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观世音菩萨画作并释文

2020-11-24 01:30:01
相关推荐

【转载】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但因度众生念切,大慈大悲救苦心殷,不离西方寂光净土,同时也化身千万亿,遍于十方无量佛国,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妙法莲华经》里,佛说,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虽遍入十方佛国,而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非常深厚。菩萨随类现形,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古今感应事迹,多不胜数,无法尽书。

宋时,僧人普明,在上天竺寺遇到一位老僧。老僧说:“你单修无上乘道,只接引上根器的人,怎么能普济众生呢?应当三乘演畅,顿法、渐法齐行,广度中下根器的人,才能报答佛恩。”普明问:“用什么法度人呢?”老僧说:“这里的众生,与观世音菩萨夙有因缘,你可以把菩萨的来历事迹,传播流行于世,凡是供养、读诵的人,福德无量。”于是详尽地宣说了其中妙理,老僧说完,隐身而去。《观音本行经序》

译文:

民间不少人认为,观世音菩萨是女的。大师纠正这一看法说:观音菩萨本是过去的古佛,由于救度众生的悲心无尽,这才示现菩萨、天人、凡夫圣人等身形,普度众生。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音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不但现有情身(人天、凡圣、男女等身),还随缘示现成山川花木、亭台楼阁,一切都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转危为安,只要懂得这段经文,决不会问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世间人没读过佛经,见到菩萨像好象是女的,就认为是女身。而菩萨一切随缘,因为世人心中觉得菩萨为女身,所以观音菩萨在人们的梦中显现时,大多是妇女身。这是由于众生善根浅薄,无法看见菩萨微妙庄严的法相,菩萨也就随顺众生下劣的根机,显示婆心,若真以为观音菩萨是观音娘娘,就完全不符合菩萨上合诸佛、下应人心的慈悲之道了。

《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四-普陀海岸道头创建水泥牌坊重修回澜亭碑记》、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易思厚居士书》

译文:

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显示奇迹的地方,为了让众生有地方可以膜拜,菩萨特地在那里显示足迹,不要以为观世音菩萨就住在普陀,别的地方就不住了。比如月亮高挂天空,千江万流同时影现,乃至小小一滴水中,都能影现出完整的月亮,除非水浑浊晃动,月影才不分明。众生心若水,一心专念观世音菩萨,菩萨就在他持念名号的时候,或在明处、或在暗处,护持着他。倘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就难得感应了。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因为他在因地由于观自己的闻性而证得圆通,果地观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音声,寻声救苦,故名观世音。

著名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普门”,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大道无碍,普遍随顺一切众生,按照各自不同的根性进行教化,令众生得到启发,而并不单独另外立一个法门。比如世间人的病有千万种,治病的药也就有千万种。菩萨不固定一个方法,针对众生迷的地方,在他容易接受和领悟的方面,予以点化,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从任何一个方面下手,都可获证圆通,任何一法都能成为出生死、成正觉的门径,所以叫做普门。

《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复郦隐叟书》

莲池大师云:“《高王观世音经》,世传高王诵之脱难,此讹也。其经鄙俚,不成文义,不知译自何代。以理断之,即是《法华普门品》耳。高王时人仗此脱难,故以为名。后人不知,别造伪语,称《高王经》。因名迷义,俗所不觉。”

又云:“《香山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成道,而号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庄既不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王龙舒云:“按《藏经》,诸佛菩萨,手足六根,皆常端正,故云八端。观世音菩萨,本结跏趺坐,其神通变化自在,故云观自在。今人作翘足搭手坐,谓自在观音者,讹也。”

印度那烂陀寺的“正法藏”戒贤大师,患了风病。每次发作,手足拘紧,像火烧刀刺一样痛苦,就想绝食求死。他梦见三人,一个黄金色,一个琉璃色,一个白银色,对他说:“你过去曾经做过国王,累累恼害众生,所以受此报应。你应至诚忏悔,勤宣经论,症状自当消除。”金色人指着碧色人说:“这是观世音,银色的是弥勒。我是文殊。将有中国僧人(即玄奘法师)来,你可教他佛法。”戒贤答应依教行事,此后病愈。《唐三藏传》

