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郭宣成》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2020-11-23 20:00:01
相关推荐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在诗歌空前发展的同时,魏晋南北朝散文也同样取得了重大成就。建安魏晋时期,散文一改汉代散文的经学气息,打破桎梏,形成了重抒情、重文采的创作倾向,并为南朝骈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都已臻极致,为中国文学又创造出一种新的美文文体。北朝政权则在汉化以后的道路上迈进,创作出了像《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这样的散文名著。魏晋南北朝时代,赋的创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面貌,形成了承前启后、既沿又革的新局面。其大势为:建安赋作继承发扬汉末抒情小赋的成就,抒情更加深切,但赋的内容与描写对象更广阔地扩展向自然、社会与人生。在赋的艺术形式上则追求“诗赋欲丽”的创作原则,声色辞采更为美丽鲜明。两晋之赋,一方面有左思《三都赋》那样的鸿篇臣制,体现了统一时代的博大繁盛,成为汉代大赋的复兴返照,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短篇小赋,或忧生叹乱,或怡情山水,反映了偏安江左的士人情怀。这些小赋,更加注意辞藻音韵,引言用事,进一步发展了赋的创作技巧。南朝辞赋题材渐趋狭窄,但感情更加细腻,形式更加尖巧,开唐代律赋的先声。北朝之赋则追随汉赋讽刺之义,文风质朴。同时,因南北交流,以及南朝赋家尤其是庾信的入北,北朝赋作出现了一批内容既充实,技巧又精熟的慷慨悲凉之作,给这个时期赋的创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一节建安时期

一、建安散文汉末政局的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割据,使汉代一统天下的经学束缚被彻底打破。思想解放,多元并存的宽松局面使士人思想更加自由多彩。各行其是,择主而栖又使士人敢于放言无忌,直抒胸臆。此时文章风气亦为之一变。其一,在内容上不再是重复和敷衍经义,而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曹操的痛悼郭嘉(《与荀彧书追伤郭嘉》),曹丕的追忆旧游(《与吴质书》),曹植豪情万丈的上表自荐(《求自试表》),孔融气采飞扬的推毂友人(《荐弥衡表》),都是真情流露,袒布胸怀,衷于内心,而发于文章。其二,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的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这尤其体现在曹丕、曹植兄弟的文章中。曹植曾说:“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泛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前录自序》)说明他十分注意文章的辞采。而曹丕的文章则排偶联翩,隽语迭出: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轮舆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与吴质书》)骈俪颇工,已启南朝骈文之端;文采斐然,是应用文字艺术化的先声。可以看出,文章自建安起,已经沿着重艺术特质的方向开始前进了。其三,在风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曹操清峻通脱,曹丕隽丽流畅,曹植气盛辞华,孔融恢谐高妙,陈琳章表殊健,阮璃书记翩翩,应砀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都各有千秋、毫不雷同。当然,这与建安士人心态关系密切。时局给士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士人们又自视颇高,自信颇强,家家自谓握灵蛇之珠,咸以自骋骐騄于千里,造成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局面。其中尤有特色者为曹操。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使产生多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操主要的文章都是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之类,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他的代表作为《让县自明本志令》,其自负与真率脱口而出: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分析天下大事如在指掌,洞悉政局切中肯綮。说明自己不肯放弃兵权时毫不含糊嘴软,既显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胸襟和睿智,也透露出一个权臣和奸雄的无所顾忌和霸气,充分体现了清峻通脱的风格特点。而其清峻简洁平易之特点,则为曹操所独有。曹丕曹植兄弟之文,注意辞采骈偶,则又领建安文坛另一风气。如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素颜玄发,皓齿丹唇。详而问之,云善歌舞。于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芳声清激,逸足横集。众倡腾游,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曲变席。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赴危节。于是商风条振,春鹰度吟,飞雾成霜。斯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濩,囊括郑卫者也。

