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商界评论封面文章:活下去之腾讯变阵

2020-11-24 06:35:01
相关推荐

时隔七年,腾讯迎来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这个巨头能通过主动求变,拿到下一张船票吗?

■文/本刊记者 王宇航

10月末的一个深夜,马化腾在自己沉寂7年的知乎号上提了一个新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大佬难得上线,引来各路人马围观。

就在一个月前,腾讯在自己20岁生日之际,发布了第三次组织架构重大调整,方向正是产业互联网。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两大巨头之一,腾讯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这轮变革后,腾讯又将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风雨欲来

腾讯有两大标签:游戏与社交,两样合计便占了腾讯7成收入。可以说,这两项业务是腾讯成长的核心引擎,是市值增长的主要看点。但随着行业监管趋严、人口红利放缓等因素,“企鹅帝国”面临考验。

在游戏方面,今年连续遭遇的政策监管,腾讯所受影响巨大。

从3月起,游戏版号开始收紧。至6月初,国内游戏备案入口已关闭,游戏版号审批也暂被搁置。游戏版号是一款游戏正式发布必需的通行证,如果没有版号,新游戏只能进行公测、内测,但无法开启充值端口,进行商业变现。

版号备案和审批被冻结,就相当于游戏公司的喉咙被扼住。

版号对腾讯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款手游《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绝地求生:全民出击》上。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6月《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渗透率上升至12.3%,环比增长79.3%,是当时手游市场渗透率第二的产品。但受限于版号问题,腾讯公司未能从中获取收入。在《王者荣耀》之后,一直被认为可以作为完美“替补”角色的《绝地求生》系列,却因始终未能拿到版号,导致其商业化之路遥遥无期。

据腾讯公布的今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腾讯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包括归属于社交网络的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9%至人民币176亿元;PC客户端游戏收入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8%至人民币129亿元,游戏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下降至34.2%,为2015年以来最低值。

在社交方面,用户增长明显减缓。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账户环比增长仅1.7%,而QQ的月活跃账户则下降0.3%。据艾媒数据统计,微信在2018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为10.16亿人,已接近中国13亿人口上限,用户增长趋近见顶。

用户增长之外,如何留住用户、保持用户活性也成为难点。抖音、快手在近几年爆发性增长,成为年轻人的另类社交平台,冲击了腾讯主导多年的以“熟人通讯、封闭关系”为形式的社交大本营。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缓慢增至11亿,2018年上半年仅增长2千万。

但今日头条系独立App用户使用时长占比从3.9%猛增到10.1%,增长了1.6倍,腾讯独立App总使用时长则骤降6.6%。从数据来看,今日头条系从腾讯系抢夺了大量用户时间。用户注意力的转移开始威胁到收入:二季度腾讯的社交广告同比增速55%,但媒体广告增速大幅下滑,从一季度的31%下降到16%。

腾讯游戏和社交的发展模式遭遇天花板,市场持续看衰,2018年腾讯市值缩水近1万亿元港币。

腾讯3.0

正是腾讯在主要战线上不断出现的不利信号,让马化腾痛下决心,加快企业组织架构的重整,打通内部藩篱,减少无谓自伤。

9月30日,腾讯组织架构迎来的新一轮优化调整,在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都成为了后来的变革节点。

2005年10月,腾讯第一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转向“在线生活”领域。把腾讯当时组织架构划为8个序列,彼此像独立公司一样伸向竞争对手,形成了强大的执行力,赛马策略就此诞生。

次年,完成架构调整后的腾讯通过内部赛马制,迅速祭出两款的新产品—手机QQ和超级QQ,切入了中国移动飞信所在的赛道,当年移动增值业务营收突破了8亿元。

2012年5月,深圳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推行“资本推进开放”战略。3Q大战让马化腾为首的腾讯高层痛定思痛:将原业务系统化模式被取消,架构更迭为BG事业群制,着力于微信和QQ双社交平台搭建基础设生态,用投资来建立护城河。

6年时间,腾讯依托“资本+绝对的流量优势”,与各个领域强势公司结盟,帮助腾讯从PC时代顺利地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去年马化腾坐主位的腾讯系乌镇饭局,几乎有一统江湖的气势。腾讯的股价也从50元港币一路飙涨至今年1月底每股475.72元港币的峰值,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那么,第三次调整的重点是什么?它能成为腾讯再次腾飞的起点吗?

