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消除顾虑 把握本质 从容应对中考

2020-11-30 18:15:01
相关推荐

离中考仅一月之余,孩子们在校内老师的引导下,要么在进行课内知识的系统梳理,要么在分专题进行重点突破,要么在用历年中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那么,我究竟讲点什么,对孩子们才真正有帮助,什么是语文考试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能力,经过短期训练也还能有提升空间,这是我备课过程中反复考虑的问题。最后,我决定从中考命题与阅卷的角度,跟家长们、孩子们分享这样三点:即消除顾虑、把握本质、从容应考,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一、消除顾虑。

先来说第一点,消除顾虑。临考前的孩子们在语文学科方面可能会有哪些顾虑呢?我设身处地地想,是不是会怕汉字题的字词注音、解释没见过;怕有关汉字文化的题考得太偏根本不知道;怕文言文语言晦涩读不懂;怕积累链接的古诗文句记得不牢或者根本没背过;怕现代文中出现难以读懂的文化类或哲思类散文;怕一看作文题目就觉得没素材可写,或者看半天也看不懂作文题目究竟要我们写什么或者怎样写等等。这种对未知无可把握的紧张和焦虑感,在备考中特别正常现象,我也非常能理解。所以,我觉得特别有必要从命题的角度,帮助大家透过某些试题的表象,看到语文考试的本质,从而帮助各位减轻或者消除一些顾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的到来。

二、把握本质。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语文考试的本质。

不可否认,我们宜昌的语文中考试题考的面比较广,要涵盖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层面的语文内容,涉及语言的记忆、理解、评析、运用、创造等多层次的语文能力,考点也很丰富多样,宜昌中考命题要涉及28个经典考点等等,而且还都是“取材课外”“随文考查”(随文考查的意思就是所有考点内容与考查形式全部是根据选文现场原创生成),所以真的好像没有办法知道它究竟会考什么。但是我想跟各位交流的是,这只是一些表象,其本质是可以把握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三个方面的观点以供参考。

1、看似课外实则课内。

宜昌语文试卷一直秉承的是“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命题方针。其中“取材课外”是最令家长和孩子觉得不可把握的因素,担心都是没见过的文章读不太懂影响答题。这是一个误解。之所以取材课外,一是为了公平,因为高度严密的中考命题程序与制度会确保所有考生面对的都是没有学过没有见过的文章和题目,对于所有考生而言,这是最公平的机会。二是为了效度。在陌生的阅读与写作任务情境下更能检测到每个孩子最真实的语文能力;如果考的都是课内阅读过的文章或做过的试题,那检测的只是记忆能力,而非真实的阅读理解及相关的其他语文能力。家长可能会疑惑,既然课内的都不考,学那些课文做什么呢?课文只是语言学习的一些素材或者载体,通过那些课文学到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才是语文考试要检测的核心。所以,用于试题命制的那几篇文章虽然陌生,但是相关试题涉及的考点却都是课内所学的知识点,只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考查孩子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以孩子们比较害怕的文言文实词解释为例,我做过一个统计:近十年文言文词语解释一共有38个,(1分52秒)宜、是、溯、蹊、及、旦、就、殚、若、或、揭、阴、柯、安、藉、异、遂、固、为、尝、去、柯、啜、逝、故、乃、盈、濯、既、相与、尝、愠、辍、但、度、霁、策、浴,其中直接在课内能找到依据的有37个,只有一个“揭”字没有直接对应的文句,但是《陈涉世家》这篇文章老师们一般会讲到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所以也算是与课内所学有关系。由此看来,因题目、因选文陌生而产生的顾虑与紧张完全可以打消,大家都在一个起点上,而且相关知识在课内都已经学过了,这段时间关键是引导孩子们真正将课内知识通过复习积累扎实,才能做到考场上心里有底。

2、看似广博实则聚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命题者命题的思维过程。为了检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孩子们的识记能力如何,识记能力是阅读的基础嘛,所以要考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考虑考查识记能力,所以就有了汉字题、文化文学常识题、古诗文积累链接题及其他需要识记的经典语言素材等;有的家长就担心了,要记忆的东西那么多,有个底儿没有啊?先不急,等我先把要考查的能力要素说完您就知道了。

