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摸乳房 依恋布娃娃 小毛毯……这些细节 千万不能忽视

2020-11-24 09:25:01
相关推荐

01

自从上岗了妈妈这个光荣的职位,

感觉自己的腿就很难迈出门口那道槛。

出门受不了身后熊孩子不忍分离的各种哭嚎,

回家扛不住小心肝没有安全感的各种可怜状。

“妈妈,我不要关灯睡觉。”

“妈妈,我要抱被被。”

儿子快三岁了,

每天晚上都要找到他的小毯子,

揉成一团压在脖子下面趴着睡。

去年夏天的时候还因此长了很严重的痱子。

可是除了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拿开,

谁也别想解除他对这小毯子的依恋。

按理说儿子一直是跟我睡应该不至于害怕,

可越长大越要抱毯子,

而且必须是独占的谁也不能碰。

常在夜深人静地时候忍不住叩问,

自己给他的安全感到底够不够?

02

常听很多宝妈们说过自家孩子的恋物情节,

小毯子、枕头、枕巾、布娃娃……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的睡前必需品,

甚至是时刻不能分离的伙伴。

有的孩子可能不依恋具体的物品,

但也会保持着一些睡前的小小行为癖好:

揉捏衣角、被角、妈妈的乳房/耳朵……

一位很容易焦虑的朋友曾说,

自己到上小学还天天要抱着一个小兔毛绒玩具,

因为妈妈常年在外打工,

她觉得这个小兔子就是童年最体贴的小伙伴。

结果有天父亲喝了酒回家发脾气,

把她的小玩偶丢进了柴火灶。

朋友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变得日渐孤僻和叛逆,

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长大后遇到棘手的事情,

内心总首先想着逃避。

网上有人总结了一些人们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喜欢靠墙和靠窗的座位。

2、必须关上卧室门才能睡着。

3、喜欢一切毛茸茸的小动物。

4、总是回忆过去,不敢展望将来。

5、严重的拖延症。

6、讨厌一切人多拥挤的场合。

7、排斥社交,但对陌生人很礼貌。

8、容易对某件事物短期沉迷:游戏、看书、追剧、零食。

9、不敢当着别人的面哭。

而很多时候,安全感的缺失大都来自童年时代的被忽视。

03

心理学上把孩子们依恋的物品称为“过渡性客体”。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

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

还存在着第三个精神世界—“过渡空间”。

儿童在这个空间里开始区分 “我”和“非我”、

内部和外部的概念。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

婴儿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

母亲的哺乳和亲密的养育更是加强了这种感受。

当母亲对孩子需求的反应频率逐渐降低,

尤其是经历了断奶后,

婴儿就渐渐感觉到分离。

小小的人儿开始意识到和妈妈是有区别的,

乳房不能自己掌控而是妈妈可以随意带走的。

意识到自己失去对乳房的控制让他恐慌,

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小手随时可以吃。

熟悉的被子有妈妈的味道随时可以据为己有,

熟悉的布娃娃随时都可以出现来陪伴。

这些“过渡性客体”在找不到妈妈的情况下

带来了很大的安慰。

孩子把它们当成母亲的象征,

也当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帮助着孩子实现自我和外界的区分。

“随着自我力量的进一步加强,

儿童会渐渐放弃掉以前的过渡客体。”

04

《不可思议的妈妈》第3期中节目组

给了家长们新的任务:

妈妈要打扮成孩子不认识的陌生人,

去打听孩子们的秘密。

一大早妈妈们就外出乔装打扮去了。

小家伙们起来找不到妈妈发生了

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问问起来大呼三声:妈妈……

确认妈妈不在家之后不慌不乱地开始洗漱装扮;

小贝拉则是大哭着从床上爬起来,

慌乱地奔波在各个房间到处找妈妈;

七宝拿着小小的“何洁玩偶妈妈”

安心地吃起了早餐。

小朋友们尽管脸上都带着焦虑,

但大都勇敢地坚持到识破乔装打扮的家长们。

并开心地迎接妈妈的回归。

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分离,

职场妈妈们白天需要外出上班,

全职妈妈们也有失陪的时候,

要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严重的安全感缺失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依恋理论,

心理学家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将亲子依恋分成三种类型:

而且在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中也不难发现,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模式是动态的,