此次腾讯完全取消了MIG、SNG和OMG三大业务部门。

MIG是腾讯转型移动端的大功臣,QQ浏览器、应用宝和手机管家三款产品都做到了业界第一,但移动互联网入口抢占期已经结束,后续布局成为重点。微信的崛起成为更好的替代方案,本轮调整中原MIG的业务、渠道以及技术团队将并入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OMG曾经被寄予厚望,腾讯不留余力地扶持,在视频和体育版权投入巨大。但这两年腾讯与今日头条的竞争中,内容产品毫无优势,调整应所应当。

QQ所在的SNG在这次调整中也被取消了,但微信部门没有受到任何调整。QQ和微信一直是腾讯仰仗的社交双平台,虽然QQ一直致力于与微信差异化,想成为最年轻一代的即时通讯产品,但现在QQ明显做得还不够好。

为了削弱腾讯“游戏公司”的标签,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此次也挨了刀子,只保留游戏。新成立的PGC部门整合了其余所有IP内容业务,这种调整能够让IEG在腾讯内部营收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应对监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进一步强化了腾讯的游戏业务。

所有老事业群的调整,都是为了突出此次的新重点:

新组建的PCG事业群其内容产品业务涵盖了:微视、电竞、动漫、视频、影视在内5大方向,腾讯将这个重担交给了当年帮腾讯4年内横扫中国游戏产业的任宇昕,他掌管PCG的同时继续兼管IEG。

新组建的CSIG,旗下产品业务包括腾讯云、安全、腾讯地图、腾讯优图以及智慧零售结局方案在内的一系列To B业务,负责人便是历史上成功狙击51.com的汤道生。

2017年底的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就在做铺垫:“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地梳理”。

蓄力许久的腾讯组织架构调整,让内部资源聚合、精兵强将上马,强调PCG、CSIG,战略重点指向AI和云业务,释放了未来的战略意图:要从消费互联网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腾讯过往20年的C端业务摸索,以及通过投资建立起的合作联盟,已经涵盖了用户近乎全向的需求。C端市场的边界一眼看得到尽头,而国内B端业务还处在上升期:腾讯如何运用好自己手头的云计算技术、移动支付、AI技术、安全、LBS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将社交平台上十亿级的庞大用户与产业服务连接,这是腾讯3.0要去解答的核心命题。

即将成熟的产业市场

在今年,类似腾讯这类战略调整、强化并非个例。

阿里、华为、百度等公司,都调整了各自的战略,直指产业互联网。

在8月的重庆首届智博会上,马云提出“新制造”,称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也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完美结合。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以后谁也离不开谁,未来90%的零售在互联网上,90%的制造业在互联网上。

为什么大家都突然瞧上了B端市场?因为以AI为核心,带来的IoT、机器人、人机耦合、自主决策能力,正在深刻撬动产业世界的内在创造力,一个可以类比PC、手机的产业趋势即将到来。

2017年底,北京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时间表: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

中国“AI教父”李开复认为,中国AI产业甚至科技产业,已经超越模仿的旧模式。未来中国的AI产业,5年内在某些领域将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国。

据统计,2016-2017年中国风投界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投入了创纪录的资金,占全球所有AI风险投资的48%,首次超过美国。政策的鼓励、创投市场的持续投入,加速了这些领域的成熟。