在考查识记能力的基础上,再看孩子们理不理解由汉字组成的句子、段落、文章的内涵或者意思,所以在一篇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就有了词语、句子、段落、文章深层含义、主旨内蕴的理解题;这一类题占分比重是最高的,因为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没有理解能力,就谈不上更高层面的鉴赏及为我所用地创造了;所以平时我们说的阅读能力不好其实从根本上讲主要是指理解能力不强。为什么理解能力不强呢?有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平时跟我们说话时理解能力超强,脑子转得可快了,怎么一考试就得不到分,真是急死了?恩,这是一个极其核心的问题,也先别急,等我先往下说完。

在理解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命题者还要看看他们能否对那些词句、段落甚至篇章的表现形式、表达效果有自己的评价和赏析,这是更高一级的语言能力,所以也就有了词、句、段的各种赏析题;最后关键还要考孩子们对语言文字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就有了阅读题中的拟广告语,仿写、续写、补写及其他运用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当然还包括最大的语言运用题——50分的作文。

不知道各位家长由上述命题思维过程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不管题目长什么样、考点指向哪里,所有考题无一不是聚焦在语言能力的考查——即对语言文字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赏析能力、运用能力等。我想问问大家,语言是用来干什么的?对,是用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所以,它有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一定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交际环境中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一篇文等只要被用来表达一些需要被他人了解的信息,就会构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而我们对这一个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一定要结合它当下那一刻正所在的语境去理解,比如:我说一个字“好”,您马上可以想到好多意思,但是如果这个好字存在于下面这些情境中呢,又该如何理解?

请你解释下面四句话中“好”字的含义。

⑴ 教练说:这真是好球!

⑵ 顾客说:这真是好球!

⑶ 宝宝说:这真是好球!

⑷妈妈说:这真是好球!

很显然, “教练”说的“好”,应该是“技术好”, “顾客”说的“好”,应该是“质量好”,“宝宝”说的“好”应该是“好玩儿”,而 “妈妈”说的好,可能是“有用、耐用”,所以是“好”字所在的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推而广之,语文考试中的各种题型,比如汉字的音形义、古诗文的灵活默写、关键词、句、段深层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作用与效果赏析、词句段搭配还原、仿写续写补写、结合实际谈看法、文言文实词解释、断句、翻译、文意理解、包括作文题无一不是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展开相关思考,这才是考查真实的语言能力。

那么,试卷上各种试题的语言环境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指那道试题的题目本身,或者是那道题目所在文段或者文章。换一句话说,试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题目的表述中、藏在那篇被命制题目的文章中,答题时牢牢地抓住题目本身的表述仔细分析、抓住题目所在的文本细细推敲,就会让所有看似飘荡不定的答案有了切切实实的依据,这才是语文阅读解题的核心思路。所以我跟孩子们总结的核心方法就是:语境是天,文本是地,意思就是:任何语文题都必须考虑它所在的语境,任何答案的得来必须以相应文本作依据。领会了这一本质,答阅读题就变得不算太困难。

3、看似困难实则容易。

我们举几个例子:

1、比如汉字题:

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指代哪三项传统文体活动?(2分)(2017年宜昌语文中考题)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 A )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 B )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 C )泛舟之妙境。

A.琴心( ) B.手谈 ( ) C.泛舟 ( )

这道题咋一看有点难,“手谈”这项活动好像根本没听说过;很多家长也为此忧心,语文是不是考得太广太偏了?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文本的上文告诉我们这项活动是讲胜、负的,因为它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又以“手”为媒介进行交谈即“手谈”,综合起来意会一下,至少可以想到下棋或者对弈或者行酒令之类的,但行酒令是有声音的,而且根据 “妙境”一词的语义并关照前后文另外两项活动来看,“下棋”或者说“对弈”就更契合这里的高雅闲情的语境。依据文本本身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得出答案的过程,才是语言理解能力的生发过程。如果看到这句话一晃就过去了,并不仔细思量它的每个词某个句在说什么,只一门心思想“手谈是什么啊我怎么没听说过啊”,那就说明语言理解并没有发生。很多同学做不出答案,主要是欠缺结合语境仔细琢磨的意识,当我把前面的关键信息予以强调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反应过来,哦,这好简单哦!