明朝洪武年间,天童的照寮元,病重,每天念诵观音圣号一万声。后来心想离死也不远了,不如改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刚起此念,忽然看见一位美妇人,穿着六铢衣,手持净瓶,从门外进来,照寮元惊诧失措。然后定心细看,原来是观音菩萨示相,他于是泣涕求哀,妇人便不见了。五天后,他病全好了。《山庵杂录》

明时,僧人垂髻,患胁痛病,一个多月不能饮食。有人说:“你常劝人念观音可以救苦,现在怎么不自念呢?”垂髻在迷糊中,闻言猛省,急忙准备香烛,高声念大士圣号不断。到夜里四更,他的声音沉寂了。众人担心他断了气,一看,他正在鼾睡。午后,他醒来说要吃东西,就能起来走路。众人问他:“为什么好得这么快?”垂髻说:“我开始念菩萨圣号,痛如刀割。久之,空中现出祥云,观音大士以瓶中甘露灌我顶,凉沁心脾,病霍然而愈。”《持验记》

河西王”沮渠蒙逊(公元368年生~433年卒,十六国时期“北凉国”的创建者),归依佛法。他身体有病。伊波勒菩萨说,观世音与此土有缘,叫他念诵《普门品》,病即痊愈。从此,《普门品》在河西特别流行,当地人称为《观世音经》。《法华传记》

江苏无锡的金昌,妻子沈云藻,颇通文理。云藻产后大病,情势极危险,医生束手无策。有友人劝金昌祈祷观音大士,金昌照办,妻病即有转机,但一个多月仍难行动。云藻因祈祷有灵感,发愿病愈后,常奉大士。一夜,金昌梦见大士妙相庄严,面向自己站立,二位童子随侍在侧,呼叫金昌的名字。金昌礼拜,忽然惊醒。妻子也惊醒了,各自述说自己梦境,竟然相同。只是其妻又看见一童子手执杨枝,蘸(音站)水洒在自己身上,说偈:“起死回生甘露水,一点善心感化来。金石坚心登极乐,唯恐尘缘解不开。”妻子于是身心清爽,病痊愈。夫妇从此长斋念佛,又编辑了一本《因果录》,劝化世人。释印光法师根据亲闻记录

浙江镇海的方子重,十九岁时,忽生肠痈(音拥。阑尾炎)。医生说:“非开刀切除不可。”父母不放心,于是不再求医。母亲通文理,长斋念佛,就与友人俞德章女士拼命念《金刚经》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圣号。三天后,方子重肠痈溃破,脓血从大便排出,五天痊愈复原。释印光法师根据亲闻记录

江苏江宁的孙维捷,妻子慕西,夫妇非常好善,热心公益,每年常缝千余套棉衣,施给贫穷无法御寒的人。妻壮年得病,胸间疼痛,像针刺。于是竭诚念观音圣号求救。久之睡着,梦见一老妇为她摩胸,又遍捏之,拔出寸余长的二根针,说:“难怪你痛,因胸中有针啊。”于是感觉轻快。自己又捏,又拔出一针。她忽然惊醒,顿觉病苦全消。释印光法师根据亲闻记录

唐时,僧人智显,途中遇到突厥人,十多人都被抓去,智显却隐身不现,突厥人看不见他。有人问他,他说:“我念观音菩萨,不会遇到贼。”《高僧传二集》

河西的吴士启,一生诵《观音经》。去世后,经书藏在楼上,家中孙辈登楼嬉戏,往往失足,但虽堕楼,却安然无恙。问小孩们原因,小孩说看见白衣老妇从空中抱住他们,才醒悟是菩萨救护。于是全家礼诵,至今书香不绝。《观音经近征》

唐时,岑景仁,自幼诵《普门品》。他曾经去江苏一带,船翻落水。他听到有人说:“能诵《普门品》的,水难应免除。”连说了三遍。岑便得浮出水面,很快到了岸边。而其他人都淹死了。《法华感通》

清时,吴允升,小时候在苏州虎丘遇到一位僧人。僧人说:“你有善根,可惜二十九岁时有水难。只有从今戒杀、放生,每天虔诚念佛,持大悲咒,也许可免除水难。”吴允升信受奉行,并以此劝人。二十九岁那年,从杭州搭船回家,浪涌势危,急忙合掌念佛。船翻沉,人落水。他在昏迷中,听人说:“吴允升劝人念佛有功,可免此难。”他睁眼看时,见自身已在岸上,是渔人救了他。《净土圣贤续录》