只要不是长期处于不安全型依恋里,

这种分离就可以认为处于安全的范围。

但如果发现孩子长期处于焦虑和回避型依恋,

父母们就要多注意反思和改善。

05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

“安全感是人的第一愿望。”

“因为降生并非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产生了天生的被动感,

决定了心灵上与生俱来的‘不安’。”

安全感的需要贯彻了人们生命的始终。

而早期的安全感更是让孩子走出

绝对依赖、相对依赖,

进而过渡到自我独立的基石。

所以适时地给孩子注入

足够的安全能量不容忽视。

1

生命早期给孩子最好的“原初母爱贯注”

6个月以前,

母亲和婴儿是一种不可分的融合状态,

婴儿对母亲是绝对依赖的。

婴儿需要在母亲这种原初母爱贯注状态里

生长出“自己”来。

所以足够长的母乳喂养就是

给孩子安全感的第一步。

近日香港明星胡杏儿喜得贵子,

在微博上发文称准备接受喂哺母乳的考验,

称Baby每2-3个小时就要找妈妈喝奶。

满满的母爱爆棚,粉丝纷纷送上祝福。

哺乳可以给孩子提供天然的抗体,

更重要的是在哺乳的过程中,

孩子在和母亲的亲密接触里

获得合二为一的安全感。

在最早期的养育里还应该注意

多多增加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

让孩子在妈妈的及时回应里

感觉到持续而温暖的爱。

2

尊重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需要

理性对待对孩子的“恋物”情节,

珍惜孩子守护的旧毯子、玩具熊……

用合理的方式帮孩子转移和过渡。

曾读到一本英文绘本《I am big enough》。

小兔子Bean已经长大了,

可以围着池塘单脚跳一整圈,

可以给妈妈挑选蒲公英来做饭,

还可以荡秋千荡得最高。

但无论到哪她都要带着小毯子。

日益感觉到妈妈要把毯子藏起来,

Bean想出了一个“永远保护毯子计划”,

一大早她就出门准备去给毯子找个藏身之地。

最后决定将小毯子藏在空空的树干里面,

Bean于是高兴地回家了。

太阳下山的时候Bean很想念她的小毯子,

可那些空空的树干在黄昏时分看起来都一样。

Bean找不到毯子,只好哭着回家告诉了妈妈。

为了安慰bean丢失了心爱的毯子这件大事情,

家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

妈妈热了牛奶,哥哥借给她小熊,

爸爸多讲了一个睡前故事。

小兔Bean在家人的关怀下还是不适应,

她每天都出去找心爱的毯子。

但在找毯子的过程中找到了瓢虫和四叶草,

爱上了捉迷藏和滑草的游戏。

最终有一天Bean发现了自己心爱的毯子,

狐狸妈妈把它盖在了一个很小很小的狐狸宝宝身上。

这时她终于明白妈妈的话是对的,

自己真的长大了,小毯子已经不合适了。

这个温馨的小故事可以给家长带来启发。

在帮助孩子转移对依恋物的过程中,

首先就要尊重依恋物的存在,

不可强制剥夺,

孩子失去依恋物后要多给他关怀,

并寻找合适的替代物来分散焦虑。

3

开发孩子的游戏能力来控制焦虑

享受游戏的快乐是成长中的儿童健康的标志。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来加强自我体验和快乐的感受。

上文提到的绘本故事中,

小兔Bean在寻找小毯子的过程中

发现了更多的乐趣。

寻找瓢虫和四叶草,捉迷藏、滑草游戏

都很好地分散了小兔失去小毯子的焦虑。

心理专家认为,

能充分运用想象力创造力的游戏

对孩子具有控制焦虑、加强自我体验的功能,

同时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

可以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如果生命是山,

安全感就是那坚固的磐石;

如果生命是河,

安全感就是那汩汩的源泉。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带着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自信地成长为他心中理想的模样。

作者:紫苏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凯叔讲故事V)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下册的作文 关于社会的作文 写荷花的作文 我的外婆作文 猫的作文三年级 滑冰的作文 运动会英语作文 寒假作业作文 惩罚作文 关于青年的作文 成长励志作文 数学作文怎么写 新时代青年作文 作文写人400字 成长主题作文 英语作文100词 龟兔赛跑作文 感谢妈妈作文 传承文化作文 闹作文 作文350字四年级 描写同学的作文 遇见作文800 二年级小学生作文 教养作文 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关于父母的作文 心理健康作文 三年级《同步作文》 3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