而智能技术的进化,正在激发潜藏于B端市场消费潜力。这是一个由中国数量众多的企业、工厂、零售门店、公共服务设施、政府组成的新蓝海。

没有一家企业想错过这一轮新机遇,腾讯也是如此。

被新推出的CSIG,未来可能会成为AI产业的绝对重点。

此次腾讯从战略层面收拢原先分散的技术体系,将AI技术能力、产业服务能力,以及腾讯生态下各自培植的AI解决方案整合到CSIG。

优图等腾讯AI技术输出主力被集中到CSIG,智慧零售以及大量AI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品化通道,也被合并进来,与企业服务、政府服务构筑成为产业AI的业务三叉戟。

未来的CSIG,在拥有高话语权和资源倾斜情况下,能实现在统一体系下完成研发、产品化与产业服务出口的全流程。

关键的中台建设

腾讯下个10年方向明确,组织调整也开始执行,但这一轮变阵,可能还需要时间。

在这次调整前,腾讯前CTO张志东在一场腾讯学院的内部分享中说:“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和中台建设,绝对是一个难题,需要很大的魄力和智慧,找到适合的演进节奏和建设次序,估计也必然会遇到不少的阵痛,如部门短期利益冲突、部门团队的安全感、经验不足的损伤等。我想,这里最关键还是两点,一方面是取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意志。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各产品和技术团队的文化和胸怀。”

张志东提到的中台,在国外叫做增长部门。这个部门以增长为核心目标,以数据为依据,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策略支持。中台建设的最大难点,就在于交流的方式以及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能否打通。

以LinkedIn为例,增长部门直接向CEO汇报,而其他业务部门在向CEO汇报的同时,也需要向增长部门汇报,他们既是平级关系,在策略上又必须聆听这一部门的指挥。这种架构设置下,如果不是企业文化尤其是最高层的支持,是不会真正带来效果;而在这种架构之下,必然要求部门之间的打通。

张志东也强调,腾讯在ABC(AI+大数据+云)时代,因为数据中台建设的缺课蛮多,除在技术上会造成许多重复发明轮子的现象,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带来很重的数据墙和组织墙的问题。

这些潜在的问题要求腾讯各部门之间,不能够仅仅把数据当作生意,而是当作成长的血液,并且为之建立专门的机制去推动,让这种血液在全公司循环流通,最终才可能形成全新有效的组织架构。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2010年加入腾讯的陈磊一手建立了腾讯云,并实施了占领市场的战略主张:通过创投等方式,向早期创业公司提供免费云服务;通过媒体平台,向中期和成熟创业团队提供云服务礼包;向社会提供免费的大规模计算力,同时开放腾讯自身运营游戏和社交的数据模型。

但当时SNG负责人汤道生却主张利润为先。2014年陈磊离职,2016年腾讯开始重视云计算,重新与阿里抢市场,回到了陈磊设计的老路。

这一来一回,腾讯再想在云市场跟上阿里,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尽管在腾讯官方公布的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关于中台建设的细节,但是新成立的腾讯技术委员会应该是这个环节的关键。

腾讯技术委员会的定位是“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措施,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在公司内鼓励良好的技术研发文化,让科技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支撑。”

在这个委员会的牵头下,再结合TEG的技术支持,以及CSIG对统一账号和搜索引擎的建设,将会构筑成腾讯的整个中台体系。

7年后,腾讯再次变阵。一家2.56万亿元港币市值,有近5万员工的巨头调整,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变动,随之而来的人事调动、利益切割、资源分配等诸多阵痛再所难免,熬过这一时期,腾讯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包饺子的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 与什么同行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亲情作文600字初中 mydream英语作文 个人成长类作文 梦想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日记300字 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泡温泉的作文 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作文过春节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 关于志向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梦想起航作文 战胜自我作文 记事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美食作文 迎新春作文 拉肚子作文 英语中考满分作文 成长类作文素材 观后感800字作文 雪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450 一件事作文400字 春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