明时,汪某,居江苏昆山,持斋三年,想到普陀进香。正月初一,整装上船出发。忽然,自家店旁起火,来人急报,催他回家救火救店。汪说:“我积诚三年,正要去朝拜菩萨,岂能因为一个店铺而更改我的心愿呢?即使全烧毁,也不回头了!”竟然扬帆而去。到普陀进香完毕,回到昆山,只见四面店屋,都已成焦土,唯独自家店铺独存。《现果随录》

南唐国君李后主(李煜),手写金字《心经》,赐给宫女乔氏。乔氏后来进入宋宫,听说李后主郁郁辞世,便把金字《心经》布施给天禧寺的塔相轮中。后来,寺庙遭大火,相轮虽掉落下来,但《心经》未被损坏。《默记》

民国十一年(1922年),日本大地震。中国佛教普济日灾会,派出代表包承志、杨叔吉等,赴日本吊慰。他们在写给印光法师的信中说:“日本这次大地震,死亡人数约三十余万,骸骨如山堆积。东京浅草区,几乎全毁,公园池水烧干。公园内,有座观音堂,系旧式老屋三间,难民被火包围,群集在此避难的,约三万多人,堂内外、房上都挤满了。人们同念观世音菩萨,都得免于难,观音堂也独得保存。日本人由此称颂不已。”

明人,唐时,参学于莲池大师,修念佛法门。他家眷属,都能背诵《普门品》、《金刚经》,夜晚,则一同在观音大士像前回向。他常说:“修净土法门,宜穿衣吃饭常在观中。或神游莲海,在莲花中礼佛;或坐瞻宝刹,佛光照身。净想已成,不生西方,更生何方?”一天,他推开窗,见大海中涌出一山,佛坐其上,光明四彻,墙壁林木,都空而不现。临终时,现瑞相而逝。《圣贤录》

明时,尤锡绶(音受)的妻子施氏,孝养公婆。施氏忽然患膈(音格)症,有一比丘尼对她说:“我从南海来,名叫妙海。”给她一枚黑药丸服下。问她:“持斋吗?”施氏答:“有时持,有时破。”妙海说:“这是魔啊。”就在她额头上写一道符,镇住它。出门后,妙海忽然消失不见了。第二天,施氏就能正常饮食了。

清朝道光年间,江西浮梁的张某,持观音斋。正值斋期,某邻居招他饮酒,于是点着灯在菩萨像前,自己饮酒去了。他等到回家,像已经被烧尽,而像旁的贴纸,却毫无火痕。他知道是菩萨对他持斋不虔诚的警示。《海南一勺》

绘像普门品颂--印光大师

大哉观世音,彻证法界藏;乘大悲愿力,普现诸色相。寻声以救苦,随感而遍应;如月到中天,万川悉印映。良由众生心,与菩萨无二;因其背觉故,遂致成隔异。既遇诸灾难,仰冀垂救援;即此一念心,便契真觉源。以故一起念,念于菩萨名;遂于当念中,蒙救离灾刑。世尊在灵鹫,席宣法华经;无尽意菩萨,以名敬致征。世尊遂略说,现身救苦事;大地举一尘,略示少分义。由是诸众生,得有所怙恃;如天地覆载,如父母抚育。昔有一善士,欲广菩萨慈;泥金书普门,兼绘救苦仪。年代已久远,幸得常保守;故致吴蝶卿,亲获谨承受。欲启世正信,因祈为著语;愿令法界众,同证实相理。乃忘其固陋,略表诸因缘;庶几见闻者,登第一义天。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事证──觉世经说证:明天启间,杭城大火,有江右商,兀坐危楼,自知莫救。人见白衣大士,洒水楼旁,火熄。众叩作何善?商谢无之。后其叔言:彼父殁,遗产五百金,彼嫡出而长,四弟庶出而幼。彼经商廿余年,积五千金,诸弟婚毕,析产为五均分之,合族义焉。按此一行如是,则其人可知矣。大士感应事迹,多不胜录。当阅本迹感应颂,及灵感录,可知其概。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事证──夷坚志:宋徐熙载之母程氏,平素敬奉观音。绍兴四年,熙载馆彭大任家,挈二子往。及归,僦(赁也)石镇航船。长江淼漫,三更许,风雨暴至,怒涛拂空,榜人莫呈其技。熙载念父子寄命一叶,脱葬鱼腹,老母谁养?即率同舟齐声持观世音菩萨名。良久,遇巨桑一株,众力挽之,系繂(音律,船上大索也,)泊焉。侵晨视之,则在高沙浦中,不见巨桑。逾日抵家,母迎笑曰:「昨夕梦一媪导汝父子归来,今果然。」始验菩萨垂救也。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