2、比如赏析题: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

品读第⑥自然段中“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请简要赏析本句在表达上的效果。(3分)

对于赏析题,很多孩子都会扣0.5分或者1分,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题答案,很多同学会用老师给的套路,将答案写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分别将荷花、柳树比喻成了“诗”和诗中“短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里荷花、柳树如诗如画的美感,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0分)。乍一看没毛病啊,但是,作者在这篇文章特有的情境中引用这个比喻句究竟是来干什么的?整篇文章在表达什么?用在这里究竟想突出什么?这个思维过程恰恰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思维过程,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仔细分析的过程,而孩子们往往因为没有语境意识而缺乏这个思维过程,只是匆忙瞥了一眼句子的表层意思就匆匆作答。如果我们回到这段话的上下文甚至全篇文章去寻找答案的时候,其实拿到全分并不难:仅从上下文来看,上文是“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花红柳绿”等,这是在强化两者相依相存的关系;后文又写“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这也是在强化彼此默然衬托的关系。

这段文字选自散文《倾听草木的呼吸》,通读全文就会发现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从一般意义说荷花、柳树的美,而是想借草木与草木之间同生共荣、彼此映衬的景象来表达人也应该像花早树木一样学会经营好自己的生存圈,具有与自然、与他人同生共荣的智慧。所以,答案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里荷花、柳树如诗如画的美感,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就不是作者的表意重点,而应该改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与柳树相互依附、彼此衬托、相得益彰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自身生命状态的思考”,这一分才能真正拿到手。这个思维过程就是积极重要的结合语境分析的过程。

3、比如概括题:

③德化白瓷与众不同,先是透光性极好,为群瓷之冠,其次可塑性极强,无一不能塑造。见过明朝德化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竟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④德化白瓷由于特性十足,名称也千奇百怪。

⑤象牙白,1610年出版的《葡萄牙国王记述》载,德化白瓷乃瓷器之上品,与其他东方名瓷迥然不同,质滑腻,色乳白,宛如象牙。估计象牙白之美名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明德化白瓷确实呈现象牙白,白中略闪黄,正因为如此,生机无限。而清乾隆以后的德化白瓷,白中略闪青,失之象牙之质感,甚是可惜。(2009年宜昌中考题)

结合③和⑤段的相关内容,说说德化白瓷到底有哪些特点?(3分)

概括题也是孩子们丢分比较多的题型,主要就是答不全,漏点儿。怎么办呢?还是结合语境。

题目与文段就是语境。首先看题目,题目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在哪里,就是第③和⑤段中找就可以了,(凡是题目中表述结合第几段、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通读全文等等这些字眼,都是直接告诉你答案就在这里,你去找吧,孩子们要具备起码的敏锐感)另外,题目告诉我们要找三个要点,因为后面表明是3分,一点1分;然后就到文本中寻找,很容易找到“透光性极好;可塑性极强;质滑腻、色乳白”三个要点。以此类推,其他概括类的题型都是如此,根据题目要求先定位所有与题意要求相关的信息,再根据题目要求截取最核心的词句,最后加以提炼整合。

4、比如还原题: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别,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炫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2010年中考)

27.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④段的空格处(填写序号)(3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如果我只提供这个段落,请你还原词语,那么答案很可能就是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旷怀,玩水是为了寻真,凭语感积累也可以是别的答案。但是如果为你提供这个段落的上文: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 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惊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是 ,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详细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 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专心灵多于用体力。

很显然,答案就变得唯一了,因为上文语境有明显的句子告诉我们“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 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这就是旷怀,“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禅思 往往是悟出真谛,所谓“此中有真意”。正确答案变成了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所以,是语境决定了答案。几乎百分之九十的阅读题都能证明这一点,因为这就是由阅读考试的本质所决定的,一定是考你在具体语境中识记、理解、评析、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以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答,很多同学不明白这一点而多次丢分,实在可惜。好了,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言。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作文题。

(把握本质7完了之后就丢这个)5、比如作文题:

(把握本质824秒)

34.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1.先将题目填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我总认为,孩子们作文得分平庸,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会写作文,而是因为他们不会审作文题,也是因为没有语境意识导致的。以为审题就是拿到题作文题匆匆瞟一眼大略看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很大的误区,直接影响作文分数。

其实,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特殊文本,就是一个特殊语境。审题是一个完全基于语境意识的深度理解、多向思维的过程,涵盖了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联想、提炼等多种思维能力。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他们很想通过题目(即语境)的字字句句,把作文的核心要素都告诉考生。比如你可以选哪些素材,你可以表达怎样的中心,你可以用怎样的结构来组织全文,你可以用怎样的手法让作文更高妙,你可以在哪里用细节凸显中心或者用怎样的修辞手段优化你的语言……这些信息作文题目里都是有的。遗憾的是,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训练,导致写作文变成了一个完全凭感觉、不可捉摸的事情。很多孩子走下考场说写的还可以,结果分数惨淡是常有的事情。

