟练,但由于其个性的关系,毕竟缺少风格,其艺术成就是远远不及其小楷其行书的。文徵明在五十一岁写过《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后,再也不写类似的狂草大字作品,实属有自知之明。尽管如此,因徵明大草并不多见,本草书诗卷又体现了其大草作品的典型风格,故依然弥足珍贵。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兰竹图文征明《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传世书作有《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等。著有《甫田集》,编有《停玉馆法帖》等。(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著有《莆田集》。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下棋作文 回忆童年的作文 愧疚作文 写梦想的作文 种树作文 六年级作文600字 作文评分标准 出去玩作文 单招作文 作文400字六年级 专注 作文 美丽的公园作文 三年级200字作文 作文推荐一本书 让座作文 乡愁 作文 初三 语文作文 英语作文九年级 跳绳的作文 美作文600字 话题作文600字 作文好开头好结尾 华山作文 勤奋的作文 写一个人作文 700字作文初中 托福作文 守望 作文 圣诞节 作文 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