事证──普陀山志:宋徽宗崇宁间,户部侍郎刘达,给事中吴栻,同使高丽。及还,自群山岛,经四昼夜,月黑云翳,冥蒙不知所向。舟师大怖,遥叩普陀,俄神光满海,四瞩如昼,历见招宝山,遂得登岸。又冥祥记:刘宋元嘉间,顾迈舟发石头城,风号浪阔。急诵观音经十余遍,风息浪平,屡闻奇香,遂得安济。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事证──冥祥记:晋南宫子敖,戍新平,为长乐公所破,合城数千人皆被戮。子敖知不可免,但诚心念观世音。及戮至子敖,群刃交下,或高或低,持刀人忽疲懈,四肢不随。长乐公惊问曰:「汝有何能?」子敖答曰:「能作马鞍。」遂释之。子敖并不知何以作此言。彼造一大士小像,行则顶戴,止则礼拜。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事证──佛祖统纪:梁释慧简,精修戒律,虔诚勇毅,世罕其选。荆州厅事东,有别斋三间,多鬼怪,人不敢入。简居之,自住一间,余安经像。夜见一人,黑衣无目,从壁中出,倚简门上。简心甚了了,但口不得说,遂默念观音圣号。良久,鬼冉冉入壁而没。简徐起澡漱,礼诵如常。次夜梦向人曰:「仆于汉末居此,已数百年,性刚直,多所不堪,君诚净行好人,特相容耳。」遂绝。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事证──法苑珠林:晋窦传,河内人,永和中,为高昌步卒吕护俘执之。同伴七人,共系狱,克日将杀。僧支道山,时在护营中,与传相识。闻其被禁,往候之。传谓曰:「今命在顷刻,能相救乎?」山曰:「若至心念观音,必有感应。」传遂专心默念三昼夜,械锁忽自解。传念同伴桎梏,何忍独去,复恳菩萨神力普济。言毕,余人皆以次解脱,遂同遁。众还乡里,咸敬信奉法焉。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怨,仇也,冤枉也,世多通用。)】

