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大学教育论文3000字

2020-12-03 02:15:02
相关推荐

摘 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是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鼓舞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几条创建问题情景的原则,给出了几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创设方法

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改变了在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发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索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及巨大的学习潜质。但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学习,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所以,探究的第一步,需要一个有效的问题引导。在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新课探究,而且问题情境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问题情境的含义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我们这里所说的的“问题”,除包括“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因而问题情境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一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或发现规律的气氛,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惊奇、对成功的喜悦等;第二,它是数学概念、规律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概念、规律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讲授概念、规律之前,应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3 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3.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把学生从书本一下子拉进实际生活中,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让他们解决,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求知欲望一应而生,下面的课堂教学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对数学问题进行科学观察和理性想象的能力

3.3 创造问题情境,能够训练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恰当的情境,在学生熟知的范围内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去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顿悟。

4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4.1 目的性原则

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先要将设计的课件、挂图或实物等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今天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因而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辅以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可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会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立体思维中去,再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所得出的结论。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又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2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因此,让学生观看小视频,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新课教学时,观看钟表时针、风车叶片、摩托车车轮等转动的视频,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身边广泛存在旋转现象。

4.3 参与性原则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远比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效果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数学问题情境”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如:《有理数的加法》一节,我引导学生关注足球比赛这个实例,组织学生讨论全场净胜球的可能情况,并把结果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最后根据式子的特点归纳出法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到了方法。

4.4 障碍性原则

数学问题情境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新知的实际应用中,情境创设可以出现一些多余条件或缺少必要条件的情景,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取舍一些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负数》一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记分,结果出现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由学生的疑问来引出问题,从而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而且体验了从生活中发现、“重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

5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5.1 从复习旧知识中创设问题情境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一节,首先提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然后提问:“同学们能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不等式2x-1>-2和2(2-3x)

5.2从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勾股定理》一节,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经过研究得到了今天我们歇息学习的勾股定理。这一问题情境既体现了问题的现实性及应用性,又包含有丰富的数学价值。

5.3 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的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如《三角形相似的应用》一节,教师一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一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6 结论

总之,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数学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理应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辛维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 科技资讯,2006;

[2] 张智慧.中学教学课堂教学方法[M].内蒙大学出版社,1999;

[3] 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抽屁眼作文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女生尿裤子作文 堆雪人作文2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趣事作文 亲情类作文700字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文 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500字 下雪了作文100字 端午节的作文四百字 花开不只在春天作文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以榜样为话题的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600字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作文 放烟花作文100字 幸福瞬间作文600字 申论大作文评分标准 小学二年级作文50字 关于理想的作文800字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作文 被姐姐打屁股作文 叶嘉莹作文素材 社会实践作文400字 摘抄优秀作文10篇 有趣的事作文100字