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光明日报》今日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 为贵州大数据发展点赞

2020-11-29 18:05:01
相关推荐

贵州平塘,被誉为“天眼”的FAST射电望远镜昼夜不息地接收着宇宙深处的神秘信息,而科学家们要破解其中的“密码”,所需的数据和运算量却大得惊人。据了解,仅FAST初期计算性能需求就在每秒200万亿次以上,存储容量需求达到10PB以上。随着时间推移和科学任务深入,其对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还将爆炸式增长。

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位于贵州贵安国家级新区的FAST数据中心轻松应对,精准完成着一项项超级计算的任务。依托贵州国家大数据试验区超过30万台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存储和分析FAST采集的太空数据绰绰有余。

科学家们赞叹,贵州的大数据产业让中国“天眼”更加深邃和智慧。

近年来,贵州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使大数据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曾经科教事业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驶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道,为建设数字中国添上了一抹亮色。今年一季度,贵州省GDP增长速度高居全国首位,大数据产业的聚集效应开始释放发展红利。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贵州。

从一张白纸到大数据高地

贵州,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支柱产业却只有煤磷电酒烟。产业技术含量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不得不变。

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果断选择了发展大数据产业——冬暖夏凉的气候让数据中心运行节电10%~30%;清洁的空气有效提升服务器寿命和稳定性;水火互济的电力结构和低廉电价,为大数据运行节约大量成本;地质结构稳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数据灾备中心……有了大数据,这些资源优势就能化为产业优势,2014年年初,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正式启航。

从一张白纸,到全国多个“大数据”之首——获批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出台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意见,建成中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系统平台,设立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行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从2013年至今,贵州省委三届班子,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大数据的发展蓝图一绘到底。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终于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贵州越来越有“高端范”“国际范”。

数据中心集聚,“朋友圈”越来越大。“自2018年2月28日起,中国内地客户的iCloud将由中国互联网公司‘云上贵州’运营……”至此,贵州这个快速崛起的全球数据存储基地,大数据“朋友圈”已涵盖苹果、高通、微软等7家全球前十的互联网企业和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

领军企业扎根,新业态层出不穷。贵州招大引强和企业培育两手抓,推动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聚,招引落地了一批货车帮、易鲸捷、小i机器人、白山云科技等龙头项目。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已初步构建了从数据存储、清洗加工、数据安全等核心业态,到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关联业态,再到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大数据金融等衍生业态的产业链条。

种梧桐引凤凰,打造“智力收割机”。努力改变人才洼地的现象,贵州引进各类高层次大数据骨干人才2000多名,新建大数据及相关业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引进院士及其人才团队10人;本土高校与阿里巴巴、印度国家信息学院等企业合作教学,培养大数据“双创”人才队伍。去年,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运营,贵州“智力收割机”驶入“小硅谷”,实现创新智力、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可望可及。

数据显示,全省大数据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8548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2017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37.2%,位列全国第一,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第二大增长点。

传统产业有了大数据之魂

贵州雅光电子公司是我国车用桥式整流器的领军企业,2015年,当他们谋划进军国际市场时,来评估的法国专家却摇着头走了。原来,无论从优品率还是稳定性方面,雅光电子的二极管都缺乏可靠的技术控制。

“要让生产设备更聪明、更灵巧、更干净,就必须用大数据增加它们的经验值。”雅光电子经理部经理彭绍波说,2016年,该公司与贵州航天云网合作,通过“大数据+智能制造”建成了一条高端汽车主机配套智能化生产线,可以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存储分析,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设备有了“魂”,生产有了“谱”。雅光电子车用整流二极管的优品率从之前的62%提高到了95%,产线人员减少了68%,法国、德国等世界知名企业的订单也纷纷涌来。彭绍波感慨道:“每个设备在生产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把它们利用起来,才知道大数据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大数据对贵州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可不仅是雅光一家。“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于贵州是国家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无论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在大数据的理念和知识储备方面都走在前面,这让我们推动企业整体登云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甚至比一些发达的省份还要迅速。”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灵运说。

据贵州省经信委提供的数字,贵州工业云平台今年已联网接入1208余台工业设备,24位专家,汇聚了143款管理和工程软件、24896项专利、35834项标准、231个大数据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131个案例,113家国内优强大数据企业,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支撑。