事证──上海天潼路,蔡仁茂玻璃店主蔡仁初,民十七年二月廿八日,被匪绑去。蔡默念观音,初则车轮胎爆,次则汽油起火。匪乃打蔡三枪,蔡适跳三跳,故无伤,匪遁而蔡归。(闻本人说。)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事证──福报录:杭州徐文敬公,身居台鼎,福慧交修,喜与人讲三教圣贤事迹。集刊敬信录等书,孳孳引人为善。太夫人日诵观世音圣号千声,喜谈因果,家人环听,娓娓不倦。翻刻玉历钞传,愿人改过为善。每遇凶年,必捐资周济亲族,无德色。公子本,官至东阁大学士。疗,官甘肃巡抚。孙以烜,官侍郎。景熹,官盐法道。诸曾孙辈,科第蝉联。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经证──大悲咒经:佛在普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中,与无量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俱。时观世音,密放神光。众会问佛,佛言观世音菩萨欲安乐诸众生,故放此光。于是观世音先说此咒功德,次说此咒,并说咒之形貌状相,所谓大慈悲等十心,并诸利益。佛言:「此菩萨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十地品:金刚藏菩萨说第六地已,天女奏乐赞佛。偈曰:威仪寂静最无比,能调难调世应供,已超一切诸世间,而行于世阐妙道。虽现种种无量身,知身一一无所有,巧以言辞说诸法,不取文字音声相。按此下各应身,所引华严经文,虽非观世音菩萨事迹,然于菩萨应现度生之道,大有发明,阅者须注意而圆会焉。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经证──不空罥索经云:诵是咒者,得二十种利益,复获八法。一者临终见观自在菩萨,作比丘像,现前慰喻。又传灯录,载达磨祖师化后,魏宋云于葱岭见之,世传师为观音化身。又高僧传,记宝志禅师灵迹甚多,梁武帝命张僧繇写师像,师剺面出十一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威,繇不能写,世谓师亦观音化身。高僧传三集,万回师谓:僧伽大士亦观音化身。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海幢比邱,从其额上,出无数百千亿梵天,色相端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言音美妙,叹佛说法,叹佛功德,令诸菩萨悉皆欢喜。能办众生无量事业,普遍一切十方世界。按海幢比邱,寄位六住,变现如是。况观音以过去古佛,随机示现,岂凡情世智而能测度乎哉!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海幢比邱,从其眉间白毫相中,出无数百千亿帝释,皆于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宝珠系其顶上,光照一切诸天宫殿,震动一切须弥山王,觉悟一切诸天大众。叹福德力,说智慧力,生其乐力,持其志力,净其念力,坚其所发菩提心力,赞乐见佛令除世欲,赞乐闻法令厌世境,赞乐观智令绝世染,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成办众生一切事业,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赞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偈曰: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示现种种形。于诸蕴界处,未曾有所著,示行及色身,调伏一切众。不著内外法,己度生死海,而现种种身,住于诸有界。远离诸分别,戏论所不动,为著妄想者,弘宣十力法。一心住三昧,无量劫不动,毛孔出化云,供养十方佛。得佛方便力,念念无边际,示现种种身,普摄诸群生。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离世间品:普贤菩萨颂菩萨行曰:深知变化法,善应众生心,示现种种身,而皆无所著。或现于六趣,一切众生身,释梵护世身,诸天人众身,声闻缘觉身,诸佛如来身,或现菩萨身。修行一切智,善入软中上,众生诸想网,示现成菩提,及以诸佛刹。了知诸想网,于想得自在,示修菩萨行,一切方便事。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叹菩萨德曰:已得自在清净神通,乘大智舟,所往无碍,智慧圆满,周遍法界。譬如日出,普照世间,随众生心,现其色像。知诸众生,根性欲乐,入一切法,无诤境界,知诸法性,无生无起,能令小大,自在相入。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经证──悲华经:无诤念王太子,名为不眴,于宝藏佛前发愿云:是诸众生,以亲近恶知识故,退失正法,尽诸善根,摄取种种邪见,以覆其心,行于邪道。愿我行菩萨道时,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免此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光明觉品,偈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如来色形诸相等,一切世间莫能测,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身相威仪悉具足,世间随乐皆得见。按,初地菩萨,已能百界作佛,况古佛现身之观音乎?故宜以观佛之义观观音也。