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节,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分身蜀境,悬首吴阙,犹生之年也。此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二、建安辞赋西汉以润色鸿业,托意讽谏为目的大赋,随着汉王朝的衰退一同趋于式微。东汉中后叶以还,宦官、外戚轮流专权,政治黑暗混乱,抒情小赋兴盛起来。张衡、蔡邕、赵壹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他们在赋中或欣然归隐(张衡《归田赋》),或愤世嫉俗(赵壹《刺世嫉邪赋》),或慨叹纪行(蔡邕《述行赋》),均体制短小,抒愤寄情,开辟了汉赋的新天地。建安赋作家面对汉末动乱,耳闻目睹两京残破,天下板荡的时局,亲身体验战争乱离、戎马倥偬的艰苦,加之主观思想中的经学桎梏已彻底打破,客观形势上又有建功立业的机遇,而且还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鼓励,“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于是他们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在赋的创作上驰骋才华,形成建安赋作情文并茂的特点。纵观建安辞赋创作,以下几个特点最为突出。首先,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建安时期赋作今传l8家,作品l84篇,又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而且他们经常共同创作同一题材或同一题目的作品。同时,他们还自觉地对赋作进行批评,如曹丕说“诗赋欲丽”,这些无疑会推动赋作的发展。其次,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大自然的寒暑阴晴(《大暑赋》、《秋思赋》、《愁霖赋》、《喜霁赋》)、飞禽走兽(《孔雀赋》、《白鹤赋》、《愍骥赋》、《神龟赋》)、瓜果树木(《瓜赋》、《桔赋》、《柳赋》、《槐赋》、《桑赋》)、沧海长河(《沧海赋》、《灵河赋》),社会中的悲欢离合(《哀别赋》、《感婚赋》、《离思赋》、《慰情赋》)、穷通行藏(《悲命赋》、《遂志赋》、《厉志赋》、《玄畅赋》)、怜寡伤夭(《寡妇赋》、《伤夭赋》)、怀亲念友(《怀亲赋》、《念友赋》)、征战行役(《出征赋》、《述行赋》),以至登临游猎、弹棋投壶皆可入赋(《登台赋》、《校猎赋》、《弹棋赋》、《投壶赋》),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再次,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与两汉大赋的义归讽谏不同,建安作家用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细腻感受,抒写自己的浓烈情感。他们写赋,不是为了美刺,也不是向君主劝诫,而是真实深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曹丕的《悼夭赋·序》说:“族弟文仲,亡时年十一。母氏伤其夭逝,追悼无已。予以宗族之爱,乃作斯赋。”赋云:“气纡结以填胸,不知涕之纵横。时徘徊于旧处,睹灵衣之在床。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愁端坐而无聊,心戚戚而不宁。步广厦而踟蹰,览萱草于中庭。悲风萧其夜起,秋气惨以厉情。仰瞻天而太息,闻别鸟之悲鸣。”这完全不是经生式的“兄宽弟忍,父慈子孝”的说教,而纯然是寒秋深夜睹物伤情,怀念幼弟而潸然泪下的一片真情。建安赋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有新的进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赋体的特点是讲求辞藻和形式工齐之美。汉大赋作者中,虽已有不少俳偶之句,却没有像魏晋六朝这样自觉追求和刻意锤炼。到了建安,尤其是后期之作,对偶工整和辞藻美丽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辞藻流利妍美,对仗工巧整齐,而且注意到韵律和谐,开启六朝美赋创作之风气。

三、《登楼赋》与《洛神赋》建安赋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最高。“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暇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曹丕《与吴质书》)他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他于乱离之时,去国离乡,到荆州后又不被刘表重用,一腔失志不平之感,因登楼临睨满目疮痍而迸发,遂将满腹激情流之于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览兹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酬。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囚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自日忽其西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办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此赋不但抒情浓切,而且在结构上也十分细密。首叙登楼所见,次抒怀乡之情,末申身世之惧,层次分明,气氛刻画生动。所以被评为“仲宣靡密,发篇必遒”(《文心雕龙·诠赋》),“摹写长途景况,令人肌骨寒冽”(宋长白《柳序诗话》卷七)。曹植的赋作则另有自己的特色。正如他的诗一样,他的赋作也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卷上),如《洛神赋》。《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它的意义,在于说明文学自觉到自己的特质之后,有如何巨大之表现力;在于标志着文辞之美,可以表现内心细腻情思至何种程度!其始写道路艰辛之后,憩息于泽畔芳草,而用“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写尽少年公子之一种潇洒风神,既描摹神态,又点染出气质情思。之后寥寥数语,似未见着墨痕迹,便已轻轻转入幻境,于是极写幻境中神女之美丽。虽设譬摹神,词语用极璀璨美艳,而在在皆抒发一己惊喜无可如何之爱慕情怀。洛神之美,乃此惊喜无可如何之爱慕者眼中之美,处处写彼之绰约丰姿,而实处处写己之惊喜爱恋情思。其写洛神感恋慕之情,报之以脉脉情思,是“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之来翔”。一种似有而无,若即若离的迷离惝恍的境界,真是写得如诗如画,而写此如诗如画之梦幻境界,亦仍然在于把自己内心一缕惊喜眷恋之热烈情思点染出来。这篇赋里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繇兮若流风之回雪”,“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等等,深远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它们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 温暖的陪伴 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400字 读书经历作文 身边的美作文 拼搏奋斗的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桂花作文300字 团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