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分析物象意蕴和作用

2020-11-23 23:45:01
相关推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它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高考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是考查其意蕴和作用。考生宜围绕这两个“题点”进行必要的训练,不断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火

陈夫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得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

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地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女人见了,一阵骂。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女人捧着碗追出门,正要开骂,发现一弯新月站在东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样正死瞅着自己,她犹豫了。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着一身月辉的男人与孩子,又看了看远方大村落那确实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蛊惑灯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地朝着眼前一高一低两个人影默默撵去。男人听出女人的脚步声,便扭头摆了摆手,示意女人回去看家。女人误以为男人在赶跟上来的看门狗,便也掉身向看门狗一边跺脚一边轰着。狗站住了,嘴里不情愿地嗫嚅着;女人便拾起土块向狗扔去,狗一跳又站住了;女人于是折了树枝向狗猛追了几步,口中不停威胁和命令着:“死狗,回家看门!”狗不见了,女人傻傻地向男人咯咯地笑了笑,男人则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传到远方,隐隐约约地,远处的灯火也不禁颤了颤腰板。

大村落也记挂着小村落,今天这一户明天那一家,趟着夜辗转在千折百回的阡陌上,做客在小村落热情洋溢的灯火里。男人可能依旧微醺,小孩可能依旧贪玩,女人可能依旧可爱。然而,就在大村落谒访小村落的路上总会冷不丁的生出一段诙谐的小插曲来。由于大村落一向“广纳宾朋,熬夜应酬”,时间上多多少少就没有了概念,于是便如出一辙的发生着接下来的一幕:抬头,灯火还在小村落的地平线上亮着,再一抬头,灯火眼睁睁的消失了。好在是,要去串门的乡人在稍微的一个思索后,便会迅速意识到时间已经有些晚。这一刻,失去目的地的乡人也总会心平气和地转过身去,好似在说:“没关系,睡吧,我明晚再来。”次日夜晚,在通往小村落的阡陌上早早的便活跃着几个黑点,果然,正是他一家。是的,乡人们总会为仅仅一次面对面的笑谈,一次无关痛痒的寒暄而热衷而折腾而不罢休,他们的手总能自然而然地彼此握紧,心总能平平淡淡地相互靠近。

千百年来,人们会时时固执地承传家乡历来的衣钵,或迈着沾满水露春色的脚,或持着濡满霜色寒意的脸,用最原始的方式缔结友谊;习惯私隐与重复各自阡陌上那段土味十足却版本相仿的经久演绎,匆匆在灯火两端,用背后最虔诚的努力称兄道弟。以告慰世代的焦虑世代的心事,丰收又一辈子孙的喜悦又一辈子孙的乡情。

在那方古老而朝气的乡土上,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兄弟,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姐妹。他们穿过黑色相安在广袤的苍野里,一代一代守望,一代一代对话,从未疲惫。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不难看出,在作者心目中,灯火的存在让一个个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B.在灯火的诱惑下,男人、女人、孩子与狗由于夜访而发生的一幕让人莞尔。在灯火与月辉的映衬下,这个质朴而又美感十足的画面令人神驰。

C.村落的夜晚生活单调乏味,乡民们在夜晚串门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这时,灯火犹如信号,向客人表示着欢迎。

D.灯火亮在村落,亮在村民的眼里和心中,亮在乡情弥漫的东方那方古老而朝气的土地上,亮在历史长河中。它展示着温情,告慰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

答案C

解析乡民们在夜晚串门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感情。

2.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诠释了“灯火”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灯火是村落的眼睛,让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②灯火是作者乡思的寄托所在。③灯火是村落在黑暗中的对话手段,是村落人情的联系纽带。④灯火是华夏大地质朴乡情延续的载体。

3.文章写灯火,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的场景,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乡民夜晚串门与灯火息息相关,灯火寓示着人家,正是由于远方人家灯火的吸引使得乡民夜晚串门成了一种习惯。②灯火是文章的主体意象,寄托着美好而质朴的乡情,村民夜晚串门则是这一乡情的具体表现。③因此,作者花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的场景,不仅没有对文章造成不利影响,反而让文章有关乡情的这一主题展示得具体可感,想象丰富。

一、精准展开“物象”文字的阅读

1.准确判断物象的种类

散文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等,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在散文中的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阅读散文,首先要判断该物象是哪类物象。

2.圈点散见文字,化零为整地思考

描写物象的文字在散文中几乎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成片出现,散见于文本各处。因此,首先要把散见在各处的文字圈点起来,集中起来,通过阅读,形成对物象的整体印象。这里尤其强调要把描写物象的文字找足找全,不能有任何遗漏,遗漏一点就有可能理解不全。

二、精准概括物象的多重意蕴

物象的意蕴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要准确概括多重意蕴,首先,看文中有无揭示意蕴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找出来既准又快;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更多的要靠读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概括:

①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②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③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含义。

三、精准分析物象的作用

1.把握散文中物象的基本作用

(1)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2)对结构的作用: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3)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4)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2.精准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主体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次要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环境和人物方面的作用。

(2)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其上下文分析。

(3)要联系意蕴答作用。如答出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或揭示主题,一定要答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意蕴),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主题意蕴),只有这样,才不空泛笼统。

(4)要结合文本的特殊性答出其特殊作用。如运用了技巧,则要兼及其技巧效果,有的还有调动、激发读者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的。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之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结尾一段语言简淡、自然,但意蕴丰富,用意深刻:“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到处都漏雨”则含蓄地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答案D

解析“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理解不当,作者的情感主要是悲愤,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日寇暴行的声讨。

2.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花木,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相关文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章开头,通过写欣欣向荣的绿叶和盛开的花朵来对比日寇轰炸后废园的残破,从而凸显了日寇的罪恶。(2)文章中间,用开得正好的花、生机勃勃的绿叶来表现少女的青春美好和对未来的希望;紧接着,用生命力旺盛的绿树红花对比出少女惨死的悲哀,表现了人在战争中的渺小和脆弱,凸显了生命被践踏、被毁灭的悲剧。(3)文章后面,通过拟人手法,借花的摇头、叹息、寂寞和悲戚,营造压抑、悲凉的氛围,间接抒写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进一步控诉日寇残杀无辜的罪行。

3.本文主要描绘了“废园”的景象,但作者却以“废园外”为题,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叙写角度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内容来看,文章写的是作者立足在废园外的所见、所想和所感。文章叙述作者散步来到废园,从墙的缺口望见园中欣欣向荣的花木和四周的残破景象,进而想到前几日的惨剧,最后再回到眼前,写夜色下自己的所见和所感。本文写废园的景象仅仅是手段,表达“废园外”的“我”的感受才是目的。(2)从叙写角度来看,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是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叙述废园里的惨剧,描写了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被窒息而死的惨象。在写作中,作者有意将自己远离,以一种貌似平淡的笔墨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感,但平淡的文笔下其实深蕴着浓郁的爱心和深沉的伤痛,从而实现了以小见大,由个别到整体的意义升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9-02 03:43°+o橙粒[贵州省网友]IP:763133605
    这篇文章触及了物象内涵和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考角度非常有启发性。
    顶3踩0
  2. 2021-01-22 04:08解思遥[河南省网友]IP:3407790735
    这篇文章对于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分析很有深度特别是对物象意蕴和作用探讨让人受益匪浅。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