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海幢比丘,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皆以种种诸庄严具庄严其身,悉著宝冠,顶系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饮食,如法上味。一切华,一切鬘,一切香,一切涂香,一切欲乐资生之具。于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皆令欢喜,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遍行外道语善财言:「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类,若男若女,诸人众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诸众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从何而至,唯令闻者如实修行。善男子!如于此城,利益众生,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众住止之处,悉亦如是而为利益。」按遍行外道,寄位十行,所行如是,则观音可知。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海幢比丘从其两膝,出无数百千亿刹帝利婆罗门众,皆悉聪慧,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衣服,上妙庄严。普遍十方一切世界,爱语同事,摄诸众生。所谓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复以方便而劝导之,皆令舍恶,安住善法。按,圆教初住菩萨,即以分证法身,非凡情所能测度。况已后之四十位菩萨乎?况古佛示现之观音乎?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事证──洱海丛谈,载观音七化:一唐永徽间,化白须老人,戴红莲瓣冠,披袈裟持钵,至农家乞食。二化梵僧持钵,向馌妇乞食。三化梵僧坐宝山磐石上。四化一僧持杖擎钵,牵白犬乞食开南郡。五化僧执杨枝,蹑木屐行走,马追之不及。箭射之,箭皆化为莲华,今洱东所谓莲华菜也。六化游僧,忽腾空现大士相。七化僧名菩提陀诃。此乃节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事证──普陀山志:清康熙廿八年南巡,将到禾城,忽见老妪簪红华一朵,独操小舟,直过御舟前。帝问:「何船。」曰:「渔船。」「有鱼否?」曰:「有。」倏不见,悟为大士化身,遂赐帑重兴普陀前后两寺。又梦厂杂著,载汉囗孝子闵贞,欲追摹父母遗像。日虔祷大士前,感大士为现其父母像,得摹以奉祀。其他现女身事甚多,不能尽纪。欲悉知者,可阅观音感应颂,及灵感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事证──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艳女挈篮卖鱼,人竞欲室之。女曰:「余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能者二十。女曰:「一身岂能配多夫?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迎入门,女即死,糜烂立尽,遂瘗之。他日有僧来访,马氏子引至墓所。僧振锡,墓棺同开,惟黄金色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菩萨,悯汝等以化现耳。」言讫,腾空而去。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入法界品:遍行外道告善财言:「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各起异见而生执著,我悉于中方便调伏,令其舍离所有诸见。如阎浮提,余四天下,亦复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无量世界诸众生海,我悉于中随诸众生心之所乐,以种种方便,种种法门,现种种色身以种种言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经证──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赞佛偈曰:汝应观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无有边,普现于世间。佛身一一毛,光网不思议;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一切众生前,示现无尽身。如来说法音,十方莫不闻;随诸众生类,悉令心满足。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事证──现果随录:明徽人汪姓者,家居昆山,持斋三年,拟至普陀进香。某年元旦,已束装下船矣,忽店旁火起,急报促回。汪曰:「吾积诚三载,方朝菩萨,岂以一店易吾志乎?纵被毁,吾不归矣!」竟扬帆而去,进香毕,回昆见四面店屋,俱成焦土,汪店楼房,巍然独存,万人惊叹。又高僧传二集:北魏释法智为白衣时,行泽中,忽遇猛火延烧,四面俱至,自分必死,惟至心诵观世音。俄而火过,草无遗茎,惟智容身地未延及。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事证──法苑珠林:晋徐荣,山东琅玡人,尝至东阳,还经定山,舟人不习水道,误堕洄洑中,垂欲沉没。荣无复他计,惟至心呼观音名,须臾如有数十人齐力牵引者,顷时涌出洄洑中。沿江而下,日已暮,天大昏暗,风雨均厉,前驶不知所向,而涌浪转盛,船几欲覆。荣至心诵佛经不辍,忽见山头有火,烈焰炽盛,彻照江心,回舟趋之。安然达岸,既至,光息,无复所见。明日问浦中人,昨夜山上是何火,皆云无之,乃知佛力冥佑也。