工业上了“云”,农业也要插上翅膀。贵州农业底子薄,乡村建设弱,村民致富难,如何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低开高走”?答案逐渐清晰——用贵州在大数据产业上的优势破解乡村建设中的困难和不足,推动两者在融合中发生聚变,“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在贵阳市修文县,269个果园都拥有了一个终身唯一的身份证码,实现历史用肥用药、农事活动、气候信息、灾害等数据全部可追溯。“现在地里都装上了摄像头,在家里用电脑就能看到果园的状况,还能远程调整空气湿度和土壤酸碱度。该怎么种心里有数了,今年挂果的猕猴桃品质明显好很多。”村民周品珍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以前不懂城里人用的高科技能干啥,现在会用了才知道,这些东西真是厉害!”

通过大数据技术,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转变成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目前,“修文猕猴桃大数据平台”已覆盖全县5.1万亩果园,每亩产量提高20%、增收510元。

“要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和‘万企融合’,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大数据助力结构调整、‘黔货出山’,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4月初召开的调研大数据企业座谈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这样要求。

从以智能制造、区块链为代表的工业转型,到以数字农业、产销对接为特点的农业产业升级,再到全域旅游、智慧健康、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新模式,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大数据就在百姓身边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揭晓,“贵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践”榜上有名。运用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让贵州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变化。

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贵州始终聚焦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服务民生。他们率先在省级层面打造了“云上贵州”平台,以空前的力度打通省、市、县三级政府数据,让数据“转起来”,再通过一体化数据中心的平台,实现数据聚集共享,挖掘出各种各样的应用,让数据“活起来”。

“医疗健康云”,国内首家以省为单位的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199家公立医院全部联通远程网络系统,实现“一窗式”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在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已经开展了4万多例远程影像诊断。

“精准扶贫云”,通过建档立卡,实时调取公安、教育、医疗、交通等17个部门和单位数据,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车子、房子、医疗、社保等情况,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教育云+扶贫云”,自动生成数据、自动识别贫困学生、协同自动办理教育扶贫资助。“两云”叠加,实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

大数据深刻洞察了民生需求,拓展了服务民生新渠道。据统计,目前“云上贵州”已经汇聚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应用系统736个,集聚结构化数据526TB,发布信息项53245个,共享率达86.4%,已涵盖交通、教育、环境、工商、科技、能源等多领域数据。

在省会贵阳,大数据并非只在冰冷的机房,而是穿梭在人们身边。坐公交前,先打开手机上的“筑民生”APP,公交车路线、站点距离、实时路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个月的社保、公积金有没有到账,打开软件核对一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先在软件上预报名,更容易合理就近入园……不带现金、证件和银行卡,一部手机可以对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2月,由贵阳市政府和神州控股共同打造的“筑民生”平台上线,让市民通过“一个网”“一个号”“一个窗”,获得更加安全便捷的民生服务和开展社会监督。上线仅一年多,这个平台已可以向贵阳市民提供183项服务,实名注册的用户达到22万。

在筑民生总经理周武看来,贵州在大数据场景化应用方面,离北上广深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全省上下已营造出了一个发展大数据、使用大数据的生态,身在其中,民众或许答不上来大数据的具体概念,却一定亲身体验过大数据应用的场景。”

改变的是意识,带来的是认同。2018年数博会5月将在贵州召开,不少人在数博会官微上留言。贵州人@凉咖啡说:“现在,一天的上班生活从约车开始、吃饭叫上朋友一起团购火锅、付款时使用手机支付……原来,‘高大上’的大数据并没有离我们很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在改变我们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而另一位网友的话,或许道出了所有贵州人的心声:“贵州在有大数据概念之前,是互联网‘洼地’,现在却是大数据‘高地’。站在‘高处’看风景,那份感觉自然无比畅快。”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英语作文 写信作文400字 关于汉字的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 圣诞节英语作文 爬山虎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 欣赏的作文 作文梗概 自信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字 疫情作文素材 小作文怎么写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写物的作文400字 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我的梦想二年级作文 抢椅子游戏作文 我的春节英语作文 美丽的瞬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