这是去年的作文题,很多孩子因为审题失误得分不高。通过对作文题字字句句的理解分析,题目要求可写的素材应该是“人以物为知己”的生活素材,横线上要填的只能是某个事物而不是人物。因为整个题目处处都在做这种提示:“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语义重点放在“物”上;后面列举的8个例子都是“物”以人为知己的例子;接着题目又说“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再次强调是“人以物为知己”;接着又提醒“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根据句意可以确定“这种”代指的就是前面说的“物”,所以在标题《我以 为知己》的横线上,要填补的名词一定是某种事物而不是人物。如果写成人物,作文就会降档处理,在素材这一步就开始丢了不该丢的分。

素材有了,中心呢?题目告诉了吗?这也要分析。看到“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学生至少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爱菊花、周敦颐爱莲花的古诗文,从而推测那些看似陌生的例子都是在表明:所谓“知己”就是自己在某种事物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其实就是要抒写自己某种志趣、心迹,这就是要表达的中心。

那么结构呢?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对“知己”一词的内涵做分析得到答案:既然是知己,就意味着我知道你,你知道我,彼此心心相印才可谓知己;而且成为知己会有一个心灵渐近的过程,有这两点理解,我们至少可以采用层递式结构或者并列组合式结构来安排素材。

手法呢?很明显,这个标题意味着采用心灵对白式的第二人称写作会更衬题意。至于修辞手法,拟人手法是必须的,知己嘛,跟我是平等的,通篇要把某物拟人化,赋予人的形象、姿态、言语、思想情味。

在哪里写细节呢?肯定是彼此心有灵犀、心意相通处要做细致刻画描摹,再现情境,融入情感。

现在再来看一下,这个题目是不是才算审得比较到位了?这个过程一般安排5到8分钟左右即可。所以真正的审题,是比较有思维含量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审题,我为同学们总结了张牙舞爪法,张牙即问两个问题:题目要我写什么?题目要我怎么写?舞爪即五找,从题目表述中去找到:题目要我写什么素材?题目要我表达怎样的中心?题目要我用怎样的结构?题目要我用怎样的手法?题目要我用怎样的语言?(哪里要用细节突出?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对,作文的真情实感和表达能力一定是在题目的限制下才有效的,题目要你写《我发现你的 》,那你全文就应该用第二人称“你”贯穿全文;题目是《给 取一个好名字》,那你就一定要交代名字是什么,是怎么取的要,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呈现,为什么好还要用细节去突出渲染等等。总之,对题目字字句句的要求都要做深入理解与分析,得到关于作文的种种提示,这是要拿高分必须要经历的思维过程。所谓匠心也就是在这个审题的过程中就开始体现的,很多同学丢分其实在审题这一步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孩子们如果能有一点反思,并在这段时间有意识的练一练这种审题思维,相信对大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是非常有帮助的。

跟大家分享的第三点是:从容应考

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作为语文教师,我最想跟孩子们说的就是,永远不要因为分数而放弃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努力。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运用语境意识文本意识多反思一下曾经做过的阅读题、作文题,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可以抢回来的分数,始终牢记,答案就在文中,答案就在题目中,一定要学会这种思维方法。当然,后期的备考离不开在老师引导下的知识网络的系统梳理,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有方法有效率的真题演练,离不开基于课本的基础积累与强化过关,更离不开基于语境意识的答题思维的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去探索语文阅读题与作文题的规律,把握最本质的解题方法,以从容的心态和有序的复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检测。至于其他方面要注意的事情,相信学校老师会跟同学们详尽辅导,不再赘言。好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了,我们故得新教育的老师们会始终陪伴您和孩子度这段艰难而充实的日子,让陪考时光无怨无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6)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1-09 08:36虎笑风生[江西省网友]IP:3400178155
    中考来临时不要惊慌,保持从容应对的心态!
    顶0踩0
  2. 2022-07-04 08:08胡汉三[澳门网友]IP:1848972317
    面对中考要时刻牢记把握本质,抓住关键点!
    顶6踩0
  3. 2021-12-27 07:40全世界你最疼我 〓[火星网友]IP:3409496467
    消除顾虑,留心学习,中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顶2踩0
  4. 2021-06-21 07:12-躲猫猫。[陕西省网友]IP:3413563425
    中考过程可能充满压力,但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顶1踩0
  5. 2020-12-14 06:44陌上.花开[江苏省网友]IP:737243881
    对于中考的重点,一定要把握本质,理清思路!
    顶2踩0
  6. 2020-06-08 06:15♡℡双木美子[宁夏网友]IP:3407112825
    这是解题的黄金法则!消除顾虑,全力以赴!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