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事证──异谈可信录:明沈文崧,宰山左。有同官某,亲老无子,将奉差西藏。沈慨然代往,跋涉险阻,三年始归,闻者叹其高义。随仆夏祥最忠,一日晦雾,至陡[土+反],下临深涧万丈。二仆堕涧,沈马足已陷,忽仰见云雾中大士手持青莲,向沈指导,俄顷身已越涧至平地。痛丧二仆,久之昏黑,闻人语声,急呼之,则夏祥独至矣。问何能来?曰堕涧时,有绿毛人长丈余,自涧中负出。主仆相抱大哭。高文良公为绘大士像,书年月纪之。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事证──冥祥记:晋潘道秀,从军北征失利,至心念观世音,梦寐辄见菩萨在前后。后南奔,迷不知道,于山中空际忽睹圣容,如今行像,指示归路。秀作礼罢,遂不见,得归路还家。又,异谈可信录:贵州修文县白水洞,产水银,夫役千余,岩下居民数百户。洞前二里许有溪,忽来一美妇,浴其中,乳垂至脐。居民空室趋观,甫近溪,轰然岩塌,庐舍俱陷,浴妇竟杳无踪,方悟大士化身拯众。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事证──慈恩法师传:师度玉门关,晚宿沙漠中。相从之胡人石磐陀者,忽心变,拔刀起向法师。师起,念观世音菩萨。胡见已还卧,师与马令去。又,天竺志:黄巢作乱,所过杀戮甚多。至杭,老稚数百万,泣拜大士,愿垂慈佑。及钱镠与战,闻空中念佛声,仰视云端,旌幢宝盖,拥护大士。其火首金刚、天龙、修罗等众,扈从无算。缪兵见之,勇气百倍,巢曰:「佛士也!」遂遁去。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事证──齐书:孙敬德防北陲,造观音像礼事之。后为劫贼横引,断死刑,其夜礼忏流泪,忽如梦,见一僧,教诵救苦观音经千遍,得免苦难。敬德诵至临刑时,足千遍,刀斫折为三段。三换刀,折如初,丞相高欢表请免刑,遂得放归。又,高僧传二集:唐靺鞨人帝示阶,逃入高丽,拾得二寸许铜像,不知何神,安皮袋中,饮啖酒肉亦祭之。高丽疑是细作,斫之,三刀不伤。出像,背有三刀痕。曰此佛像,可往唐国咨问。阶乃于幽州出家。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事证──法苑珠林:唐董雄,贞观中为大理丞,幼奉佛素食,因坐李仙童事,与王忻等数十人同系狱。雄专念普门品,锁自解落在地,钩连不开。即告御史张守一验之,错愕良久,重锁严封而去。雄仍诵,锁复解堕地有声,朱封如故。忻初不信佛,其妻诵经,辄诮曰:「何为异端所媚?」及见雄事始知佛力广大,深悔不信之咎,因虔诵菩萨名,锁亦脱。一时台中内外闻者奇之,同狱囚俱获免。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事证──南五台山示迹记:隋仁寿中,山有毒龙,变作道士,卖药于京都。服之,立刻升天,实以妖通置于山中龙窟而食之。忽来一僧,结茅峰顶,伏彼妖通,使安窟穴,民被庇荫,入道者众。次年六月十九入灭,及茶毗时,东峰上现金桥,列诸天众,音乐天华,异香馥郁。南台百宝灿烂,广莫能知,于烟云之间,现自在端严之相,慈容伟丽,璎珞珠衣,焕然对目,始知观音大士示迹也。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事证──夷坚志:族人洪洋,夜归,忽大声发山涧,如数十本巨木摧折,亟下轿谋避处,而物已来前,身长三丈,从顶至踵,皆灯也。洋素持大悲咒,急诵之,物植立不动。洋丧胆仆地,然诵咒不辍,物乃退,曰去矣,径入畈下民家而没。洋归,得病而愈,二轿夫竟死。后访民家,一门死于疫,始知物乃疠鬼也。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事证──南海慈航:明闽人雷法振,烧炭为业。家有鸭栏木,纹理精细,欲刻大士像,未果。一日入山烧炭榛葬丛中,突一虎来搏。忽有绰约妇人,当虎叱之,虎慑伏叩首退。振拜问姓名,曰:「身是君家鸭栏木耳。」遂不见。振感悟,择吉雕刻,终身持斋顶礼。又,太平广记:唐王令望还卯州临溪,路极险阻,忽遇猛兽,震怖非常。急念金刚经,猛兽熟视,曳尾而去。须知念观音,比念金刚经,理无优劣,事更简易。若逢险难,尤宜专念观音。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事证──谈薮:宋赖省干,以妖术杀人祭鬼,于浙中买十余岁童女以供用。一女之母奉大士,随之习念心经。至轮祭时,沐浴妆饰,锁空宅中。女自分必死,一心诵经,夜半,有物自天窗下,光闪如电。急诵揭谛咒,口中忽出光,物欲进复却。女口中光渐大,射物铿然有声,仆地。值逻卒过,女呼杀人,卒破壁出女,见一大白蟒死矣。捕赖及家人,依法治之。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事证──山西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其地各村小庙中,必有僧住,自夏至秋收时,不许闲人入庙,甚严肃。僧每日按时诵经咒,名为念苗经,若逢天浓阴,云现凶象,虽非诵经钟点,亦必特为虔诵,以期不至雨雹坏稼也。余于清光绪十三年,朝五台,至其地,住月余。见凡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少许,问其邑人,遂知诵经止雹之事。释印光识。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事证──天竺志:吴越王钱镠,起自草野,誓奠东南,犹豫未决。夜梦一妇人谓曰:「汝慈悲不杀人,将藩翰一方,中原天子五易姓,汝之疆土自若,子孙绵远,封侯拜相,廿余年当觅我于天竺山中。」镠自是所向无前,屡有神助,故书之于册,昭示子孙,世世崇祀。又,越州董昌作乱,镠祷大士,乃出兵。对敌之际,空中闻万骑驰骤之声,昌一见褫魄,不接战即败走,而全越底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